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一点感受新加坡社会的双语环境,使的年轻一代有更好的条件与平台去掌握双语,这是积极的一面。
但是出于政治原因,目前新加坡社会的现状是,一个华人青年不会华语只会英语,可以当部长,一个华人青年不会英语只会华语,他在小贩中心卖鸡饭都很困难——因为所有的报税表格都是英文的。
毕竟大多数的学生是没有能力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在这种情况下,放弃华文选择英文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这也是目前新加坡华人家庭中讲华语比例不断下降的原因。
失去了语言就失去了民族文化,从而失去了民族的根。
这是新加坡政府需要去反思的。
鸡贩和部长的区别,根本原因并不是所操语言的问题
而是教育程度和技能匹配的问题。一个全华语家庭背景的年青人,如果他受过合理的教育,很难想像他会看不懂英文的税单;一个只会讲英文的高才生,即使让他进行简单的中英文翻译,他应该也只会用google;但是如果他能胜任某个双语能力不是核心技能的部长职位,也是无可厚非的。一个双语社会不代表方方面面都必须兼顾双语。其实政府从来都没有少强调过英语的重要性,考虑到新加坡的历史,地缘政治,经济特点,这是一个不可避免,却十分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