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鼎泰丰忆上海
说起小笼,上海人是叫小笼馒头的。和北方不同,江南一带,把包子叫成馒头。上海人说菜馒头,肉馒头,豆沙馒头,如果是没有馅的呢,就叫淡馒头。
绝好的小笼馒头,皮薄而不破,韧而柔软,里面有一滚极鲜的汤汁。这汤汁事先要用浓肉汤加煮肉皮,冻住以后混入馅里,才能做出来。上的时候一笼十个,热腾腾的端上来。牙齿刚刚触到小笼馒头的蘸了香醋的皮,就觉得那汤要喷薄欲出,咬破一个小口,便倾泻出来,几乎要烫到舌头。先让香味触及舌根,再一口气把余下的汤汁吸完,这惬意舒服的无法形容。
鼎泰丰的小笼馒头,皮做的是好了,可惜不知为什么汤汁太少,也许怕烫到本地人吧。虽然已经是本地尝过的最好的小笼,但是仍然比不过上海的老城隍庙,南翔,王家沙,甚至一些路边不起眼的小吃店。
说到馒头,松云楼的素菜馒头也突然叫人怀念,上海的馒头都是有褶子的,带一点褶子,让人觉得特别的松软,小巧,我印象当中似乎从来没有见过没有褶子的馒头,直到来到新加坡,看到那些白净的像奶油小生一样的叉烧包。。。素菜馒头的馅可以是荠菜豆腐丝,马兰头豆腐丝或者是荠菜香菇,还可以配一些鲜笋。荠菜鲜,马兰头香;豆腐丝,鲜笋都是清而可口的料。配在一起,碧绿嫩白的,颠颠的捧在手上,吃的满嘴香。
吃完馒头,顺手翻一下菜谱,突然看到阳春面三个字,倍感亲切,立刻叫了一碗。待得面端上来,清清的一碗汤,江南的细细长长的面条整整齐齐的两摊排在碗里,洒一些葱花,简简单单。上海对面条有个很怪的量词,“摊”。小时候妈妈在厨房不够手了,喊一声“到小菜场买两摊面条,一角洋钿葱”。于是就跑下去,卖面的把细细的阳春面盘成一摊摊的,放在木板上。边上必定坐着卖葱的,水灵灵的,一把把排的很整齐,一角钱一把。
来这里之前,除了葱油面以外,我没吃过不加汤的面。有句话说,“一碗面,七分汤”。阳春面的汤,喝一口,清清爽爽。上海菜就是都讲一个清爽,吃着淡淡的鲜,做出来的是原味。就说面,面条是面条,汤是汤,浇头是浇头,清清爽爽,层次分明。看周围的坡人在所有的食物上大放辣椒,使人停箸长叹。
还记得淮海路巨鹿路上的沧浪亭,躲在二楼,楼梯口小小的,不注意几乎就要错过,确是上海最著名的老字号面馆。还有雁荡路邮局边上弄堂口的一家鳝丝面,不晓得还在不在。每次怀念至此,不禁要高唱“不辞长作上海人”了。
绝好的小笼馒头,皮薄而不破,韧而柔软,里面有一滚极鲜的汤汁。这汤汁事先要用浓肉汤加煮肉皮,冻住以后混入馅里,才能做出来。上的时候一笼十个,热腾腾的端上来。牙齿刚刚触到小笼馒头的蘸了香醋的皮,就觉得那汤要喷薄欲出,咬破一个小口,便倾泻出来,几乎要烫到舌头。先让香味触及舌根,再一口气把余下的汤汁吸完,这惬意舒服的无法形容。
鼎泰丰的小笼馒头,皮做的是好了,可惜不知为什么汤汁太少,也许怕烫到本地人吧。虽然已经是本地尝过的最好的小笼,但是仍然比不过上海的老城隍庙,南翔,王家沙,甚至一些路边不起眼的小吃店。
说到馒头,松云楼的素菜馒头也突然叫人怀念,上海的馒头都是有褶子的,带一点褶子,让人觉得特别的松软,小巧,我印象当中似乎从来没有见过没有褶子的馒头,直到来到新加坡,看到那些白净的像奶油小生一样的叉烧包。。。素菜馒头的馅可以是荠菜豆腐丝,马兰头豆腐丝或者是荠菜香菇,还可以配一些鲜笋。荠菜鲜,马兰头香;豆腐丝,鲜笋都是清而可口的料。配在一起,碧绿嫩白的,颠颠的捧在手上,吃的满嘴香。
吃完馒头,顺手翻一下菜谱,突然看到阳春面三个字,倍感亲切,立刻叫了一碗。待得面端上来,清清的一碗汤,江南的细细长长的面条整整齐齐的两摊排在碗里,洒一些葱花,简简单单。上海对面条有个很怪的量词,“摊”。小时候妈妈在厨房不够手了,喊一声“到小菜场买两摊面条,一角洋钿葱”。于是就跑下去,卖面的把细细的阳春面盘成一摊摊的,放在木板上。边上必定坐着卖葱的,水灵灵的,一把把排的很整齐,一角钱一把。
来这里之前,除了葱油面以外,我没吃过不加汤的面。有句话说,“一碗面,七分汤”。阳春面的汤,喝一口,清清爽爽。上海菜就是都讲一个清爽,吃着淡淡的鲜,做出来的是原味。就说面,面条是面条,汤是汤,浇头是浇头,清清爽爽,层次分明。看周围的坡人在所有的食物上大放辣椒,使人停箸长叹。
还记得淮海路巨鹿路上的沧浪亭,躲在二楼,楼梯口小小的,不注意几乎就要错过,确是上海最著名的老字号面馆。还有雁荡路邮局边上弄堂口的一家鳝丝面,不晓得还在不在。每次怀念至此,不禁要高唱“不辞长作上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