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但是对于“道理”这种抽象的东西比较难理解我以前上心理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笑话,她反复告诉五岁的女儿“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可是有一天回家发现有人上门送报纸,她女儿竟然开门接了报纸还给了人家钱。她问女儿:“不是告诉你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吗?怎么还开?”,她女儿回答说:“他不是陌生人啊,他是送报纸的。”
这就是不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样的,诸如“爸爸妈妈会很累”这些抽象的概念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让他们推理“爸爸妈妈很累”会导致什么后果是不现实的。凡人的例子当中“爸爸妈妈没有带什么东西,不需要带大包出门,再不出发就赶不上车了云云”这些逻辑推理对于我们来说很正常,但是对她的孩子来说太复杂了,根本不可能理解。
另外谈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没有鼓励,只有强化和惩罚,强化增加一个动作出现的可能,惩罚则降低之。两者的特点是不同的:惩罚比强化的作用迅速(被火烧了立即就会躲得远远的),消退得慢(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是容易泛化(被火烧一次就害怕一切热的、红的东西),操作起来不容易控制,也容易导致回避行为。
所以惩罚用在需要迅速生效的地方,要及时、规律、惩戒性,而且不能经常使用。凡人MM上面犯的主要错误就是不及时(没有在孩子无 (more...)
爸爸妈妈累,孩子还是可以理解的,道理也还是能讲通一部分,
我家的比凡人mm的女儿小点,每次出门,我都不带推车,包括去childcare,全部是自己走。出门,他也有要抱的时候,我说,妈妈累了,你让爸爸抱一会儿。他会找爸爸抱。爸爸抱一会后,我说现在爸爸也累了,你自己走吧。他就自己走,等走了好久,我会主动offer,问他累不累,他要是累,我们就抱会,然后再让他自己走,不累就还是自己走。
所以,其他时候,我们告诉他累,他也理解。
再有例子,就是ipad瘾,我觉得除了病了,都还是能控制的。他告诉我,他就玩一会儿,我会同意,等我觉得玩的时间够了,就会让他关掉。他都会听话的关掉。当然啦,让他放弃喜欢的东西,是比较困难,我也是实施的「温和的坚定」,不厌其烦的在旁边唐僧。但,还是有效果的。至少,他基本都不会因为ipad而哭,虽然他很喜欢玩。
我觉得,凡人mm的女儿是错过了1岁到2岁的管教期吧。我在儿子1岁多的时候也烦恼地睡不着,因为他什么都要对着干,很倔强,我还悲哀的想,这个真是我儿子啊,跟我一样倔强,不妥协。我自己记得小时候自己挨打的时候想:你打吧,打死我算了,我也不想活了。但,阿弥陀佛,我们还是渡过了那个时期!方法其实大家都在用的,就是,no就是no,yes就是yes,道理会跟他讲明,不管他听不听的懂,但我们绝对不会因为他的任何哭闹就妥协。我自己表情也很淡定,有时还拿本书在他旁边看,等他停哭。他哭完,再边讲道理边安慰的抱抱拍拍。
所以,其他时候,我们告诉他累,他也理解。
再有例子,就是ipad瘾,我觉得除了病了,都还是能控制的。他告诉我,他就玩一会儿,我会同意,等我觉得玩的时间够了,就会让他关掉。他都会听话的关掉。当然啦,让他放弃喜欢的东西,是比较困难,我也是实施的「温和的坚定」,不厌其烦的在旁边唐僧。但,还是有效果的。至少,他基本都不会因为ipad而哭,虽然他很喜欢玩。
我觉得,凡人mm的女儿是错过了1岁到2岁的管教期吧。我在儿子1岁多的时候也烦恼地睡不着,因为他什么都要对着干,很倔强,我还悲哀的想,这个真是我儿子啊,跟我一样倔强,不妥协。我自己记得小时候自己挨打的时候想:你打吧,打死我算了,我也不想活了。但,阿弥陀佛,我们还是渡过了那个时期!方法其实大家都在用的,就是,no就是no,yes就是yes,道理会跟他讲明,不管他听不听的懂,但我们绝对不会因为他的任何哭闹就妥协。我自己表情也很淡定,有时还拿本书在他旁边看,等他停哭。他哭完,再边讲道理边安慰的抱抱拍拍。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