|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没说是唐兄原文啊,唐兄是楼主~
和唐兄一样,我也只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去理解。
1,可能我最后一句表述不是那么恰当,其实强调的是"如果新加坡华人以汉语为母语,是不是到中国就会被视为汉族而非他族?"国内对外籍华人的身份认同更多的是在于"华人"而不是汉族吧?
这点是针对吴先生所说那段话产生的疑问。我的理解是,作为一个国家,新加坡必须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字。从新加坡的历史来看,这门语言似乎应该是马来语。可是从人口占比来看,则应该是华语。最终采用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个人觉得从实际效果来看,非常符合政府的多族群和谐社会的定义,照顾了所有族群的情绪,也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创造了便利。说到底,英语只是一个综合考量下的选择,吴先生所说的"英语毕竟是白皮肤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黄皮肤或黑皮肤的人,即使把英语当作“母语”,即使自愿的被英语同化,不管走到哪里,还是会被视为他族,而不是盎格鲁撒克逊的一分子。",不免让人觉得奇怪:说英语就表示为了让人把你当盎格鲁撒克逊人么?这像极了某些言论,比如国人嫁给白人就是为了成为假洋鬼子,全盘否认了不同人种间可能会产生真挚的爱情。
个人觉得即使有一天坡人把英语当母语,也是因为英语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而不是别的。
2,除了最后一段,其他都同意。
相信唐兄理解的正是吴先生所表述的意思,不过这正是我不赞同的地方。
要讨论在新加坡英语和当地各族群母语的关系,那么可供比较的应该是国内官方语言--汉语和各民族母语的关系。唐兄也说了,在(推广普通话统一使用汉字)这个过程中很多少数民族的子弟逐渐丧失了对自己民族语言的掌握。其实算上多年的汉化过程,也许现在很多所谓的汉人其实正是丧失了本族语言的他族。这个现象古来有之,除了中国,还有唐兄所说的他国事例,所以我表示质疑他这种说法,搞得好像坡国政府罪大恶极,恐怕不是那么公平。
而且在坡政府至少还提供母语书籍和教育,国内少数民族地区有没有全面覆盖了这些服务内容?当然财力资源有限是原因,但不能因为这个就批评别人,好像我做不到是有原因的,但我可以指责你做不够这样子。别人至少有行动好吧?
另一方面,如果不选择英语作为通用语言,以吴先生的看法是该选华语?华语为主,英语为主要外语教育,走的是中国的路,不说别的,单单社会价值的认同是会走向种族斗争呢还是仍有现在的和谐共处?其实这个"如果"的推理很有意思,也许唐兄愿意帮吴先生的担忧找个解决方法。
3,根据唐兄的第二段,我默认唐兄是同意我的说法的。
至于丧失原有民族性的问题,我也觉得非常可惜和痛心。这种情况下,我同意某楼所说的民族文化是在生活中代代相传的观点,这就对为人父母者提出了要求。其实把这些后果推给孩子是很不公平的,如果父母注重本族教育,互相见面比的是华语成绩而不是英语成绩,孩子应该会多少不那么偏重英语吧?在家陪孩子练英语口语的就更别说了。
同意唐兄回复的最后一段。
窃以为,语言和文字,首先以交流为主要功能,其次传承民族价值观等,最后才是纯粹的文化欣赏。觉得新加坡的华语水平至少满足了主要需求。民族价值观方面,国人倒是熟读古文,不知道继承的东西有多少?举个例子,<锄禾>是滚瓜烂熟的一首诗,但多少人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自己不浪费的?我很惭愧地说自己是被马国华人教育过的。记得刚来坡时和一群马国华人同事一起吃饭,他们最后盘子里是一粒米都没剩啊。我剩了一些,不多,有米有菜,剩点点盖盘底似乎是很正常的习惯。有个在英校受教育的东马华人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妈没教你咩?"这一大耳光,真是让我羞愧不已啊~最惭愧的是我浪费害我妈也被拉下水了,他们说起来也会认为中国人铺张浪费,我害我的国家也蒙羞了。后来我一直很注重这个,也特别讨厌跟着浪费的人出去吃饭,见过国人点了一桌菜剩下两三盘没动的,因为点太多了。
所以呢,我的观点是,语文水平高并不代表传承了民族美德或价值观什么的。看看国内现状,其实我更担心的是国内,真到了礼失求诸野的那天,就连根也没了。.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认真就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