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我想说新加坡车价是贵,也就是这几年COE狂涨的事情,房价一直不高啊至少无法赶超国内一线城市。
按收入比例而言,现在一对大学毕业生夫妇月入6000不过分吧,一年收入差不多10万 (13个月底薪+一个半月花红+CPF的基本配套),就算每年存50%的钱,5年存款25万。即便现在这样的房价,还是可以负担一套地点不错的三室一厅90平米左右的组屋首付。更何况如果是公民,可以拿90%的贷款,又不用支付ABSD,买房就更加轻松。
我想说国内薪水再高,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有多少能在四五年里只靠自己的能力在工作的城市买的起房??都说中国工程师薪水高,那也是精英才高。我现在专门从中国挖工程师过来,不说别的行业,就半导体而言,不同公司之间薪水差别很大。有不少做了三四年了,底薪也就三四千块,算上加班费和各种津贴一个月也就七八千块。对于动辄上百万的房产而言,只靠自己能力买房可以说是遥遥无期。所以对于这些人而言,来新加坡工作是相当好的机会。不愿意来的至少是中层管理或者自身技术人员,这些人薪水随便二三十万很正常,来新加坡的话管理经验会大打折扣,薪水又没有增加多少,所以多半是不愿意出来的,除非考虑让孩子接受双语教育才会来。
再说车价,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比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 (more...)
谢谢凡人妹妹的回复
再来说说我的观点。
第一,国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房价高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超过新加坡房价,应该是说是北上广深的公寓房价超过新加坡组屋的房价,北上广深的经济适用房虽然数量不如新加坡普及,但是价格比新加坡的组屋便宜很多了。而且除了北上广深外,几乎没有什么地方的房价会贵过新加坡的。
第二,妹妹举了一对大学毕业生夫妇月入6000可以承担房价的例子,问题是,在新加坡一对夫妇都是大学生的比例是多少呢?大学生在应届生里的比例,大家觉得从20%-40%。即便按照40%来计算,也只有16%的青年夫妇都是大学毕业生啊,在社会中还是个很少的数量。(当然,要是我们SM3同学学历都好,如果内部男女同学组合,这个学历标准绰绰有余。但是男多女少,相信大部分男同学还是找不到SM3的同学,这样要么找Poly的妹妹,要么找了国内的女朋友。国内女友虽然是大学毕业,可是来新加坡学历不承认,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太常见了。)
第三,您说在国内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无法在4-5年内在自己工作的城市买的起房子。
这个观点我认为主要是在北上广深成立,很多二线甚至三线城市的房价是很低的。比如西北地区中心城市西安,房价也不过7000元左右,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房价也在7000-8000之间。再偏远一点,三线城市比如宝鸡、济宁之类的,房价4000元左右。就连妹妹的家乡苏州,那可是天堂级别的城市,听说差一些的地段也就是7000-8000元的样子,两个大学生工作几年,应该完全有能力负担的起。
实际上,这也是LZ提出的一个观点,中国区域广生活方式选择多,可以在上海的世界500强作杜拉拉力争上游,也可以在二线城市做个小白领过闲散的日子。真不愿意了还可以到乡村或者广大西部地区去呼吸新鲜空气,享受低廉的生活成本。但是新加坡只有一条路,就是力争上游。
第四,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新加坡移民政策的收紧。
我们那个时候是赶上了好时候,毕业后马上拿PR,就有了买二手组屋的条件。现在就算是SM3项目的学生,不知道从毕业到拿PR,再到拿公民能够买政府组屋需要多少年。
像那些被妹妹从国内招来的半导体工程师,估计就更困难了。且不说赚的钱够不够买房,单单是没有PR身份就意味着根本没条件买房。所以相信很多人的想法还是,在新加坡赚几年前,过得苦一些,攒下钱来回国去。
第一,国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房价高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超过新加坡房价,应该是说是北上广深的公寓房价超过新加坡组屋的房价,北上广深的经济适用房虽然数量不如新加坡普及,但是价格比新加坡的组屋便宜很多了。而且除了北上广深外,几乎没有什么地方的房价会贵过新加坡的。
第二,妹妹举了一对大学毕业生夫妇月入6000可以承担房价的例子,问题是,在新加坡一对夫妇都是大学生的比例是多少呢?大学生在应届生里的比例,大家觉得从20%-40%。即便按照40%来计算,也只有16%的青年夫妇都是大学毕业生啊,在社会中还是个很少的数量。(当然,要是我们SM3同学学历都好,如果内部男女同学组合,这个学历标准绰绰有余。但是男多女少,相信大部分男同学还是找不到SM3的同学,这样要么找Poly的妹妹,要么找了国内的女朋友。国内女友虽然是大学毕业,可是来新加坡学历不承认,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太常见了。)
第三,您说在国内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无法在4-5年内在自己工作的城市买的起房子。
这个观点我认为主要是在北上广深成立,很多二线甚至三线城市的房价是很低的。比如西北地区中心城市西安,房价也不过7000元左右,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房价也在7000-8000之间。再偏远一点,三线城市比如宝鸡、济宁之类的,房价4000元左右。就连妹妹的家乡苏州,那可是天堂级别的城市,听说差一些的地段也就是7000-8000元的样子,两个大学生工作几年,应该完全有能力负担的起。
实际上,这也是LZ提出的一个观点,中国区域广生活方式选择多,可以在上海的世界500强作杜拉拉力争上游,也可以在二线城市做个小白领过闲散的日子。真不愿意了还可以到乡村或者广大西部地区去呼吸新鲜空气,享受低廉的生活成本。但是新加坡只有一条路,就是力争上游。
第四,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新加坡移民政策的收紧。
我们那个时候是赶上了好时候,毕业后马上拿PR,就有了买二手组屋的条件。现在就算是SM3项目的学生,不知道从毕业到拿PR,再到拿公民能够买政府组屋需要多少年。
像那些被妹妹从国内招来的半导体工程师,估计就更困难了。且不说赚的钱够不够买房,单单是没有PR身份就意味着根本没条件买房。所以相信很多人的想法还是,在新加坡赚几年前,过得苦一些,攒下钱来回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