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这个问题的都是白痴, 组屋你只能买一个, 公寓你想买多少就多少, 前提是有钱[beerguy (6-7 17:5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1楼
(引用 huahuasg:你根本没看我的贴子就开始喷一开始我就提出了思路,目的是抛砖引玉,理性讨论,不要人云亦云,开口就是什么什么高收益,公寓也不是必然就...)不仅仅是房市债股基等市场基本上都是符合长尾理论,大部分在市场的人都不会取得丰厚的回报,只是勉强维持不被甩掉下去而已。
生活挺苦的,抛弃掉幻想,才能活的没那么狼狈。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谁是谁的缺口 (6-7 18:0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2楼
(引用 huahuasg:你根本没看我的贴子就开始喷一开始我就提出了思路,目的是抛砖引玉,理性讨论,不要人云亦云,开口就是什么什么高收益,公寓也不是必然就...)很仔细看了你的帖子而且爬楼了
所以值得一喷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毛绒绒滴小河马 (6-7 20:0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3楼
课间休息来个小故事以前有一次搞活动,招待几个大佬嘉宾吃饭。大家轮流发言讲怎么成功和发财。最后有一个大佬讲了个故事说。从前有个电梯里面坐了几个人,一个人不停地原地跑,一个人不停地做俯卧撑,还有一个不停地用头撞墙。
电梯到了顶楼后,里面主人问他们怎么上来的,一个说我跑上来的,一个说我做俯卧撑上来的个说我拿头撞墙上来的。最后这个大佬说,电梯就是中国宏观经济的起飞,那三个人就是天天介绍成功经验的大佬们。[mingtian1990 (6-7 20:5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4楼
(引用 mingtian1990:课间休息来个小故事以前有一次搞活动,招待几个大佬嘉宾吃饭。大家轮流发言讲怎么成功和发财。最后有一个大佬讲了个故事说。从前有个电梯...)我也刚看过这个故事不过怎么区分是不是data spoofing呢?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鹏哥 (6-7 21:1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5楼
赚了这11%以后怎么办再继续买新公寓吗?如果每次买了新房都能确保赚钱,肯定是不留着组屋一直买新公寓啊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滚雪球 (6-7 21:5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6楼
(引用 滚雪球:赚了这11%以后怎么办再继续买新公寓吗?如果每次买了新房都能确保赚钱,肯定是不留着组屋一直买新公寓啊)compounding effect雪球君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个投资的compounding问题。其实不管公寓还是组屋都会面对同样的问题。
由于我们讨论的是买公寓出租组屋的投资模式,那么这套组屋需要是fully paid(做了decoupling的除外)主要追求的是租金收益,每年收两三万租金,这两三万租金怎么进入再投资?或者换个问法,组屋收益率是5%到6%,每年的租金收益怎样也做到5%到6%的收益?
不留组屋,两套公寓的模式,其中一套小公寓投资,追求的是租金,加资产增值。那么怎样能做到增长的部分也一直做到这样的增长幅度呢?这时候就会发现,公寓的租金收入一部分还了利息,一部分做为本金又存进了房子。所以并不存在再投资的自由度,牺牲的自由度是为了换取杠杆。而所谓的11%资产升值,也只是unrealized,所以无法再投资。
这个就像保险经纪或者理财经理给我们解释front load和back load的区别。fully paid组屋和带杠杆的公寓就是这样的差别。
那么公寓的杠杆效应能持续多久呢?可以说刚进入30年loan的时候,有9%收益率的话,随着租金逐渐存入房子,还有资产增值进入收益率计算分母,9%会逐渐回落到6%,一直到3%。可以说组屋的租金收益率是个平的线,带杠杆的公寓收益率是一条下降的波动曲线。下降是因为去杠杆效应,波动是因为利息浮动。也可以说公寓是把高收益拉到了眼前,同时承担了更大的风险,也牺牲了长远的租金收益率。
对于年轻人来说,例如三十来岁,其实可以承担更高风险。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鹏哥 (6-7 22:4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7楼
(引用 鹏哥:compounding effect雪球君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个投资的compounding问题。其实不管公寓还是组屋都会面对同样的问题。
由于我们讨论的是买公寓...)做个更正公寓是把高收益拉到了眼前。
这句应该改为:
公寓是把高收益或者高损失拉到了眼前。
所以入场时机的把握,决定了公寓买入是赚还是赔。
其实两年也太短,16年买了,到现在浮盈,就一定说明我们的预测能力牛逼吗?可能是我们和市场周期正相关,运气赶上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鹏哥 (6-7 22:5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8楼
组屋与私宅价格的相关性1. 虽然组屋与私宅是两类不同的品种,但从历史数据来看组屋与私宅的价格具有极高的相关性(strongly correlated). 这种相关性远超房地产与股市的相关性。
2. 当组屋与私宅的价格走势出现分歧(divergence), 一定会出现arbitrage.
- 私宅拥有者会锁定利润,出售私宅购入转售组屋。
- 传统上部分私宅购买者是组屋升级者。 当组屋没有利润,这本分人群不会卖掉亏损的组屋去追高私宅。[mingtian1990 (6-7 23:0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9楼
房产投资高阶?怎么定义高阶呢?个人浅见,整个房产投资都属于低阶。
投资除了理财头脑,还受自己资产收入的制约,所以在坡坡的环境里,觉得可以这么由低到高的排列
低阶
1 收入有限,资产有限,有一套组屋自住,养老。
2 收入高一些,人到中年组屋还清,买一些低风险的分红稳定的股票,etf, 理财产品,自己不费心,跟着理财经理的思路走,赚点算点。赔点算点。
3. 收入再高点,可以全款还清一套组屋,再供一套公寓。组屋或者公寓收租,拿个低风险,相对稳定的现金流。
4. 收入再高一些,Risk appetite高一点,卖组屋,买两套公寓,高杠杆,承担更高的风险。
中阶
5. 收入不一定高,但是懂金融,会理财。一套组屋或者公寓自住,其他钱拿去投资。个体投资形式,炒股也好,炒外汇也好,炒房子也好,algo或者高频交易也好,投资方式多样化,长线短线各异。当然,有人赚,有人赔。牛逼的人,不管运气也好,真牛逼也好,总是进入中阶。当然,失败者如云,不以成败论英雄。
6. 小作坊式创业。各行各业都有,但是之所以叫小作坊,是因为无法大规模复制,无法做大。比如,开了几间火锅店,每年几十万上百万,但是就是做不成海底捞。当然,失败者如云,不以成败论英雄。
7. 挂在大公司下面,做基金经理,trader等。有更大资金平台,更广阔空间。当然又被裁的,有爆仓跳楼的,不以成败论英雄。
高阶
8. 能做大的创业模式,特别列出来区分于小作坊模式的创业。当然,失败者如乌云,不以成败论英雄。
9. 坐拥高不可攀的身家和关系网,有更广阔的天地可以投资。例如王思聪。还有千万个隐形富二代官二代,不败家不坑爹那种。当然,失败者如小菲,不以成败论英雄。
超阶
10. 天朝现任执政党。当然,历史上从来都不缺陈胜吴广李自成,不以成败论英雄。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鹏哥 (6-7 23:3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30楼
(引用 鹏哥:房产投资高阶?怎么定义高阶呢?个人浅见,整个房产投资都属于低阶。
投资除了理财头脑,还受自己资产收入的制约,所以在坡坡的环境里,...)哪有辣妈多高阶低阶有钱有权就高阶,木有就非高阶,越多越大越高阶
原来木有,后来有了就高阶,原来木有,后来还木有就低价
原来有后来木头就不一定低阶
C'est la vie!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笑天 (6-8 7:2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31楼
所谓高阶投资,本人认为是在低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高收益桥水基金的投资理念是,资产配置越分散越好,越没有相关性越好。如果能找到10个到15个相关性在10%~20%的产品,那么组合就非常完美,极大降低风险。
个人用高杠杆投资私宅,由于没有分散投资标的,其实只能算高风险,高收益。
低风险高收益的几个例子:
1. stock market private placement
现在新加坡股票市场已经不流行 rights issue, 风险高,周期长,费用高。 现在流行 private placement. 股票价格比市场低4%-15%。几个星期后就可上市交易。
2. 无风险套利
几年前国内有个人100倍杠杆买入银行的可转换债券,到期行权债券换股票,获利上亿。一战成名。
3. Bond Margin Financing
从银行或券商那里可以拿到大约年息2%的长期贷款。 拿来三倍或四倍杠杆买入高信贷评级的OTC债券。 基本可以实现无风险的6%-9%的年收益。(即使在金融风暴期间,高信用评级的债券违约比率小于5%)。 HDB最近发行的债券就属于高信用评级的债券。[mingtian1990 (6-8 8:5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32楼
对于你模型的一点疑问1。hdb房产税如何计算没有交代清楚,因为新加坡房产税对于是否自住税率计算方式差别很大。
2。36新币首付 买180万的公寓,没有考虑TDSR,关于TDSR的详细内容可以问一下房产中介。
3。购买180万房产所支付的ABSD没有交代清楚。楼主假设的14万新币交税不一定够,在我计算看来很容易不够,如果按照PR第一套房子计算就已经不够了。关于ABSD的各个税率可以问一下房产中介。
4。‘TOP的时候涨5%,亏2万8,如果公寓涨10%,赚6万,公寓涨15%,赚15万,公寓涨20%,赚24万。’楼主得出的这个结论非常不可靠,因为楼主的计算过程中很多东西都没有搞清楚。[Boonlay_zufang (6-8 14:4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3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