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我们80后85前这代,但凡在中国受到过高等教育,一定会有机会不幸接受相当一部分的政治熏陶。我初中时代曾就读于江苏省的一所重点中学,其中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时候的政治老师就是副校长。父亲有机会认识那位学校二把手。当年我政治成绩不济,他遇见我父亲的时候还特别喜欢一阵冷嘲热讽。然而回忆往事,我非常庆幸自己曾经政治课成绩的落后,至少在还不能明辨是非的情况下,少被注入一些洗脑文字。好在我的历史成绩一向保持优异,记得高中会考的时候98分,总分100,那2分是把希特勒的勒写成了快乐的乐。那一杀人魔王,我给加个乐,扣2分也算合理。回到政治课,那时候课本引用马克思的“资本论”强烈谴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的确,在国内那么多年,我果真没怎么感觉到经济危机的影响,除了让我望而生畏的商品房价和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以及难以触及的社会福利。记得在国内工作的时候,当时办公室里的电脑被贼偷了,报警无果,公司竟然从我们每个基层职员工资里扣了800块钱,更别提什么个人保险之类,那时候,我的月基本工资是1200人民币;同年,公司一个同事眼角膜脱落需要做手术。公司因为没有购买缴纳员工福利保险,竟然厚颜无耻地号召基层员工捐钱。当然,客观来说,最近这些年国内的社保体系有大幅改善。我在农村生活的亲戚都可以享受到一定程度的医疗保险,这也是社会的进步,政府的提高。只是不知道政治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否与时俱进。坦白说,那些政治老师有几个是读过<资本论>的。如果政治老师的风格能像那位有争议的历史老师袁腾飞一样,必定增色不少。不过政治课是“维稳”,历史课是传承,目的迥异。当然那时历史教材也被“广电总局”不少。
2009年,我真正有机会体会到了什么是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虽然未如当初教科书上所说的那样牛奶倒入河里,焚烧大量食物,但却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那年的经济危机起始于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我不是金融专家,对次贷危机的理解非常浅显。个人理解就是当经济好的时候,有些收入很不稳定,信用度不高的人在房价高的情况下要买房,银行以为房价甚至会有更大上涨空间,于是为了促成交易便降低信用标准和贷款门槛。随后,银行本身又将这些抵押的房产转换成金融理财产品出售给其它投资客,他们以为那些购房者即便还不上贷款,以当时房地产走势,被抵押的房屋当时及未来的价值,加上首付金额后仍将有利可图。然而经济学上的供求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如果供给量过大,银行坏账太多,同时利率上涨,资金链断裂,房地产商品就必须折价出售。于是美国房产市场急转直下。大量投资银行,理财机构倒闭,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经济危机犹如海啸,各大支柱产业纷纷被波及。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三大车厂面临倒闭,有的商业巨头也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依靠尚未卸任的布什政府的国家支持躲过一劫。乱世出豪杰,改革出骗子(樊纲,2016)。美国黑人总算在政治上打了次翻身仗。2009年,美国的核武密匙交给了一个黑人段子手,开始了他8年的革新之旅。然而2016年的大选结果似乎对他的改革成果进行了重新定义,当然这是后来我所认识的一些美籍华人给出的评价。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领袖,新官上任后面对经济危机的应对举措似乎和第二经济体大相径庭,推出了一套7870亿美元振兴经济方案,藉以刺激岌岌可危的国家经济。
全球范围内,前面提到,中国当时最出名的就是前总理温家宝的四万亿救市计划。然而因为中国特色,个人觉得这种方案有点儿顾此失彼。大量货币在地方政府监管体系尚未成熟时鲁莽供应势必导致账目审计压力,通货膨胀,商品价格过度上涨。最匪夷所思的是我在国内时候听过一个例子:有个城市的一段公路建成通车没几年就拆掉在本市另一个地点重建,原因不详,据说是之前项目不适应发展需要。然而,不是地方政府有底气如此挥霍,哪个戴乌纱帽的敢这般矫枉过正。况且是否真的不合发展,孰是孰非,不由分说。倘若真的失误,规划决策人员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当然这些只是那时还作为一个中国小老百姓的我幼稚的想法。说千道万,建造一个基础设施项目过程中的受益人一定有自己的规划。说到经济,另外有个关于GDP的笑话,最近达康书记较火。有个富人闲得无聊跑去对一个财主说:你让我打一巴掌,我付你1000万。对方同意了,收了1000万,被打了一巴掌。但是被打的财主相当不爽要求打那个富人一巴掌也付给他1000万。而那个富人刚才那巴掌打的不过瘾正想找机会把钱赚回来,一听立刻同意也挨了一巴掌。两个人摸着脸一阵郁闷。这时候,经济学家跑过来说:二位功不可没,就在刚才,你们为国家创造了2000万的GDP。所以,这也是GDP。
天朝和美帝之外,欧洲各国出现严重经济衰退。英镑贬值,英国失业率创新高。德国西班牙希腊等耳熟能详的国家,此刻水深火热,社会动荡,游行示威。冰岛甚至陷入国家濒临破产的窘境。亚太地区,日元台币大幅动荡,各国经济持续下滑,工厂倒闭,公司关门,各个行业人人自危。
新加坡因为自身资源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工业结构的状况,内需有限,对国际经济走势异常敏感。大量欧美跨国公司在此设立分公司,本国公司贸易状况也被国际形势左右。因此直接受到经济危机的袭击。新加坡总理在2009年新年致辞时正式宣布国家进入经济衰退期,而且形势比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更加严峻。失业浪潮席卷而来,裁员之风此起彼伏。而我的工作的天敌就是裁员。.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