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不久前看了downfall,和das boot一样,即使在纳粹题材的德国影片中,尽管因为普遍的对于希特勒的道义上的谴责的原因不便过于展开,也有着某种硬朗和不可言传的不折。
即使是相似的历史题材,黑泽明拍过三部日本战后社会的电影,drunken angel,a quiet duel和ikelu,远远胜过侯孝贤的小知识分子的软弱无力。
台湾的所谓新浪潮电影,实际上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笑话,一岁时就被带到台湾的侯孝贤的所谓有历史底蕴的电影,和白先勇的小说一样,充满了无根的骚动不安和灰溜溜的丧气。其中看不见在不可抗拒的历史中仍然保有自己尊严的个人。
个人相对于历史的渺小并不是个人没有尊严和强有力的意志,或者表现出懦弱的理由。如果对于历史的反思仅仅限于个人在历史风暴中的存活,那么这种反思的本质是丧气的。
个人永远应该是主动的选择自己所投身的历史,倘使选择的历史已不复再,要有与之共去的果敢,好比downfall中柏林陷落时无数选择自杀的德军;倘使选择的历史尚未到来,要有克服一些的刚毅,好比a quiet duel中的医生。除此之外的被动的碌碌小民,只是作为整体而有特定的社会(心理)学意义,而其个体不值得反思。
同样,道德上的区分也是无意义的,因为:天无善恶。
中国的知识分子,既不能像本达所描述的那样进行真正的不理尘世的求索(知识分子的法国传统),亦不能如黑格尔般倾心于拿破仑或者海德格尔般卖命于希特勒。没有法国哲人的超然,亦没有德国哲人的铁血。注定了“悲情城市”,如同“霸王别姬”一样的骨子里面在为个人的懦弱和无力辩护。
最后要差一句的是,我不能容忍电影制作的粗糙,即使侯孝贤的电影有深层次的意义,他的技术层面上的制作态度的马虎是对电影的亵渎。.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