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我所记得的家乡的人和事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21 楼,分 2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2    末页>>
作者:牛魔王 (等级:7 - 出类拔萃,发帖:5225) 发表:2013-02-15 13:05:45  楼主  关注此帖评分:
【原创文学】我所记得的家乡的人和事
经常觉得以前的有些事情慢慢地开始记不大清楚了。因此,在还能记得的时候,希望能够写下来一些。
---
原标题:“[元创巨作精品置定new荐hot] 我所记得的家乡的人和事”已由 水鸭子 在 2013-04-01 01:53:20 时修改 ---
自小至大,无阻无碍。作意营谋,功名还在。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牛魔王 (等级:7 - 出类拔萃,发帖:5225) 发表:2013-02-15 13:16:06  2楼 评分:
明生

明生是我爸爸的同学。明生的家族,也许还称不上是望族,但也是历代富足,解放初土改中,评了很多的地主。明生的爷爷,是清朝的武举人,用的兵器是有大概60多斤重的大刀,通体铁打的。能用这样的兵器,双臂也应该有好几百斤的力气。这把大刀,在文革中,给拿到了市里,作为地主阶级欺压劳动人民的罪证,到处展览过的。这个其实只是练武的兵器,不应该作为罪证的。

明生的爷爷,据说是个大块头,生了5个儿子,解放后全部被评了地主。5个儿子中出了有2个或3个大学生,这是很了不起的。因为除了孩子要能读书,还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我知道名字的有两个,一个是明生的爸爸,叫做康伟(音),是解放前复旦大学毕业的,我爸爸叫他叔叔,那就应该比我爷爷小,估计大概生于1915年前后。一个叫做康寿(音),有个酒坊。我们家乡把蒸馏制作烧酒的过程,称为吊酒。康寿的酒坊里,有个吊酒的叫做春悟(音)的伙计。我以后还会讲到这个春悟。

康伟本来已经娶了妻子,但一直不生孩子。倭寇侵略到我家乡时,城里有个学校(这是解放后城里师范学校的前身)的校长,可能跟他们家有旧,就带了妹妹逃来了乡下。后来这个妹妹就给康伟做了二房,生下了明生。我不清楚明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

康伟解放前不知道做的啥,解放后在中学里教书。大概到了57年,反右的前后,开始清算革命队伍中身世有问题的人了。康伟地主出身,被告知不能再教书了,一夜之间变成了农民。

康伟遗传了他爸爸的个子,有1.80多高。可是他毕竟是个知识分子,没有种过地的。于是生产队里让他放牛(似乎知识分子下放,一开始都是干的这个)。以下是我听我爸爸的描述,一开始的时候,康伟牵着牛的绳子,把绳子放的很长,跟牛隔开1丈远的距离,可能生怕牛顶他踢他。但过了几个礼拜,康伟已经敢就这么牵着绳,在牛跟前走了。

解放初期,做个老师,那收入还是很可以的。康伟回家后,一家人也就一下子没有了生活来源。康伟烟瘾很大,我爸说以前去他家找明生,总是看到康伟一手拿着烟斗,一手拿着书在看。他回家务农后,我爸还看他拿着烟斗抽,就问他叔叔你抽烟啊?康伟说,哪里哦,是把葵花叶子晒干了,放在烟斗里面买买的。我找不到这个“买”字,在家乡话里,有东西给点燃了,并且有烟,就叫做“买”起来了。发音要读第二声。

我一直认为,我的家乡,是中国最好的地方。土地肥沃,河陌纵横。如果起大水,水就从河里全流走了,如果干旱,河里总是有水的。所以旱涝保收。可是到了三年自然灾害,还是吃不饱。那时候还要吃大锅饭,象康伟那么大的个子,怎么能够吃的饱。在这种长年饥饿的情况下,终于有一天,大概61年前后吧,我爸听到说康伟死掉了,于是赶快去看,看到有人把康伟从他们家的祠堂里抬了出来。康伟是死在他们家祠堂里的,应该算是饿死的吧。这是我知道的我家乡饿死的唯一的一个人。

明生个子却是不高,大概1.7的样子,但是很敦实,圆头圆脑,肩宽腰圆的。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在生产队务农。做了没几年,他爸爸就去世了。明生木讷寡言,是个非常老实的人。他年轻的时候,也一直没学门手艺,比如木匠瓦匠,就一直做着农民。他的生活也没啥好讲的,也不可能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了几十年。

我记得的明生二三事:
- 大概80-83年左右了,明生没事到我家坐坐,看到关牧村的录音带盒,说关牧村真漂亮啊。其实我觉得,关牧村还真说不上漂亮。83年,明生差不多40岁了,还没娶上老婆,也难怪这么说。
- 明生经常在人家砌房子时,去做小工。我们家乡把这种工作称为拎灰桶的。就是搬砖头,和泥,和水泥,然后盛在灰桶里,拎去给师傅用。
- 明生也在乡镇企业做过的。
- 那时我在城里读书,过国庆元旦的时候有时回家,去城里时,要步行3里多路去坐车,因为那儿的车费比在家门口坐长途车要便宜近一半。明生也在镇上的汽车站上,骑自行车带人赚钱。自行车后座上,绑上一块木板,就是他的出租车了。他曾经送过我几次,不收钱。

似乎他很做过一些不同的行当,但因为没有手艺,都是一些低层次的只要有力气就能做的工作。

83年前后,明生终于结婚了,老婆是个疯女人。我们家乡俗话,男疯子称为痴鬼,女疯子称为痴婆子。我也不知道她姓啥,镇上的人提起来总是就叫做痴婆子。痴婆子以前跟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结婚,还有孩子。后来那个男的要回城了,就骗她说我们先假离婚,然后再带她去。不料就一去不复返了,痴婆子去城里找老公孩子,却根本找不到人,就这么疯了,也是个苦命人啊。她娘家看明生虽然穷,但忠厚老实,是个很靠得住的人,就让她跟明生结婚了。

结婚以后,痴婆子很快怀孕了。到了生孩子的那天,孩子生下来了,可能生产的过程刺激了她,突然疯病大发。她平时有吃治疯病的药,我估摸着是镇静剂之类的东西,明生还特地问了丈母娘,说今天能不能吃,丈母娘说不要紧的。不料刚生产的女人可能体质不一样,同样剂量的药,身体受不了了。痴婆子就在生下儿子的那天晚上,去世了。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命运捉弄”之类的话。我有时也想起痴婆子生儿子的这个故事,心中是说不出的滋味,只想问,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个命运这么捉弄人,怎么可以到这种程度,这也实在太欺负人了。

明生以后也没有再结婚,就一直一个人带着这个儿子。这个儿子,据说是正常的,没有疯病的遗传。我有时回家,也看到他抱着儿子。孩子已经好大了,也看到他抱着。多少年以后我想起来,这么带孩子,可能太娇惯了吧。

明生慢慢地把孩子拉扯大了。儿子初中毕业后,读了电子方面的职业高中,毕业后在城里找到了一份工作。

明生儿子这样的教育程度,工资不可能会高的,可能也就千把块钱吧。也许是他交了坏朋友,就走歪道赚钱了。他是做电子这行的,专门偷笔记本之类的电子产品。偷多了自然就会给人抓起来,以盗窃集团成员,也可能是领头人的罪名,给判了8年还是10年。

明生现在差不多65岁了,还在工作着,每个月赚大概1500块钱吧。过个1-2个月,带上东西,去监狱里探望次儿子。他儿子到放出来的时候,可能要过30岁了。还得给他找工作,娶老婆。

明生的人生苦难,还远远没有结束啊。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GA (等级:9 - 已有大成,发帖:4396) 发表:2013-02-15 17:57:47  3楼
明生 明生是我爸爸的同学。明生的家族,也许还称不上是望族,但也是历代富足,解放初土改中,评了很多的地主。明生的爷爷,是清朝的武举人,用的兵器是有大概60多斤重的大刀,通体铁打的。能用这样的兵器,双臂也应该有好几百斤的力气。这把大刀,在文革中,给拿到了市里,作为地主阶级欺压劳动人民的罪证,到处展览过的。这个其实只是练武的兵器,不应该作为罪证的。 明生的爷爷,据说是个大块头,生了5个儿子,解放后全部被评了地主。5个儿子中出了有2个或3个大学生,这是很了不起的。因为除了孩子要能读书,还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我知道名字的有两个,一个是明生的爸爸,叫做康伟(音),是解放前复旦大学毕业的,我爸爸叫他叔叔,那就应该比我爷爷小,估计大概生于1915年前后。一个叫做康寿(音),有个酒坊。我们家乡把蒸馏制作烧酒的过程,称为吊酒。康寿的酒坊里,有个吊酒的叫做春悟(音)的伙计。我以后还会讲到这个春悟。 康伟本来已经娶了妻子,但一直不生孩子。倭寇侵略到我家乡时,城里有个学校(这是解放后城里师范学校的前身)的校长,可能跟他们家有旧,就带了妹妹逃来了乡下。后来这个妹妹就给康伟做了二房,生下了明生。我不清楚明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 康伟解放前不知道做 (more...)
沙发,赞一个~
原来除了玩股票在行,牛王讲故事也很好听啊~

PS.那个放烟买买,是"放烟埋埋"?乱猜的~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unnyan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434) 发表:2013-02-16 15:07:49  4楼
明生 明生是我爸爸的同学。明生的家族,也许还称不上是望族,但也是历代富足,解放初土改中,评了很多的地主。明生的爷爷,是清朝的武举人,用的兵器是有大概60多斤重的大刀,通体铁打的。能用这样的兵器,双臂也应该有好几百斤的力气。这把大刀,在文革中,给拿到了市里,作为地主阶级欺压劳动人民的罪证,到处展览过的。这个其实只是练武的兵器,不应该作为罪证的。 明生的爷爷,据说是个大块头,生了5个儿子,解放后全部被评了地主。5个儿子中出了有2个或3个大学生,这是很了不起的。因为除了孩子要能读书,还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我知道名字的有两个,一个是明生的爸爸,叫做康伟(音),是解放前复旦大学毕业的,我爸爸叫他叔叔,那就应该比我爷爷小,估计大概生于1915年前后。一个叫做康寿(音),有个酒坊。我们家乡把蒸馏制作烧酒的过程,称为吊酒。康寿的酒坊里,有个吊酒的叫做春悟(音)的伙计。我以后还会讲到这个春悟。 康伟本来已经娶了妻子,但一直不生孩子。倭寇侵略到我家乡时,城里有个学校(这是解放后城里师范学校的前身)的校长,可能跟他们家有旧,就带了妹妹逃来了乡下。后来这个妹妹就给康伟做了二房,生下了明生。我不清楚明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 康伟解放前不知道做 (more...)
听着好难受
感觉这个家族就这样衰落下来了,解放前能读复旦大学那是多厉害的啊,却被那个时代毁了,多可惜啊!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牛魔王 (等级:7 - 出类拔萃,发帖:5225) 发表:2013-02-21 21:32:41  5楼 评分:
法大
法大

法大和我们家是一个生产队的,比我父亲略长几岁。那时候的行政体系,省下面是地区,地区下面是市和县,县下面是公社,公社下面是大队,大队再下面就是生产队。我们的公社,在我小的时候,应该有差不多2万人口吧。公社的中心,我自己习惯上叫做镇上,而我们那儿的俗话则叫做街上,街上以外就是乡下。比如说有个人自称是街上人,那他就是住镇子上的了。这是街上人自己阿Q式的称呼,似乎比乡下要人高上一等。其实在城里人的眼里,街上人乡下人统统的都是乡下人。

街上的周围都属于我家所在的大队。我家是第七生产队,或七队。七队的居民基本上都居住在街中心地段。所以我牛某人,是个街上人咧。

我依稀记得法大家是湖北佬,即是湖北人迁徙到我家乡的后裔。我们那儿有好几家湖北佬,家中的老小却都说的一口我家乡方言,看来住得很有些年头了。为何如此,我猜是当年长毛造反打到我家乡时,从湖北带过来的。法大的父亲叫做腊根,会做小吃。街上有个比较有名的笑话,说腊根做的油绳(就是面粉缠成草绳的样子,在油里炸,大概2个手指这么粗细。其实更像辫子。)为何好吃,是因为天冷了人会流清水鼻涕,腊根总是捏一把鼻涕,做一根油绳。也因为这个笑话,腊根在我的印象中,是个红鼻子的老头。腊根的子女,我知道的有3子1女。三个儿子分别叫做法大,生大,纪大。

法大的样子,我觉得颇像现在棒子国的总统李明博,身材再要阔一点,眼睛再要大一点。法大读书的成绩应该很好,因为他在60年前后考出去了。那时候从乡下能考上大学的,肯定不到适龄人口的5%。他读的是师范,也可能是师专,毕业后就在县里的某中学做了老师。

法大思想进步,热心政治,如果不算是狂热的话。多少年以后,他年纪大了,说起资本论,毛泽东选集,仍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这点看,他年轻的时候,估计在马列毛著作上,是很花了点功夫的,是个根红苗壮的左派。

他工作没几年,文革开始了。法大肯定也认为,时世造英雄的时候来了。那时候有保皇派,造反派,大家互相武斗。法大加入了造反派,是县里造反派中很活跃的头目。

某天,造反派到了我们邻近的一个公社,去斗一个当权的大队书记,估计斗的时候应该是打人的。而这个大队书记却是颇有群众基础,大队书记被打了,劳动人民就比较生气。于是有些劳动人民,瞅了个造反派人少的时候,就一哄而起,群起而打造反派。在混战的过程中,有一拳重重的打到了法大的太阳穴附近。

法大被打后,据说是三叉还是三焦神经给打坏了,就种下了病根。慢慢的,也不知过了几年,就变成了个神经病。这其中的医学原理,我也不是很清楚。

法大的这个神经病,却也有趣。他生活完全能自理,一切都正常,就是人变得非常的狂妄自大,除此之外,跟正常人也没别的区别。他本来就是个自负的人,发病后更加认为自己有经国济世之才。他被打后,估计经过了一段治疗,然后继续做老师。比如在上课时,天空传来飞机的声音,法大就会做痛苦愤怒状,说同学们啊,你们听到了吗,北京派飞机来接我了,可是反动派就是不让飞机降落啊。凡此种种,因此人们都叫他严总理(法大姓严),而法大也欣然接受这个称号。他的理论水平是如此的高,而本身又是如此的报国心切,我们适身地替他想想,确实是要痛苦愤怒的。如果那时候有网络,想必他会连日连夜的在论坛上发帖子吧。

法大这样的情况,好像他还是继续作了好多年的老师,因为我记得小时候在家乡很少见到他。记忆中直到80年左右,才病退回家。他回来了以后,因为他的家就在街中心,就因地制宜,开了个小吃店,早晨卖麻团,就是糯米粉做的,大概4-5公分直径的圆球,糯米粉包外面薄薄的一层,中间是很大的空心,包了少许的甜馅。然后滚上芝麻,在油里炸熟。中午晚上卖大小馄钝,面条等。我非常怀念法大的麻团。

法大除了政治上,另一个很自负的就是他的棋艺了。他认为他的象棋水平是非常的高。那时候的街,当然是一条比较阔的路,路旁有条不到2米宽的小弄,进去就是他的家,当然也是他的店。小弄的街对面,是堵墙。法大除了在墙上挂上祖传手艺等小吃店的招牌广告外,还写了一幅对联,称赞他的高超棋艺,可惜我没有记下来,对联的内容不外是“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的意思。他常常地跟人说,我的棋艺现在是如何如何的了得,过几天我就要去上海,去找胡荣华较量一下了。当然也从没听说他真的去过。

我的父亲,他的象棋和乒乓,是县里有名的好手,用围棋的术语来说,是业5以上的水平。镇上有这样的好手,法大可能自己也觉得,在去找胡荣华之前,总要先降伏了吧。于是总是缠着我父亲下棋,而我父亲却不愿意跟他下。一是因为法大下的是慢棋,走的很慢。二是如果给法大捡去了一盘,他就会连续很多天的挂在嘴上炫耀。

法大二三事:
- 法大既然被称为严总理,估计他自己日常行事,都是以周总理为楷模。比如他下了汽车,总是要在一旁站立,右手竖在胸口,轻轻挥动,作告别状,目送汽车离去,因为这个是周总理送客时做过的动作。我也曾看到过几次法大这么做过的。
- 法大除了开店,还养猪。他养猪的特点,是把猪养在楼上。这是非常独特的,但据说他的猪养的很好。
- 法大自己当然是居民户口,但他家里当时还有自留地,不知是他父母留下来的,还是因为他老婆是农业户(他老婆应该是居民户吧)。我们那儿种地,讲究的是精耕细作。如果家里有田,那么就会弄个粪坑,我们那儿叫做茅坑,准备肥料。除了茅坑,每家还有个灰堆。那时候家家户户有灶,烧的是稻草麦秸,要把灶里的灰扒出来,堆在外面灰堆上。这个是扒灰的正宗来源,至于扒灰为何延伸出别的含义,这还需要再研究,这是题外话。这个灰,还可以放在鸡窝里,扒出来后叫做鸡窝灰,因为里面有鸡粪,是非常好的肥料。有次我在街头,看到法大用箩筐(大概80公分高度和直径,竹子细细编成的。)挑了两筐灰,把扁担压得弯弯的,两个箩筐都差不多要触到地面了,看上去非常的沉,可能是因为灰堆上起出的灰,里面是含水的。法大口中小声呼着“嘿哟嘿哟”的号子,一溜小跑着从我面前过去。听到一旁的路人赞叹道,痴鬼的力气就是大啊。人发痴后,力气是不是会真的变大呢?这也需要再研究。
- 法大的弟弟生大,是个箍桶匠。有个女儿,是我小学的同学。
- 法大的小弟弟纪大,没怎么读书,却是个非常厉害的人,讲话能够拿得住人。70年代时,是我们生产队的队长。那时候农村有弄沼气的,我们队也挖了个大坑做沼气。纪大有次去了沼气池,出来后,过了1-2天身上起满了红斑,一下子就去世了,这是75年前后的事。他有个老婆,好像还有个女儿。后来他老婆要再嫁,回来和公婆讲数,我当时还是个屁小孩,那天也曾经站在他家门口看热闹的。改革开放后,因为镇上要搞工业,生产队的地慢慢的被征用,到最后完全没有了,生产队员们觉得卖地的补偿很不好,有人就说要是纪大在,肯定不会是这样。我们生产队完全没有搞成啥乡镇企业,又有人说,要是纪大在,肯定不会是这样的。
- 法大有1女1子。女儿比我略小,小时候看起来还正常,但发育了以后,就看出来有点痴呆了,但也不严重,很轻微的那种。记得她总是有点傻笑。看来痴鬼的痴病,有时会遗传(比如这个例子),有时却不会(比如明生的儿子)。大概89年,他的女儿16-7岁的时候,有次吵着要去阿姨家,就让她自己一个人去了。她的阿姨家好像在无锡马山那儿,靠近太湖的。然后这个孩子就不见了。过了好多天,警察通知法大家,说太湖那儿有具腐烂的女尸,法大老婆去认了,说有点像,已经腐烂得认不出来了。这个孩子就这么没了。

08年11月,我回去时,看到了法大,他早已经不开店了。他是早年病退的,有退休工资,因此生活应该不成问题。他戴着个帽子,很萎顿的样子,毕竟小70岁的人了。我恭恭敬敬的叫了声严老师。

祝法大健康长寿吧。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trueif (等级:17 - 华新水桶,发帖:30793) 发表:2013-02-21 21:36:15  6楼
法大法大 法大和我们家是一个生产队的,比我父亲略长几岁。那时候的行政体系,省下面是地区,地区下面是市和县,县下面是公社,公社下面是大队,大队再下面就是生产队。我们的公社,在我小的时候,应该有差不多2万人口吧。公社的中心,我自己习惯上叫做镇上,而我们那儿的俗话则叫做街上,街上以外就是乡下。比如说有个人自称是街上人,那他就是住镇子上的了。这是街上人自己阿Q式的称呼,似乎比乡下要人高上一等。其实在城里人的眼里,街上人乡下人统统的都是乡下人。 街上的周围都属于我家所在的大队。我家是第七生产队,或七队。七队的居民基本上都居住在街中心地段。所以我牛某人,是个街上人咧。 我依稀记得法大家是湖北佬,即是湖北人迁徙到我家乡的后裔。我们那儿有好几家湖北佬,家中的老小却都说的一口我家乡方言,看来住得很有些年头了。为何如此,我猜是当年长毛造反打到我家乡时,从湖北带过来的。法大的父亲叫做腊根,会做小吃。街上有个比较有名的笑话,说腊根做的油绳(就是面粉缠成草绳的样子,在油里炸,大概2个手指这么粗细。其实更像辫子。)为何好吃,是因为天冷了人会流清水鼻涕,腊根总是捏一把鼻涕,做一根油绳。也因为这个笑话,腊根在我的印象中,是个红鼻子的老头。腊根 (more...)
牛叔好厉害~顶~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 (等级:10 - 炉火纯青,发帖:1298) 发表:2013-02-22 12:39:04  7楼
法大法大 法大和我们家是一个生产队的,比我父亲略长几岁。那时候的行政体系,省下面是地区,地区下面是市和县,县下面是公社,公社下面是大队,大队再下面就是生产队。我们的公社,在我小的时候,应该有差不多2万人口吧。公社的中心,我自己习惯上叫做镇上,而我们那儿的俗话则叫做街上,街上以外就是乡下。比如说有个人自称是街上人,那他就是住镇子上的了。这是街上人自己阿Q式的称呼,似乎比乡下要人高上一等。其实在城里人的眼里,街上人乡下人统统的都是乡下人。 街上的周围都属于我家所在的大队。我家是第七生产队,或七队。七队的居民基本上都居住在街中心地段。所以我牛某人,是个街上人咧。 我依稀记得法大家是湖北佬,即是湖北人迁徙到我家乡的后裔。我们那儿有好几家湖北佬,家中的老小却都说的一口我家乡方言,看来住得很有些年头了。为何如此,我猜是当年长毛造反打到我家乡时,从湖北带过来的。法大的父亲叫做腊根,会做小吃。街上有个比较有名的笑话,说腊根做的油绳(就是面粉缠成草绳的样子,在油里炸,大概2个手指这么粗细。其实更像辫子。)为何好吃,是因为天冷了人会流清水鼻涕,腊根总是捏一把鼻涕,做一根油绳。也因为这个笑话,腊根在我的印象中,是个红鼻子的老头。腊根 (more...)
社会,有血有肉的社会,就是由小人物构成的。
祝福。。。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牛魔王 (等级:7 - 出类拔萃,发帖:5225) 发表:2013-03-06 21:48:45  8楼 评分:
于老师
于老师

于老师是我爸爸的同学,1.7多,清廋,长脸,大眼睛。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透着机灵样,秀气的男孩子。我见到的于老师总是带着笑容,是个很老实本分的人。

我爸爸读高中的时候,并不是每个公社都有高级中学。我爸爸就是到离家大概6公里的旁边公社去读的高中,而于老师来自另一个临近的公社。于老师读书功课很好,考试的时候总是做的很快,然后就四处张望,观察其他同学的情况。这时总能看到我爸爸也在四处看,两人会对视一下,有着那种“原来你也做完了啊”的意思。这些事我都是听爸爸说过的。

高中毕业后,我爸爸和于老师都没能进大学。那是文革前的几年,进大学已经并不是全靠成绩了。据说南京大学给了我爸爸录取通知书,但是给大队里扣下了,那时的大队书记是春悟,我在“明生”的那篇里曾经提到过这个人。其实春悟跟我们家关系不坏的,他的理由是我爸爸上面4个哥哥姐姐已经考出去了,如果家里的孩子都考出去了,谁留在家乡干革命啊。我爸爸兄弟姊妹共8个,如果不是文革,下面的4个除了我小姑妈功课不怎么好,其他的应该都能考出去。

不知道是啥原因,于老师也没能进大学,就这么留在了家乡务农。于老师兄弟共4个,于老师是老三,没听说有姐妹。他的家庭成分不好,他的爸爸是富农。

说句题外话,我觉得在以前的农村,富农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富农不像地主,一般自己是要下地干活的,然后靠勤劳致富。富农是最吃苦耐劳,是有着创业精神的一类人。

毕业后有次爸爸去于老师家看他,发现兄弟4个就这么在家里干坐着,就问,怎么你们不出去干活啊,原来地主富农成分的,每个月在生产队干活干到工分到了一定的数目,就不让干了。其他方面也是受到区别对待的,比如在我们公社,生产队养的猪,到了年底杀了大家分肉,分到猪下水时,规矩就是只有贫下中农有的分。

4个兄弟都娶不上老婆,在家里就这么着也不是个事情啊。于老师也不知通过啥关系,可能是有亲戚在东北,在某一年去了东北伊春这个地方。他是在林场干活的。于老师去了以后,在那边也没能找上老婆。家里人给他张罗。他舅舅有个女儿,就是他的表妹,跟他年龄相当,于是家里人用结婚的办法,让伊春方面准备好了书信和单位证明之类的东西,说表妹和伊春那边的人处上对象,要去结婚。这个人当然不能说是于老师,近亲结婚肯定是不会批准的。表妹就这么也去了伊春。不料去了以后,就是不愿意和于老师结婚。表妹说,我的成分也不好,已经受了这么多苦,如果再跟你成分也不好的结婚,那苦日子何时是个尽头呢。

于老师在80年元旦前后回到了家乡,这一年他35岁左右。他是个逆来顺受的人,可能有些算得上懦弱。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放弃在伊春的一切呢?可能还是不适应东北的生活吧。

于老师回来后继续务农,不知道那时候有没有已经包产到户了。我父亲知道他回来后,想要帮他一下,就介绍他进了我们镇上的中学,做了个代课教师。我是这个时候认识他的,所以一直就叫他于老师。

那时候学校里英文老师很缺,于是于老师教的是初一的英文。他高中毕业,然后务农,再到东北做林场工人,以前学的英文应该早就忘了吧。可是他现学现教,还是能胜任做个英文老师。他确实是个很机灵的人。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于老师这样的人都教英文,那么教学质量一定会有问题吧。我们公社在全县60多个公社中,在经济发展上一直是最差的一个。可是在全县中考成绩上,却一直名列前茅。我在北京的两个堂弟,因为北京的教学质量不好,一个是高三的时候,到我们公社相邻的一个高中读了一年(80年前后我们公社的高中撤了,只留下初中),一个是初三的时候,回来读了一年,然后回北京考上了大学和好中学。也就是像我父亲这般的一批乡镇中学的老师,想着办法提高教学质量,组织补课,夜自修,然后向外面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那时候老师补课,班主任监督夜自修都是没有加班费的。老师们,家长们,同学们都有着读书会有出息的这么个信念。那是个充满了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年代,洁白无瑕,无比美丽。

于老师虽然有了个工作,可是毕竟是个代课老师,待遇肯定是不怎么好的。我记得的教师晋升的路线是这样的,先是代课升成民办,这样工作基本就稳定了,但是不转户口。然后升成公办,这是转户口的,变成了国家的正式工作人员。代课要升成民办,要等有名额,可能要好几年才有一个吧。

80年代初,经济慢慢的开始发展起来。有手艺的人,开始能够赚到钱了。我家的一个邻居周师傅,是个木匠,是家传的好手艺,那时虽然30岁都不到,却活都来不及干,收入相当可观。我父亲觉得于老师继续做老师,也是前途茫茫啊。于是就跟周师傅和于老师商量,去做周师傅的徒弟,跟着他做木匠怎样?周师傅一向很尊敬我父亲,他同意了,于老师经过考虑也同意了。于老师就这么着,成为了一个木匠。这是81年或者82年的事情,他可能只做了1年的代课老师,最多2年。

我们那儿跟着手艺人学徒,无论是裁缝瓦匠木匠等,规矩是这样的,先要签份协议。师父带几个徒弟组成一个班子,一般都是外出干活。一般的人家,比如要结婚要打房家具,造房子要打门窗等,就把这个班子请回家做个十天八天,包吃,有时包住。如果师傅的手艺好,自然请他的人就多。根据协议,徒弟在学徒期间(一般1-2年),没有工资。于老师因为在伊春林场上的时候,懂了点木工的知识。我父亲特地跟周师傅讲好,学徒期间是有工钱的。

于老师跟着周师傅做了好几年。那时候有个叫宁宁的,是我们家族,可能是顺昌门的,她的老公是个知识青年还是啥的,回城后不要她了。宁宁是个很贤惠的人,整天在田里干活,起码抵得上一个半壮劳力。但是也因为农活做得太多了,皮肤不好,30多岁就挺多皱纹的样子。宁宁应该是愿意的,可是不知是啥原因,和于老师就是没成。

再后来85年过后,建筑业蓬勃兴旺起来了,祖国大地上到处在造房子。我们乡下的众多包工头应运而生,到城里承包建筑工程。那时候的门和窗子还是木制的,所以总是需要木匠。于老师跟着工程队,到处干活。一般的工程队,逢年过节总是需要个留下来看场地的人,于老师因为没有家室,自然而然成为工程队管家性质这样的角色。

前面讲过,于老师兄弟4人,他是老三,他的两个哥哥中有一个我认识,也是代课教师,但是老师一直做下去的,后来找了个二婚的女的。另一个哥哥好像没有成家。他的最小的弟弟,可能因为年纪小,受到家庭成分的影响也小,是有老婆孩子的。

大概90年以后吧,于老师45岁左右,慢慢的也赚了点钱,回家造了两间楼房,可以张罗找老婆了。谈了个女的,应该是很有了些进展,因为到了请女方一群人到家里吃饭的地步了。不料于老师有了点钱,给他弟媳妇惦记上了。因为于老师如果没有老婆,百年之后楼房财产啥的全是她家的。所以女方来吃饭的时候,弟媳妇就闹,说我和你姘了这么久,你怎么要找老婆了啊。他弟弟在旁边做死人,一声不吭。女方非常尴尬,终于有人说了句我们走吧,就一哄而散了。这是农村妇女丑陋的一面。

于老师于是一直单身。

93年的春天,我外公外婆从北方到我家乡定居,是清晨4点左右到站的火车。那时候于老师正好在火车站附近的工地上干活。那天我爸爸上城后晚上就在于老师那儿歇息,然后于老师陪我爸爸去车站接人。我那时候有个同学在市里统计局,下面有个机房,我晚上常去那儿,经常整晚的不回家,一半时间做项目,一半时间打游戏。因为知道外公外婆要回来,我也去车站接人。接到后,我爸爸陪了外公外婆去汽车站坐早班的汽车,剩下我和于老师。我说于老师我送你吧,于老师说我走回去好了。后来终于还是让我送了,我骑车搭了他送到工地上,然后跟他道别。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于老师。

上次回去,我问到于老师,说他现在也退休在家了,当然还是单身。

我觉得啊,于老师是个很机灵的人,他能做非常精细的事情,本来至少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工程师,或者医生,或者老师吧。可是“朝他而来的,却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还有那么多琐碎的错误”,让他变成了一个农民,林场工人,代课老师,最后是木匠。他是个智质不错的人,却一辈子也没能娶上老婆。生活啊生活。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蒲公英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3342) 发表:2013-03-27 13:40:25  9楼
写得非常好
每篇风格稍有不同,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式的无奈,王二式的诙谐,不乏牛师傅娓娓道来的深情。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rosemarry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1374) 发表:2013-03-27 15:47:45  10楼
写得非常好每篇风格稍有不同,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式的无奈,王二式的诙谐,不乏牛师傅娓娓道来的深情。
+1,读来有种鲁迅故乡的感觉
又些像王二下乡时的视角。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水鸭子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9284) 发表:2013-04-05 21:19:16  11楼
很喜欢这种描写手法,平实而有味道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牛魔王 (等级:7 - 出类拔萃,发帖:5225) 发表:2013-04-09 17:59:23  12楼 评分:
良平


前一阵跟人在说赖子,让我想起了家乡的一家人。

这家,人们都叫癞皮红生家,有三个孩子,良平是老大,老二跟我同岁,还有个妹妹。他们家住在北街那边,离我家挺远。红生肯定是他家的男主人,但我没怎么见过,不知道究竟是良平的爷爷还是爸爸。

从红生这个外号看,就知道他的为人了。我小时候,家里人关照过,不要跟这家的人多烦,就是不要跟他们打交道的意思。

良平是我爸爸的学生,比我高了一级,长得很端正,皮肤也挺白,面白唇红的,可以说是个帅哥。只是个子不算高,大概1.7的样子。读书成绩不错,而且体育也很好,代表学校参加运动会的。

在80年代初,居民户口和农业户口的差别非常大。所以在初中毕业的升学考试中,也就是中考,很多成绩好的学生,会选择考中专或者师范,这样读完书,能够转户口,并且国家还给安排工作,是可以赚工资的。一个中学办得好不好,考取中专师范的人数比考取市县重点高中的人数,是当时的更重要的衡量标准。

良平那届就整体考的很不错。良平因为有体育的加分,也考进了师范。他们读的这种师范,叫做幼师吧,毕业后按理是做小学教师。可是因为当时我爸爸的中学缺少体育老师,中学里也愿意招良平,良平就这么着做了个中学体育老师,这是85年的事情。

良平本来就是练体育的,做了老师后,更是每天杠铃跑步这么锻炼身体,炼得一身的腱子肉。我估摸着,水浒里面的燕青,大概就是他那个样子。他曾经在中学里表演过,用毛巾包住喝水的玻璃杯,一只手抓住用力一握,就能把玻璃杯握破。

大概是86年,我回家过暑假,看到过一次良平。我家所在的公社,大概77年就建了一座电影院,有一千多个位置吧,当年也算大手笔了,大家都叫它大会堂,曾经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那时候晚上没有路灯的,如果有放电影,大会堂门前的马路上就会亮起几盏灯。我看到良平穿着白背心,白运动裤,露出手臂胸口鼓起的肌肉,身后有几个小跟班,高抬着头,不正眼看人,走起路来很牛的样子。

他可能是做老师的第二年就出了事。家乡的中学是个初级中学,他不知怎么跟个女学生谈起了恋爱,还跟人家睡觉了。那可是14岁左右的孩子啊,当然良平自己也是不到20的孩子。女孩的父母当然不愿意,就去告他。就这么着给抓去吃了官司。

算起来他大概坐了5年左右的牢,因为我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在家乡见到了他。感觉他的身体比以前小了一圈,不再是肌肉虬结的样子,人也很谦卑。在牢里坐了这么几年,以前的锐气都给磨掉了吧。

他应该还是居民户口,可是没有国家的单位收他了。先是在一个乡镇企业里做了一阵。那个企业也不怎么景气,所以他也没做长久。这期间认识了一个外地到我家乡打工的女孩子,要跟她结婚,家里都反对,前面说过,居民户和农业户的差别非常大。可是人家女孩子肚子大了,就这么结了婚。

他从厂里出来后,93年左右就开始做人寿保险的经纪,开始卖保险。他是个挺能干的人,做的很不错,很快就买了摩托车。直到今天,听说还是做保险经纪。做了这么多年,已经处于保险经纪这么一层一层金字塔结构中比较上层的,一年赚个几十万没有问题吧。

我觉得啊,良平这个孩子,人长得精神,能干,肯吃苦,笔头也挺能写点东西,资质还是很不错的,可惜远远没有达到他应该能够达到的人生高度。他出身在那种有理无理跟人胡搅蛮缠想要赚些便宜的家庭,从小没有人好好的教他啊。

80年代后90年代初的时候,国内引进过很多倭国的电影电视剧。有部电影名字叫做砂器,讲的是一个穷孩子,给个穷人收养,长大后成了有名的音乐家,要和大户人家的小姐结婚了。这时候他的养父,当时患了麻风病,来找他。他害怕让人知道他的这个出身,就把他的养父害死了。电影的最后,当然他身败名裂了。砂器的意思就是,他虽然成了器,也是个一碰就破的砂器。

我自己来自乡下,虽然10岁不到就进城读书了,可是心里总是把自己当成乡下人,见不得有人欺负民工什么的。有时看到良平这样的故事,总会感叹,总会觉得很惋惜,又是个砂器啊。乡下的孩子,总体来说,比起城里同龄的,要单纯,不成熟,不圆滑,不世故。这些性格上的弱点,在时间这面巨大的显微镜下,慢慢地慢慢地越放越大,然后决定了人生的成功或不成功。比如中航油的陈九霖,如此大才,把个在新加坡的办事处,做成了市值近百亿人民币的企业。可是他偏偏还是失败了,也是个砂器啊。我当时买中航油的股票也是输钱了。可是我知道,陈九霖这么个乡下人,没有任何背景,他能成功,全是靠他自己的努力,是多么的不易。我宁愿自己输钱,真不愿看他失败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haokunlun (等级:10 - 炉火纯青,发帖:7519) 发表:2013-04-09 18:27:02  13楼
良平 前一阵跟人在说赖子,让我想起了家乡的一家人。 这家,人们都叫癞皮红生家,有三个孩子,良平是老大,老二跟我同岁,还有个妹妹。他们家住在北街那边,离我家挺远。红生肯定是他家的男主人,但我没怎么见过,不知道究竟是良平的爷爷还是爸爸。 从红生这个外号看,就知道他的为人了。我小时候,家里人关照过,不要跟这家的人多烦,就是不要跟他们打交道的意思。 良平是我爸爸的学生,比我高了一级,长得很端正,皮肤也挺白,面白唇红的,可以说是个帅哥。只是个子不算高,大概1.7的样子。读书成绩不错,而且体育也很好,代表学校参加运动会的。 在80年代初,居民户口和农业户口的差别非常大。所以在初中毕业的升学考试中,也就是中考,很多成绩好的学生,会选择考中专或者师范,这样读完书,能够转户口,并且国家还给安排工作,是可以赚工资的。一个中学办得好不好,考取中专师范的人数比考取市县重点高中的人数,是当时的更重要的衡量标准。 良平那届就整体考的很不错。良平因为有体育的加分,也考进了师范。他们读的这种师范,叫做幼师吧,毕业后按理是做小学教师。可是因为当时我爸爸的中学缺少体育老师,中学里也愿意招良平,良平就这么着做了个中学体育老师,这是85年的事情。 良平本 (more...)
特地上来支持一下
牛王可好?财版兄弟现在没了带头人。。。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GoldBar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84) 发表:2013-04-09 18:58:11  14楼
良平 前一阵跟人在说赖子,让我想起了家乡的一家人。 这家,人们都叫癞皮红生家,有三个孩子,良平是老大,老二跟我同岁,还有个妹妹。他们家住在北街那边,离我家挺远。红生肯定是他家的男主人,但我没怎么见过,不知道究竟是良平的爷爷还是爸爸。 从红生这个外号看,就知道他的为人了。我小时候,家里人关照过,不要跟这家的人多烦,就是不要跟他们打交道的意思。 良平是我爸爸的学生,比我高了一级,长得很端正,皮肤也挺白,面白唇红的,可以说是个帅哥。只是个子不算高,大概1.7的样子。读书成绩不错,而且体育也很好,代表学校参加运动会的。 在80年代初,居民户口和农业户口的差别非常大。所以在初中毕业的升学考试中,也就是中考,很多成绩好的学生,会选择考中专或者师范,这样读完书,能够转户口,并且国家还给安排工作,是可以赚工资的。一个中学办得好不好,考取中专师范的人数比考取市县重点高中的人数,是当时的更重要的衡量标准。 良平那届就整体考的很不错。良平因为有体育的加分,也考进了师范。他们读的这种师范,叫做幼师吧,毕业后按理是做小学教师。可是因为当时我爸爸的中学缺少体育老师,中学里也愿意招良平,良平就这么着做了个中学体育老师,这是85年的事情。 良平本 (more...)
特来顶牛王
牛王好文才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牛魔王 (等级:7 - 出类拔萃,发帖:5225) 发表:2013-04-09 19:03:20  15楼
特地上来支持一下牛王可好?财版兄弟现在没了带头人。。。
最近为了生活忙碌哪。可能还要起码忙一个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pemei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7) 发表:2013-04-09 23:52:16  16楼
最近为了生活忙碌哪。可能还要起码忙一个月。
顺昌门 这么熟悉的一个家乡词汇
你是那附近的?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水鸭子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9284) 发表:2013-04-10 08:46:58  17楼
良平 前一阵跟人在说赖子,让我想起了家乡的一家人。 这家,人们都叫癞皮红生家,有三个孩子,良平是老大,老二跟我同岁,还有个妹妹。他们家住在北街那边,离我家挺远。红生肯定是他家的男主人,但我没怎么见过,不知道究竟是良平的爷爷还是爸爸。 从红生这个外号看,就知道他的为人了。我小时候,家里人关照过,不要跟这家的人多烦,就是不要跟他们打交道的意思。 良平是我爸爸的学生,比我高了一级,长得很端正,皮肤也挺白,面白唇红的,可以说是个帅哥。只是个子不算高,大概1.7的样子。读书成绩不错,而且体育也很好,代表学校参加运动会的。 在80年代初,居民户口和农业户口的差别非常大。所以在初中毕业的升学考试中,也就是中考,很多成绩好的学生,会选择考中专或者师范,这样读完书,能够转户口,并且国家还给安排工作,是可以赚工资的。一个中学办得好不好,考取中专师范的人数比考取市县重点高中的人数,是当时的更重要的衡量标准。 良平那届就整体考的很不错。良平因为有体育的加分,也考进了师范。他们读的这种师范,叫做幼师吧,毕业后按理是做小学教师。可是因为当时我爸爸的中学缺少体育老师,中学里也愿意招良平,良平就这么着做了个中学体育老师,这是85年的事情。 良平本 (more...)
良平最后还好是喜剧结尾
虽然人生没有结尾。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离开集体和铁饭碗的单位未尝不是件好事。
看牛王娓娓道来,一个人跌宕的人生就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个人都是本书。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windwing (等级:11 - 出神入化,发帖:3179) 发表:2013-04-11 20:07:48  18楼
明生 明生是我爸爸的同学。明生的家族,也许还称不上是望族,但也是历代富足,解放初土改中,评了很多的地主。明生的爷爷,是清朝的武举人,用的兵器是有大概60多斤重的大刀,通体铁打的。能用这样的兵器,双臂也应该有好几百斤的力气。这把大刀,在文革中,给拿到了市里,作为地主阶级欺压劳动人民的罪证,到处展览过的。这个其实只是练武的兵器,不应该作为罪证的。 明生的爷爷,据说是个大块头,生了5个儿子,解放后全部被评了地主。5个儿子中出了有2个或3个大学生,这是很了不起的。因为除了孩子要能读书,还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我知道名字的有两个,一个是明生的爸爸,叫做康伟(音),是解放前复旦大学毕业的,我爸爸叫他叔叔,那就应该比我爷爷小,估计大概生于1915年前后。一个叫做康寿(音),有个酒坊。我们家乡把蒸馏制作烧酒的过程,称为吊酒。康寿的酒坊里,有个吊酒的叫做春悟(音)的伙计。我以后还会讲到这个春悟。 康伟本来已经娶了妻子,但一直不生孩子。倭寇侵略到我家乡时,城里有个学校(这是解放后城里师范学校的前身)的校长,可能跟他们家有旧,就带了妹妹逃来了乡下。后来这个妹妹就给康伟做了二房,生下了明生。我不清楚明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 康伟解放前不知道做 (more...)
天啊,明生这辈子生下来就是受苦的命么……
真不容易……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牛魔王 (等级:7 - 出类拔萃,发帖:5225) 发表:2013-05-16 13:30:22  19楼
因果的故事

这世上所有的事,虽说是纷乱芜杂,其背后却也有着一些可循的脉络,其中之一就是因果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本来也应该就是如此的。

有湿为证: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已先知。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牛魔王 (等级:7 - 出类拔萃,发帖:5225) 发表:2013-05-16 13:38:05  20楼
因果的故事 这世上所有的事,虽说是纷乱芜杂,其背后却也有着一些可循的脉络,其中之一就是因果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本来也应该就是如此的。 有湿为证: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已先知。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康大

康大是我们家一个生产队的,比我父亲年长不到十岁吧。年轻时候青白的长板脸,中小眼睛,眼光始终逡巡不定,看上去就是贼溜溜的样子。

那时候家家穷,而康大家尤其穷。康大找了个老婆,名字叫决心或者是菊心,决和菊在我家乡话发音相同。还有生的几个孩子,一家都是好吃懒做。康大要抽烟,更要喝酒,似乎活着的目的就是每天能够喝顿小酒。

我们家乡一直是一年两熟,冬季的麦子隔年6月初收成,夏季的稻子大概是9月底收成。后来有了双季稻,一年就可以三熟。当然双季稻出的米,不好吃。生产队收上来了粮食,就会按照每家的人头一次分下去。所以每家分到的粮食,要算好了吃,因为是要吃到下一次收成季节的。可是康大家却不是这样,分到粮食,首先是大吃几顿,然后再想办法粜出去一些,换点钱买酒喝。一般的情况,康大家秋天分到粮后,到年底前每天吃干的,过了年开始喝稀的。等到开了春,就要揭不开锅,到处借粮了。

康大没有任何手艺,也就是务农。但是他却有个本事,把街上人家在外地的亲戚,姓名是什么,是什么亲戚关系,住在什么城市什么地方,做些什么,打听的清清楚楚。真是术业有专精啊。

我们那儿河陌纵横,有了船就到处可以去了。所以生产队很早就一直有条船,而像拖拉机之类的机械,要等很后面才有。我小时候看到的船,听人都叫做机帆船,但却从来没看到过用帆。那船通体都是水泥做的,中间有个大大的船舱,两头是水泥的甲板,上面有个不到1米直径的圆盖,甲板下面是密封的船舱,通过那个圆盖位置上下,可以睡人。后头挂台柴油机。大概90年代后吧,国家规定水泥船不让用了,应该是容易沉没的原因吧。在我出生前更早的年代,是木头船吧,说不定还真是用帆的。

生产队的船,经常往各个城里跑。丰收了以后,可以运粮食豆子。但是最主要的用途,是从城里运肥料。以前不怎么用化肥,庄稼要长的好,全要靠肥料啊。

康大于是就可以发挥一技之长了。到了某个城市后,根据他掌握的情报,找到街上人家某个亲戚,然后说些老婆难产啊,同来的某人在路上得了急病啊,某人给车撞了腿断了肠子掉出来啦等等的故事,骗些钱,然后自然是自己喝些小酒。

那时候一是民风还是比较淳朴,二是通讯不便。康大这般浅显的骗术,起码骗了几十家,可能上百都有。他这种骗术,骗一次,就要咒个人,也就是说起码咒了几十个人,也可能上百个。

康大就这么骗了好几年。骗得多了,慢慢的人家也都知道了。后来街上外地的亲戚回来,家里人都要交代,有这么个人,会这么做,你们千万不要相信啊之类的话。

康大的老婆,长得矮胖。先生了3个女儿,相貌各不相同,大女儿长大后也是矮胖型,二女儿长得还有点好看,三女儿比我大了1-2岁,尖脸,脸上有好几个黑痣。第四个终于生了儿子,算起来那时候大女儿不到10岁吧,有天大女儿把孩子抱着,头靠在肩上,举得有些高了,又一时松手,孩子就顺着肩头从背后掉下去,那时候街上的路是石板的,孩子就这么头向下砸在石板上,一下就摔死了。这个孩子我没有见过。

于是继续努力,又生了个儿子,叫做国国或者蝈蝈,比我小了2岁。这个孩子我见过。那时候大队里办了个幼儿园,叫小幼儿园,在南街,国国去幼儿园要从我家前经过。算起来也就4-5岁吧,就会一个人去幼儿园了。穷人家的孩子啊。

接下来的这个日期肯定是76年的6-7月的某天,因为那时候我上大幼儿园,大幼儿园就离康大家不远。6月是收了麦子的季节,麦子已经分下去到各家了。天气也已经开始变热,人们晚上开始要乘凉。那天康大不知为何不在家,他老婆和几个女儿,还有个跟他家相熟的一个男的,乘了会儿凉,说烙饼吃吧。前面说过,分了粮后,他们家都要大吃几顿的,6月正是天天烙饼的时候。

康大家那时候的房子,相当于现在的一室户。后面一个房间,一家大小住在里面,前面是饭厅兼厨房。那时候家家有那种有烟囱的灶,烧的是稻草和麦秸。康大家因为小,没地方堆麦秸,就在灶的上方半空中,吊了个阁,麦秸就堆在上面。他那个房子是砖木混合结构的,外墙是砖,里面的柱子房梁板壁都是木头的。

用灶,一般是前面有人在锅台上忙碌,后面一个人在灶后烧火,烧火是我家乡专用术语,就是把稻草或麦秸编成小结,往灶肚里放。那天在烙饼的时候,是那个男的在烧火。不知怎么,火窜了出来,把灶后面的柴堆点着,再把阁台上的麦秸堆点着了,于是变成了大火,整间屋子都烧了起来。大家都逃了出去,过了会儿,忽然有个女儿叫了出来,说国国还睡在里面啊。

那时候左近的人家都来救火,康大的妹夫也来了,听说国国还在里面,就从后面窗户中冒火跳了进去,果然孩子还睡在床上,于是就抓住他的手臂一拉,不料一拉就是一把肉,原来这孩子已经给烧的不像样了。

第二天早晨我去上学,经过康大家时,看到康大坐在他家门对面,垂头丧气的样子,身旁有些烧焦的家具和箱子。

后来康大没有再生。

牛某认为,康大失去两个儿子,又何尝不是当初种下的因,而收获的果呢。康大咒的人实在太多了。当初咒人,为了加强骗术的效果,是怎么惨怎么咒,后来当报应来到时,也是一般的怎么惨怎么来。一个儿子1岁不到头砸石板而死,另一个5岁烧熟而死,人难道可以有这么的死法吗?这是何等的酷厉啊。

或问,康大怎么自己没事啊。依我看,康大自己受到惩罚,比如给抓去坐牢,反而倒是好事,如此说不定儿子就能保住了。正因为他自己逃了过去,结果给报应到了子孙的身上。

所以说,人不可以妄语,骂人咒人就是妄语的一种。比如跟人吵架,像骂人家全家死光光之类的话,千万不可以说出口。如果对方不是十恶不赦的恶人,说这样的话说不定哪天就会反噬了。

康大二三事:
1. 没听说康大后来再有骗人了。
2. 康大后来还是一路既往的好吃懒做,一直就是穷人中的穷人。实在没钱了,也会去做几天拎灰桶的小工。
3. 90年代后,政府开始请人打扫街上的卫生。康大好像扫过一阵子大街。
4. 我小的时候,康大经常用两个粪桶挑猪粪。那时家家养猪,康大会到每家把猪粪收集起来,用作生产队的肥料。我们家的猪养在街对面的房子里,康大来挑粪时,奶奶总会跟我说,过去看着他。可见那时人们都要提防着他。但是我没听说过康大有偷东西。
5. 以前除了种生产队的田,每家都还有自留地,所以每家都要弄个粪坑,一般是在地上埋个大缸,缸口高出地面5公分的样子,因为太高了倒粪舀粪不方便。粪坑是苍蝇最喜欢的地方,到了夏天,粪坑里总是出满了蛆。鸭子很喜欢吃蛆,吃着吃着有时就会跌进去,跌进去有时就会淹死。凡是有这么淹死的鸭子,康大就会捞回去做了吃。
6. 康大可能命中注定没子。3个女儿,最多最多读到初中毕业,但都是早早的嫁人了。大女儿招了个女婿在家里,下面两个嫁到了外乡。大女儿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长大后继续招女婿,然后再继续生了个女儿,这个是康大的重孙女了。
7. 康大的小女儿,可能是因为生病,留了级,小学2年级跟我做过1年的同学。2年级的时候还有另几个留级生,有刘同学,鸠山等,也很有意思。鸠山同学得到这个名字,自然是因为长得像倭寇。那时街上有个叫做锁荣的人,把钱包丢了,就问门舅姑娘。门舅姑娘是我家乡一种类似扶乩的迷信活动。门舅姑娘说是给康大的小女儿捡了去。这事又给我知道了,就在班级里说康大的小女儿捡人的钱包。这个事情可能不大靠谱,罪过罪过。
8. 应该是康大大女儿招了女婿之后,康大家养过一种奇怪的鸭子。身形比普通鸭大了很多,走路摇摇晃晃走的很慢,有翠蓝色的羽毛。可能是他女婿带来的品种,这种鸭子只看到康大家有养过。
9. 康大老了以后,和决心两个,常年扒垃圾箱,弄些东西出来换钱。
10. 康大前几年已经去世了。这么也是一生啊。愿康大安息吧。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21 篇文章,分 2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2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