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这个问题是:如果耶稣没有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我是否依然会追随他?
当初我给自己的答案:凭他本身毫无瑕疵的美与善,就已值得我追随,何需受难与复活。后来反思当时问这个问题的缘由,是我对他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件事并没有感觉。它似乎和我毫无关系。“耶稣为我的罪而死”这个观念的意义,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完全空洞的,我难以用灵魂把握它的核心。更惶论它对非信徒的意义了。
回到这部电影,我大概知道了导演的意图所在
是导演本人对耶稣受难这个事件的感悟。
在信仰生活中,那不是一般的事件,不是一件可以做“如果没有……”这样的假设的事件。在导演眼里那包含了耶稣的全部慈悲和恩典。那是一件基督信仰中最重要的事件,不可替换。他的受难“填补了这个世界因为过于干燥产生的裂缝”,他的受难是奇迹。我猜测导演必定曾在脑中刻画过这场受难,是耶稣所承受完全非人的残忍和邪恶(而不仅仅是死)第一次向他展示了受难的真实含义——“耶稣为我的罪而死”,这句话不再单单是一句话。像是一种顿悟,一切都清晰了,清晰得无法言说。那刻他明白了自己信的是什么。基督信仰中肯定有极多值得展示的部分,但是和对受难的理解和体悟相比,展示那些的需要就显得不那么急迫了。所以导演在两个小时里单单选择了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是导演想把这个问题抛给看到它的信徒和非信徒。
这个人承受这样艰难的死,对你——对,坐在屏幕前你的你——意味着什么。对信徒而言,或多或少,肯定会如我一样重新省视自己的信仰。对非信徒而言,他们是第一次有这个机会来眼睁睁面对耶稣受难这件事,被赶到了现场,对其无论是好感也罢,恶感也罢,至少不会是无动于衷。如导演所愿的,省视这个问题的非信徒不在少数,甚至包括一些穆斯林。他们开始问:“他为什么要声称为我而死?是什么让他甘愿承受这一切?”。即便所有别的人都对它反应恶劣,只要有一个人问了这个问题,甚至无论他是否有答案,是否想寻求答案,我想导演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另外关于信仰“级别”的问题。我也一直在考虑。见面再聊吧。:)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光明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