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大
所在版块:文学艺术 发贴时间:2013-05-16 13:38

用户信息
复制本帖HTML代码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康大是我们家一个生产队的,比我父亲年长不到十岁吧。年轻时候青白的长板脸,中小眼睛,眼光始终逡巡不定,看上去就是贼溜溜的样子。

那时候家家穷,而康大家尤其穷。康大找了个老婆,名字叫决心或者是菊心,决和菊在我家乡话发音相同。还有生的几个孩子,一家都是好吃懒做。康大要抽烟,更要喝酒,似乎活着的目的就是每天能够喝顿小酒。

我们家乡一直是一年两熟,冬季的麦子隔年6月初收成,夏季的稻子大概是9月底收成。后来有了双季稻,一年就可以三熟。当然双季稻出的米,不好吃。生产队收上来了粮食,就会按照每家的人头一次分下去。所以每家分到的粮食,要算好了吃,因为是要吃到下一次收成季节的。可是康大家却不是这样,分到粮食,首先是大吃几顿,然后再想办法粜出去一些,换点钱买酒喝。一般的情况,康大家秋天分到粮后,到年底前每天吃干的,过了年开始喝稀的。等到开了春,就要揭不开锅,到处借粮了。

康大没有任何手艺,也就是务农。但是他却有个本事,把街上人家在外地的亲戚,姓名是什么,是什么亲戚关系,住在什么城市什么地方,做些什么,打听的清清楚楚。真是术业有专精啊。

我们那儿河陌纵横,有了船就到处可以去了。所以生产队很早就一直有条船,而像拖拉机之类的机械,要等很后面才有。我小时候看到的船,听人都叫做机帆船,但却从来没看到过用帆。那船通体都是水泥做的,中间有个大大的船舱,两头是水泥的甲板,上面有个不到1米直径的圆盖,甲板下面是密封的船舱,通过那个圆盖位置上下,可以睡人。后头挂台柴油机。大概90年代后吧,国家规定水泥船不让用了,应该是容易沉没的原因吧。在我出生前更早的年代,是木头船吧,说不定还真是用帆的。

生产队的船,经常往各个城里跑。丰收了以后,可以运粮食豆子。但是最主要的用途,是从城里运肥料。以前不怎么用化肥,庄稼要长的好,全要靠肥料啊。

康大于是就可以发挥一技之长了。到了某个城市后,根据他掌握的情报,找到街上人家某个亲戚,然后说些老婆难产啊,同来的某人在路上得了急病啊,某人给车撞了腿断了肠子掉出来啦等等的故事,骗些钱,然后自然是自己喝些小酒。

那时候一是民风还是比较淳朴,二是通讯不便。康大这般浅显的骗术,起码骗了几十家,可能上百都有。他这种骗术,骗一次,就要咒个人,也就是说起码咒了几十个人,也可能上百个。

康大就这么骗了好几年。骗得多了,慢慢的人家也都知道了。后来街上外地的亲戚回来,家里人都要交代,有这么个人,会这么做,你们千万不要相信啊之类的话。

康大的老婆,长得矮胖。先生了3个女儿,相貌各不相同,大女儿长大后也是矮胖型,二女儿长得还有点好看,三女儿比我大了1-2岁,尖脸,脸上有好几个黑痣。第四个终于生了儿子,算起来那时候大女儿不到10岁吧,有天大女儿把孩子抱着,头靠在肩上,举得有些高了,又一时松手,孩子就顺着肩头从背后掉下去,那时候街上的路是石板的,孩子就这么头向下砸在石板上,一下就摔死了。这个孩子我没有见过。

于是继续努力,又生了个儿子,叫做国国或者蝈蝈,比我小了2岁。这个孩子我见过。那时候大队里办了个幼儿园,叫小幼儿园,在南街,国国去幼儿园要从我家前经过。算起来也就4-5岁吧,就会一个人去幼儿园了。穷人家的孩子啊。

接下来的这个日期肯定是76年的6-7月的某天,因为那时候我上大幼儿园,大幼儿园就离康大家不远。6月是收了麦子的季节,麦子已经分下去到各家了。天气也已经开始变热,人们晚上开始要乘凉。那天康大不知为何不在家,他老婆和几个女儿,还有个跟他家相熟的一个男的,乘了会儿凉,说烙饼吃吧。前面说过,分了粮后,他们家都要大吃几顿的,6月正是天天烙饼的时候。

康大家那时候的房子,相当于现在的一室户。后面一个房间,一家大小住在里面,前面是饭厅兼厨房。那时候家家有那种有烟囱的灶,烧的是稻草和麦秸。康大家因为小,没地方堆麦秸,就在灶的上方半空中,吊了个阁,麦秸就堆在上面。他那个房子是砖木混合结构的,外墙是砖,里面的柱子房梁板壁都是木头的。

用灶,一般是前面有人在锅台上忙碌,后面一个人在灶后烧火,烧火是我家乡专用术语,就是把稻草或麦秸编成小结,往灶肚里放。那天在烙饼的时候,是那个男的在烧火。不知怎么,火窜了出来,把灶后面的柴堆点着,再把阁台上的麦秸堆点着了,于是变成了大火,整间屋子都烧了起来。大家都逃了出去,过了会儿,忽然有个女儿叫了出来,说国国还睡在里面啊。

那时候左近的人家都来救火,康大的妹夫也来了,听说国国还在里面,就从后面窗户中冒火跳了进去,果然孩子还睡在床上,于是就抓住他的手臂一拉,不料一拉就是一把肉,原来这孩子已经给烧的不像样了。

第二天早晨我去上学,经过康大家时,看到康大坐在他家门对面,垂头丧气的样子,身旁有些烧焦的家具和箱子。

后来康大没有再生。

牛某认为,康大失去两个儿子,又何尝不是当初种下的因,而收获的果呢。康大咒的人实在太多了。当初咒人,为了加强骗术的效果,是怎么惨怎么咒,后来当报应来到时,也是一般的怎么惨怎么来。一个儿子1岁不到头砸石板而死,另一个5岁烧熟而死,人难道可以有这么的死法吗?这是何等的酷厉啊。

或问,康大怎么自己没事啊。依我看,康大自己受到惩罚,比如给抓去坐牢,反而倒是好事,如此说不定儿子就能保住了。正因为他自己逃了过去,结果给报应到了子孙的身上。

所以说,人不可以妄语,骂人咒人就是妄语的一种。比如跟人吵架,像骂人家全家死光光之类的话,千万不可以说出口。如果对方不是十恶不赦的恶人,说这样的话说不定哪天就会反噬了。

康大二三事:
1. 没听说康大后来再有骗人了。
2. 康大后来还是一路既往的好吃懒做,一直就是穷人中的穷人。实在没钱了,也会去做几天拎灰桶的小工。
3. 90年代后,政府开始请人打扫街上的卫生。康大好像扫过一阵子大街。
4. 我小的时候,康大经常用两个粪桶挑猪粪。那时家家养猪,康大会到每家把猪粪收集起来,用作生产队的肥料。我们家的猪养在街对面的房子里,康大来挑粪时,奶奶总会跟我说,过去看着他。可见那时人们都要提防着他。但是我没听说过康大有偷东西。
5. 以前除了种生产队的田,每家都还有自留地,所以每家都要弄个粪坑,一般是在地上埋个大缸,缸口高出地面5公分的样子,因为太高了倒粪舀粪不方便。粪坑是苍蝇最喜欢的地方,到了夏天,粪坑里总是出满了蛆。鸭子很喜欢吃蛆,吃着吃着有时就会跌进去,跌进去有时就会淹死。凡是有这么淹死的鸭子,康大就会捞回去做了吃。
6. 康大可能命中注定没子。3个女儿,最多最多读到初中毕业,但都是早早的嫁人了。大女儿招了个女婿在家里,下面两个嫁到了外乡。大女儿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长大后继续招女婿,然后再继续生了个女儿,这个是康大的重孙女了。
7. 康大的小女儿,可能是因为生病,留了级,小学2年级跟我做过1年的同学。2年级的时候还有另几个留级生,有刘同学,鸠山等,也很有意思。鸠山同学得到这个名字,自然是因为长得像倭寇。那时街上有个叫做锁荣的人,把钱包丢了,就问门舅姑娘。门舅姑娘是我家乡一种类似扶乩的迷信活动。门舅姑娘说是给康大的小女儿捡了去。这事又给我知道了,就在班级里说康大的小女儿捡人的钱包。这个事情可能不大靠谱,罪过罪过。
8. 应该是康大大女儿招了女婿之后,康大家养过一种奇怪的鸭子。身形比普通鸭大了很多,走路摇摇晃晃走的很慢,有翠蓝色的羽毛。可能是他女婿带来的品种,这种鸭子只看到康大家有养过。
9. 康大老了以后,和决心两个,常年扒垃圾箱,弄些东西出来换钱。
10. 康大前几年已经去世了。这么也是一生啊。愿康大安息吧。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自小至大,无阻无碍。作意营谋,功名还在。

 相关帖子 我要回复↙ ↗回到正文
【原创文学】我所记得的家乡的人和事 牛魔王   (201 bytes , 897reads )
因果的故事 牛魔王   (203 bytes , 240reads )
康大 牛魔王   (6067 bytes , 218reads )
牛王已经得道了... shaokunlun   (32 bytes , 111reads )
良平 牛魔王   (3610 bytes , 234reads )
良平最后还好是喜剧结尾 水鸭子   (167 bytes , 104reads )
特来顶牛王 GoldBar   (10 bytes , 131reads )
特地上来支持一下 shaokunlun   (38 bytes , 148reads )
最近为了生活忙碌哪。可能还要起码忙一个月。 牛魔王   (0 bytes , 138reads )
顺昌门 这么熟悉的一个家乡词汇 pemei   (14 bytes , 135reads )
很喜欢这种描写手法,平实而有味道 水鸭子   (0 bytes , 120reads )
写得非常好 蒲公英   (84 bytes , 138reads )
+1,读来有种鲁迅故乡的感觉 rosemarry   (24 bytes , 130reads )
于老师 牛魔王   (6409 bytes , 200reads )
法大 牛魔王   (6167 bytes , 221reads )
社会,有血有肉的社会,就是由小人物构成的。   (10 bytes , 131reads )
牛叔好厉害~顶~ trueif   (0 bytes , 191reads )
明生 牛魔王   (4887 bytes , 206reads )
天啊,明生这辈子生下来就是受苦的命么…… windwing   (12 bytes , 125reads )
听着好难受 Sunnyan   (92 bytes , 164reads )
沙发,赞一个~ AGA   (87 bytes , 186re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