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移民之路 01-06
https://www.douban.com/note/621987427/
十年--移民之路 07-11
https://www.douban.com/note/733200702/
十年--移民之路12
我们这代人——80s,从小所受的教育大致都是要舍己为人,助人为乐,不图回报,做好事不留名。比如雷锋,赖宁等等…赖宁同学为了扑灭无情的森林大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自己的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一些我一定教育他:万一遇到森林火灾,你小子最好给我跑远一点儿,确保自己安全以后打个火警电话即可,我不希望他的照片被挂在无数学校的走廊边或者橱窗内。只要他活的幸福开心,哪怕默默无闻。雷锋同志做好事不留名是人尽皆知的,只是他把做过的好事都写在本子上。我不想否认雷锋精神,只是也许这一切是一个象征,就好像当初的“美国队长”一样。
助人为乐
2011年2月,我已从香港回来。交接工作的过程有些百无聊赖,除了和一些同事偶尔吃吃饭,叙叙旧,大部分工作的时间就是在和客户打打招呼,希望他们在我到新公司以后和我继续业务往来。除此之外,有些不曾相识的朋友需要一些就业方面的咨询和指导,我也尽力帮忙。那时候偶尔逛逛豆瓣还有狮城,开了个帖子给需要帮忙的小伙伴们解答相关问题,我一有空就前去跟帖。有不少人给我私信,希望我帮他们改改简历,甚至见面提问一些问题。我有时间的时候也就帮他们整理一下,解答一些疑问,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不过后来有不少人的态度让我确实有些望而却步。
有一位求职者A是NTU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他把简历发给我让我帮他改,我改完以后,他又把他的电话给我让我打给他说有一些问题问我。我也致电回答了他的问题,同时我把适合他的一系列公司做成列表并且注明了每个公司的特性,此外也把人力部对工作签证申请的要求一并整理好发给他。其实那时我的想法很简单,都是中国人,大家在海外,有机会相识,交个朋友,有事没事也能相互有个照应。就在帮他改完简历以及回答了他将近半个多小时的提问之后大概两个星期,我也想看一下他求职的进展如何,便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让我诧异的是,当我电话打过去,确定对方就是A以后,跟他说了我的名字以及我们之前的交流,他竟毫无印象,说不认识我,不停问我是谁,我解释了半天,他也没想起来。我也只能“呵呵”了。一年以后,他申请我的一家客户的职位的时候,我收到他更新后的简历得知——他说不认识我的时候已经找到工作。
另外一个求职者是B,她是一个poly毕业生,同样,我帮她改完简历以后就杳无音讯,发了个短信给她问她情况,也石沉大海。结果4个月以后,她主动发短信给我说她想换工作,她找到的工作就是我给她的列表里的一家公司。
还有一个C就更夸张,直接跟我要一些客户的HR的名字和电话——我和C都没见过面,也不认识。
对于他们,我就不再搭理了。就个人而言,我认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宝贵的,没有必要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我没那么高尚,对那些素未蒙面的人完全无私奉献,我敬佩丛飞那样真心诚意,无私忘我的精神,但是我真的做不到。至少我还是希望花了那么多时间以后,对方至少知道我的名字,有点儿礼貌。
如果说2007年到2010年是在跑道上奔跑,那么2011年,我已经准备好起飞。
2011年3月,我正式进入当时只有30多人的CA——一家地地道道的本地猎头公司,创始人是一对本地的年轻夫妇,相当传奇。那时候,我的职位:初级招聘顾问,薪水$2000新币,依然拿的是S Pass。此时回望,我在CA的6年多时间里,公司也由当初的30多个人发展成为今天的400多人,并且和多家公司整合成为所谓的世界500强企业的一员。我也从最初的初级招聘顾问到到离开时拥有自己培养的团队。不过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这个学习的过程。这6年多,公司改变很多——我也是!初到CA,并非一帆风顺。按照部门的结构,我被分在技术招聘部门的一个小组,主要负责Engineering方面的招聘。我的直属上司小组leader是YL,一个香港出生,新加坡长大,美国留学的新加坡人。虽然她是新加坡人,但是中学以后,因为家人关系留学美国。可能因为留学美国的原因,带有浓重的美式口音,也因此不被一些同事待见,更重要的是她的确是个心机婊。此外部门里还有RK,一个NTU本科毕业有一定工程公司工作经验的本地小伙子,也是部队里的军官,说到这个因为后面有一些相关的事情需要提及。以及菲律宾女生MC,以及她的朋友JS——一个最终因为跟大耳窿借高利贷被驱逐的菲律宾男生。总共5个人,这个小组那时刚组建半年不到,小组成员也才加入不久,如果不是因为我当初为了等前公司的13薪,也许我是最早加入的。一切新的开始,然而一场严峻的考验也悄然而至!
按照我的职业习惯,新加入一个公司,一个团队,首先最重要的是多看,多听,观察领会,看人,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看业务流程,看流程中的契机。哪些部分是自己擅长的,哪些地方可能暗藏风险需要注意,哪些人可以成为工作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那些人必须保持一定距离,职场上的毒药,就和申请PR一样,任何一个地方都有那里的游戏规则,弄清楚了才能生存。对于那时的我而言,仅仅是生存已经不足以满足我的要求,我要干出些名堂,才能提拔加薪,实现目标。
加入公司伊始,由所在的小组长YL给我做入职培训,她讲了不少公司的流程,语气较为严肃,同时也指导我如何使用公司的ERP系统。她在交流过程中总有些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感觉。以我的经验,这样的人要么是世外高人,目空一切;要么就是一草包,需要依靠伪装的外表掩饰内在的心虚。大部分人属于后者,她也不例外。随后的几周,我从身边的同事了解到,她也刚刚入职公司半年不到,之前在另一家猎头公司工作过几个月,之所以成了小组长是因为她把之前有经验的一个越南女生排挤走了以后毛遂自荐,其他组员要么没有经验,要么性格相对低调软弱。对于这样的人,我就需要格外小心,她真实的目标不是把团队带好,而是想要通过带领团队满足自己内心被关注的需要。
猎头业务比普通的销售业务略复杂,涉及三方业务——用人单位,候选人以及猎头。每一家猎头公司都有业务分类以及客户管理制度。CA就将业务分为Business Support(普通商务类),IT,Engineering以及人力外包业务。因为在之前的公司处理过不少工程类的职位,因此我加入了Engineering这一组。每一个客户都有一定的持有期限,如果一个猎头一直和这个客户保持联系,那么他可以拥有这个客户,但是因为客户很多,时间精力分配有限,有些客户不会一直去跟进,如果猎头没有和客户的交易记录,那么对于该客户只有1个月的持有期,有交易记录的是6个月,意思就是说一个月内没有交流,邮件电话(系统会自动捕捉往来邮件,以及电话历史),那么一个月以后,公司内其他猎头就可以和这个客户联系,从而转换客户持有权。如果一个持有客户的猎头自己找到了候选人,那么成交后他可以拥有全额佣金,但是为了提高效率,大部分猎头公司都有“内部合作”模式,比如客户持有人和候选人持有人不同的时候就会进行分账,分账比例各个公司不同,CA是五五分。
我计划进入公司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抢客户资源,但是随着对系统内客户信息的了解,大部分我曾经的客户都已经被同组其他同事署名,这样短期内我也不便立刻染指这些公司,尽管有一些超过一个月持有期的,我也按兵不动。原因很简单,初来乍到,羽翼未丰,适宜结盟,而非树敌。根据现实情况,我决定一边尽快寻找新客户,一边帮助同组其他人完成一些业务。
为了向YL示好,我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了她客户里一些比较容易成单的公司,根据系统的记录,那些经常追问招聘进度的公司,一定是急着要人的,同时我通过网络人才数据库,领英等网站查找那些岗位当前在职人员的简历,分析这些人的背景,了解客户招人的偏好。尽管我内心很厌恶她,不过相比情绪,终极目标更为重要,而将她赶出公司也是我终极目标里的一部分。
CA自身的人才库很强大,同时老板在资源方面很大方,相比于之前公司老板连人才网站都不太愿意使用,CA的各类人才引进渠道无非让我如鱼得水。同时,我也发现周围的同事确实有点儿懒惰,他们不是很懂得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平时也就是发发广告,最多看看人才库,其实猎头有很多很多方式,特别是网络时代。进入公司第一个月的第一笔业务就是提供候选人和YL的合作,给她一个好心情,同时也算初露锋芒让她和其他同事了解我的价值。YL的确和我预计的一样,成单后心情大好,以上级对下属的姿态夸奖了我一下,随后便夸夸其谈说她如何尽心尽责地跟客户交流才能完成这笔业务,对此我也只一笑而过。也是同月,我提供候选人帮助同组的菲律宾女生MC完成了另一笔业务,这样第一个月我就超额完成了业绩指标。对我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当时的我想要的是让公司里的所有人都知道我这个唯一的中国人可以做出比他们更优异的成绩。
第二个月,我便不再专注考虑帮助谁,更多的是瞄准职位本身,主要考虑两个要素,一个是成功率高不高,第二个佣金金额高不高。猎头的佣金和候选人的工资是紧密相关的,基础岗位只能收一个月的工资,中高级岗位可以抽取18%~25%的年薪,管理层的岗位就更高了。我看到RK那里有很多不错的公司比如嘉德,黑石等因为扩张,当时急需要人。于是毫不犹豫专做他的职位。RK的沟通能力很不错,同时情商很高,懂得为人处世。后来我才知道他在军营里是Captain,上尉军衔,并且和我们整个部门的主管HB是战友,论军衔他还在HB之上。他手里有不少高级岗位闲置有一段时间了,如果按公司内部规定,我直接拿过来做完全合规,不过,这个时候不是贪图便宜的时机,可以通过内部合作的方式拉拢人心。对于高级岗位,普通发广告,网络数据库找人是远远不够的。人才分high hanging fruits和low handing fruits. 要想能够完成高级岗位的业务就要能够多接触到high hanging fruits,那些不轻易把简历挂到网上,在一个公司工作数十年的人才,而我懂得如何定位到这些人才。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客户要找技术总监,我会先在各大媒体,网站投放广告,同时做一个市场调研,将这个客户的竞争对手,上游客户,下游供应商相关的公司全都列明,从中选寻找相同或类似的岗位人选,先从网络数据库以及公司内部数据库内通过公司关键词寻找人选,一般可以找到一些相关人员,先行推荐,满意成交最好,如果不可以,那么就继续下一步——“猎头”。猎头其实很简单:我先准备一个草稿扮演成某个专业或者相关机构人员,直接打电话到目标公司的总线,先问一下接线的人是谁(这很重要),然后让他/她转接对方的技术总监/技术负责人,表明“来意”,有时候会说想要邀请技术总监参加重要学术研讨会,或者做个简短采访,发邮件容易被当作垃圾邮件影响交流,直接打电话交流方便确认。人都是愿意听好话的,再说一些羡慕对方公司的话,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机会对方愿意转接,也会遇到“守门员”Gate keeper的接线员不肯转接,这时候我就会说之前在某个专业会展上遇到你们总经理xxx(一般总经理的名字很容易查到),他让我直接联系你们,怎么现在有这个问题?这个时候一般人会愿意转接,因为你已经知道他/她的名字(这也是为什么打通电话以后先问名字的原因),大部分人不愿意背锅。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脾气不好直接挂电话的,这些也都是正常情况。一旦接线员转接了电话以后,先不要急于表明身份,确定那个接起电话的人就是想要找到的人,然后问一下对方名字,名字很重要,有了名字未来再打进来就很顺利。第一通电话一般不用讲太多,简单介绍,问一下兴趣,可不可以留一下个人电话,下班后详谈。到这步,基本上这个人才资源就到手了,当然,这个过程中不总是顺风顺水“被拒绝”是人生必修课,工作中,生活中都是如此,习惯就好,不要因此影响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猎头”的方式
第二个月/4月,经过我和RK“内部合作”以及我自己发展的客户完成的业务,我的业绩超出公司给的业绩指标的4倍。同时,我也获得新人(所有进入公司6个月以内猎头)的销售冠军。因为业绩突出,公司破格让我提前转正,底薪也有所上涨。第三个月/5月,第四个月/6月,我也势如破竹连续拿下新人销售冠军以及全公司的销售冠军,同时有一个月也协助RK成为整个公司的销售冠军,自然RK和我也成了朋友。
除了和自己本部门的同事经营好关系以外,我还主动利用中午吃饭时间以及一些休息时间和其他部门同事进行交流,因为公司成立时间不是很长,之前人数很少,大部分人都是近两年才招聘进来,并且年轻,因此容易交流。我也会时不时买一些例如榴莲泡芙这样的小零食和他们分享,其实我自己是不吃零食的。这些同事也包括了其他部门主管以及组长。
有人欢喜有人愁。YL的日子自然就没有那么好过,因为我和RK的表现突出,她完成的业绩较少,就有了对比,原本她做组长就不是实至名归,而且组长的工作职能是先完成个人业绩,再协助部门主管管理团队,她有个人业绩的压力,还有外界对她的质疑,于是就开始暗中作梗。首先是和我抢候选人,我们当时除了个人邮箱以外还有公共邮箱,一般我们投放广告以后会留团队公共邮箱,这样便于积累共享候选人,但是她自己不投放广告,直接去公共邮箱将我投放广告收集到的候选人下载,如果过这么做还算合规的话,那么利用职务之便诬蔑就不能接受了。每周所有组长都会去总部开会,在会上汇报小组业绩以及人员动态。她竟然当着所有组长的面,向老板汇报说我工作态度不好,没有按照正常工作程序办事等等。她的每一步动向都在我的掌握之中,因为开会的人中有我的“线人”,但是即便她再怎么诬蔑,从老板到主管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找我谈话,这个世界是看结果的,销售更是如此,只要你有能力创造出结果,并且尊重别人,稍微有些智慧的管理者都是看得到的。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的确有一次差点儿让她得逞,还是关于抢候选人的事情。她当时用了公共邮箱里我的广告吸引来的候选人,放到系统里(操作记录里面会有谁录入系统的,署名是指联系以后在系统中标识已由某个猎头联系),但是她没有联系候选人,也没有署她的名字。在入职培训的时候我曾经问过她,如果没有联系,或者没有署名,只是放到系统里算是候选人的拥有者吗?她说当然不算,于是我就联系了系统里她未署名的候选人,并把持有者放我的名字发了出去,联系侯选人的时候我还多问了一句有没有我们公司其他同事联系你,对方说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她把部门主管HB叫到会议室谈了半天,过了不久她出来说HB叫我进去。我大概就猜到是这个事情。刚进去会议室的时候,HB一脸怒火,刚要训斥我,我立刻制止了HB说,请先冷静下来,我大概知道是什么事情,我把我看到的经过解释给你听,然后你再作判断。我介绍完以后,HB说YL来我这儿投诉我不按照正常程序办事,她自称已经和候选人交流过了。我和HB说,所有记录系统里都有,我不想因为这个破坏同事关系,不管你怎么处理,我尊重你的意见。后来,HB还是把这个候选人的持有权给了YL,一来我入职时间短,她毕竟是组长;二来也想息事宁人。我心里自然不悦,不过也不好说什么,好在那个候选人最终并没有能成交,成交的是我另外找的人。
7月份的公司年中会议上,我因为连续三个月拿到新人销售冠军,被老板特意表扬,在台上当着全公司人的面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我感谢了老板,主管,部门的其他同事并说出了他们的名字,唯独没有提及YL,这个组长的名字。这个时候,我已经有了一定资本,并且据我所知YL在其他同事间的口碑并不好,缺乏群众基础,这个时候可以开始表明立场了。
其实有一小段时间,我也想过另谋出路,但是思量一下,不愿意轻易被打败。2011年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在新加坡找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好在最终一切剧情如我所愿向前发展,当然申请PR除外。
2011年6月,鉴于连续两次涨薪,并且获得了一次晋升,我又着手PR申请的程序,从2008年第一次申请PR开始,每年申请一次,这是第四次,算是屡败屡战吧。虽然提交的材料很丰富,但是经过4个月,还是收到了移民厅的拒信。
人生得意须尽欢
2011年也许是我真正开始了解新加坡的时候,因为在公司的突出表现,外加人品还凑合,周围的同事也愿意成为朋友,大家也都年轻,容易交流。我入职不久的时候就邀请8~9个同事来我家吃火锅,自己部门的有RK,大部分是其他部门的。从那儿以后,他们也经常约我去唱K,泡吧。那是时候年轻,酒量好,白酒一斤半,红酒对瓶吹,啤酒当水喝。今时今日,一瓶啤酒就差不多足量了。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出去玩3~4次,基本上下班后在楼下啤酒吧里,几个人围在一起点一两个塔Tower的啤酒,我也学了一些新加坡的酒桌游戏,然后一起吃晚饭,吃完以后去clubbing或者唱K,再找个地方喝酒聊天,那时候我们特别喜欢去Bugis的Liang Seah Street里面的Caesars,一家很安静的酒吧,bartender很漂亮,不过是老板娘,可惜过了两年这家酒吧老板不知何故把酒吧的房产卖了,酒吧也关闭了。那时候,一群人吹牛能吹很久,我正好喜欢安静的pub,同时也帮我锻炼了不少Singlish,基本上结束的时候都是凌晨2点以后,第二天早上9点正常上班。有时候我也有些厌倦,但当时需要成为整个团队的一部分。虽然AA,但是那时候努力赚来的提成很大一部分花在了吃喝玩乐上,那时候最高的一个月薪水达到一万一千新币,不过后来也没存多少积蓄,可能也正因如此,单身很久。不过也正是这段时间的玩乐,让我了解了新加坡更多娱乐的地方,包括了我后来结婚时的餐厅。
有些活动我们同组的菲律宾同事MC,JS也参与,不过也许是因为菲律宾人的关系,很多事情难以产生共鸣,不过令我难忘的是和他们两位一起去那时尚未倒闭的St Jame Power Station,一家集pub和clubbing于一体的夜场。那边有间Pub叫Boiler Room, 里面的主唱是个菲律宾人,也是他们的朋友,氛围不错,属于我喜欢的不吵不闹,可以听听歌,吹吹牛的地方,不过可惜后来倒闭了。
那些年去过的夜店
2011年10月份,经过半年的明争暗斗,YL的总业绩抵不上我一个月的业绩,于此同时,老板和其他同事也间接的给了她不少压力,最终,她辞职了。随后她去了另外一家猎头公司工作了三个月就离开了这个行业,后来就再也没有她的消息。YL离开以后,部门主管HB问过我有没有兴趣带领团队,那个时候,我只想着努力做业绩提高薪水助力我申请PR,对于带领团队,我深知需要大量精力以及时间。于是我间接拒绝了,不过为了职位好看,我回复愿意先尝试做mentor(带新徒弟的老师傅),这样职位可以晋升到高级招聘顾问。
2012年初,加入公司9个月的时间,我获得两次晋升,三次涨薪,底薪超过$3000新币,为了更加便于申请PR,我向公司的HR要求将我的S Pass换成Employment Pass,这样一来公司不用交S Pass的人头税,第二也有助于提高我申请PR的成功率。EP申请获得批复后,我在2012年3月开始了第五次PR申请的历程,没有中介,没有议员写信,不过我跟之前做过义工的政府组织要求了一封证明信,证明我帮政府机构做过义工。
猎头行业是一个人员流动率非常高的行业,随着公司发展,不少身边的同事离开,当然也有不少新鲜血液的注入。因为我们部门的业绩突出,之前的部门主管HB也获得了晋升成为经理,那时的CA,经理是很高的职位,仅次于总经理/创始人。这点不像其它猎头公司,动辄给个经理,总监什么的。看到身边同事人来人往,我也有些动摇,不过目标还没有实现,只能暂时蛰伏。2012年上半年还算风平浪静,但是5月过后,团队便出现很大变动,首先,RK准备辞职,他有些厌倦猎头行业,作为NTU的机械工程的本科毕业生,他的确有更好的选择。他请了长假,公司还保留他的位置,基本上就是等他找到工作就走人。菲律宾女生MC怀孕回家生二胎,也请了很长的假期,JS因为借大耳窿(高利贷)钱,被追债到公司,不得不辞职。这样整个部门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平时除了要完成自己的业绩以外,还要去跟进其他人的客户,几乎每天都加班很晚,异常疲惫。而且这样也影响了我的个人业绩,同时因为饮食不规律,外加喝酒,体重也开始逐渐飙升。因为工作量大,但业绩一般,压力很大,外加一起住的那一对奇葩情侣(之前的文章里介绍过)整天吵闹,睡眠也收到影响,那段时间我是真的有些想要回国,重新开始。几乎每一天都刷移民局ICA的查询网站IENQUIRY关于PR的结果,连续等待5个月,依然是Pending,我记得那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果这次再被拒,我就真的回国了。其实到底会不会真的回国,我也不知道,只是那时候的确有些心力交瘁。
我一直以为移民局的网站更新人员周末是不上班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周末我也就不登陆查询。不过有一个星期五晚上,我独自坐在出租屋的单人床上用电脑看电影到深夜,准备睡觉前,突然想要不然再看一下查询网站,白天刚查过还是在Pending,不过当时想,反正多登陆一次也没影响。当我登陆IENQUIRY以后,白天的Pending已经变成了Approved。
那时是2012年8月25日凌晨,从2007年5月7日开始,历经1个part-time文凭,2个行业,3份工作,4次搬家,5年3个半月,我的新加坡永久居民申请获得正式批准。
那一夜,无眠!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