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送child care的那些事儿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家有儿女 | 本帖共有 10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deepPurple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01) 发表:2010-11-19 10:51:08  楼主  关注此帖评分:
宝宝送child care的那些事儿
忙活了两个礼拜,总算把child care的事情搞定了。鉴于严重的经验不足,这次走了不少弯路,平白让宝宝受了不少苦。
从俺这次折腾的经历来看,如果家里有条件(有老人在家帮忙或者有信得过的女佣),宝宝两岁以前还是别往学校送了。最好等到宝宝可以和父母对话而且大小便训练好了以后再送。如果实在没的选择……那就仔细挑选child care吧。

1. 了解情况& 排队

住家附近的child care都去看看,了解一下基本信息。首先要了解小班的年龄分配是怎样的。有的学校18个月到30个月分在一组,有的学校是18个月到2岁。如果你的宝宝刚满18个月,就要注意点了。18个月和30个月的宝宝的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啊。分得细的班对年龄小的宝宝是比较体贴的。

其次就是老师对学生的ratio.我看了几间,playgroup class基本都是1:5. 但是请注意,3个老师对15个学生,和2个老师10个学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尤其是小孩子满屋子乱跑的时候。学生绝对数量少的班级,老师轻松很多,相对来说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会比较多一些。

就我的经验来说,去学校参观的那点时间其实了解的情况很有限。主要是了解一些客观的条件。
1.教室是否干净整洁,通风阳光如何。
2.空间大不大,有没有足够小孩子玩耍跑动的地方。
3.不同class是否有分开的教室。(避免K1 K2的大孩子跑过来欺负你的宝宝)
4.学校提供的饮食如何。
5.有没有宽敞的户外活动场所。
6.每天的课程安排。
7.收费情况。
8.接送的时间。(大部分是7点到7点,听说也有8点到8点的,比较少)
9.老师的情况。多少个full time,多少个part time。老师的情绪高不高(有家长参观的时候,这个很难观察)
10.学生的情况。班上的学生多少个full day,多少个half day.学生的情绪高不高,大哭的时候有没有老师管。
11.最近几个星期有没有手足口症案例。

了解完毕以后,如果大致满意,就可以注册排队啦。排多少个学校都可以,建议充分发挥新加坡的kiasu精神,选定一个主攻学校,同时找好几个备胎,万一一个学校不行能立刻再换一个(对于全职父母来点这个很重要,拖不起那时间呀)。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deepPurple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01) 发表:2010-11-19 11:54:39  2楼 评分:
宝宝送child care的那些事儿忙活了两个礼拜,总算把child care的事情搞定了。鉴于严重的经验不足,这次走了不少弯路,平白让宝宝受了不少苦。 从俺这次折腾的经历来看,如果家里有条件(有老人在家帮忙或者有信得过的女佣),宝宝两岁以前还是别往学校送了。最好等到宝宝可以和父母对话而且大小便训练好了以后再送。如果实在没的选择……那就仔细挑选child care吧。 1. 了解情况& 排队 住家附近的child care都去看看,了解一下基本信息。首先要了解小班的年龄分配是怎样的。有的学校18个月到30个月分在一组,有的学校是18个月到2岁。如果你的宝宝刚满18个月,就要注意点了。18个月和30个月的宝宝的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啊。分得细的班对年龄小的宝宝是比较体贴的。 其次就是老师对学生的ratio.我看了几间,playgroup class基本都是1:5. 但是请注意,3个老师对15个学生,和2个老师10个学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尤其是小孩子满屋子乱跑的时候。学生绝对数量少的班级,老师轻松很多,相对来说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会比较多一些。 就我的经验来说,去学校参观的那点时间其实了解的情况很有限。主要是了解一些客观的条件。 1.教室是否干净整洁,通风阳光如何。 2.空间大不大,有没有足够小孩子玩耍跑动的地方。 (more...)
2.trial period和三天陪护
通常child care都会提供两个星期的trial period. 入学的首三天父母一方全程陪护。
这段时间对宝宝非常非常的重要。特别是不满两岁的宝宝,入学以后的陌生环境和全新规则对他们来说非常可怕的。父母一方一定要陪满三天,让他们可以熟悉新的作息,减低他们的恐惧感。
陪护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父母可以趁机仔细观察班上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确定是不是选择这件学校。
就像前面讲的那样,参观学校看到的是客观条件(硬件),现在就是看软件的时候了。

我们在选择第一间child care的时候,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宝宝以前在nanny家放整天也过得很好,让我们有了个错觉,就是宝宝习惯白天去nanny家,那么送child care也不会有大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一间离家近并且上班方便的child care。但事实证明,宝宝和nanny有一对一的bonding关系,而这在child care是不可能的。必须要从宝宝的立场考虑,找一间他不排斥的child care.

在陪护的第一天上午,我发现了一些不是很comfortable的事情。

1.同班的另一个小宝宝在吃早餐的时候不小心把饭碗倾倒在地上。班上华文老师的反应是指着地上的饭碗,大声对所有小朋友说,“你们吃饭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像XX这样。”

2.有很多小朋友的作品贴在墙上,我家的好奇宝宝跑过去摸摸这个,摸摸那个,放音乐的收音机就放在地上,我家宝宝又跑去摸。英文老师不停的对他说,"don't touch! don't touch!"说到最后,她的脸色就不好看了。但当时我在那里,她也没做什么。
我的宝宝是闲不住的类型,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英文老师又不停的对他说,"Don't run!don't Run!“

整个早晨,班级里其他的宝宝真的都是一直乖乖坐在地上听老师唱歌讲故事。
到了户外活动期间,因为外面就是停车场,宝宝们排成一排,老师在最前最后,和宝宝们一起绕着child care走一圈。注意,是慢慢走,这群一岁两岁多的宝宝们没有一个跑的。
俺家宝宝这个时候已经很崩溃了,于是我带着他回家,结束了战斗的半天。


2.到了第二天,老师建议我不必陪整天,说他很快就会习惯的。于是我就出去了,但没走远,在窗口看宝宝玩玩具。又到了老师唱歌讲故事的时间了,其他小朋友乖乖坐地上,我家宝宝还在玩玩具,一个老师过来直接拖着他的手臂拉过去,宝宝哇的一下就被吓哭了。
这时候我开始怀疑选择这间学校的正确性了。
但是第一次体验child care的LZ无法确定是不是凭着这点蛛丝马迹就换学校,于是可怜的宝宝又待了两天。
到了第四天,LZ去上班了,宝宝第一次一个人在child care整天。
下午外公外婆接宝宝,远远的就听到宝宝在教室里哭。其他小朋友在吃下午茶,只有宝宝一个人在角落里哭得鼻涕眼泪,也没有老师搭理他。
外公外婆在窗户外面看了几分钟,受不了了,去敲学校的门,出来一个老师说,本来宝宝没有哭,看见你们来接他了才哭的。

LZ下班回来,听到这里已经出离愤怒了,决定换学校!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deepPurple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01) 发表:2010-11-19 14:20:19  3楼
多谢楼主, 正想送宝宝去child care 呢楼主有没有看child care 是否有空调? 听说有空调的,宝宝容易生病, 病毒不容易散出去? 注册排队的时候是不是已经交了registration fee? 我也排了一间, 但只是填了宝宝基本信息的表格, 没交一分钱, 是不是要不断的跟进, 到宝宝18个月的时候正好有vacancy? 我家里其实有外公外婆帮忙带, 可是我想让宝宝多出去和小朋友玩, 早点socialize下; 还有宝宝在家里早就玩的没意思了, 上幼儿园也许会更有意思? 但是也担心呀, 第一是生病, 第二就是小人儿毕竟还不会说话, 不会表达自己, 大小便也没有完全训练好。 很想听听过来人的意见。
试着回复一下
1.排队不用交钱,排到你了才会打电话叫你去交注册费
2.我们去的第一家就是没有空调,但是风扇开整天睡午觉的时候其实也是满凉的。年纪小的宝宝上child care刚开始大部分会生病,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就好了。
3.据我的观察,一岁多两岁的宝宝其实还没有开始社交的兴趣。有个词叫做'parallel play',就是这个时期宝宝的典型行为。两三个小宝宝虽然在一个教室里,但是各自玩各自的,偶尔的交集多半是争执玩具。书上说开始对其他小朋友感兴趣的时间一般是2岁半以后。
像是你们家的情况,家里有老人,宝宝还不会说话,送个两个小时的小豆豆班是最好的了。个人意见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deepPurple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01) 发表:2010-11-19 14:22:28  4楼
恭喜恭喜啊,终于搞定了!
哎~不容易啊
现在每天早上送去还是像打仗似的……
但至少老师有耐心,我也放心一点
网上见了再聊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deepPurple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01) 发表:2010-11-19 15:40:25  5楼 评分:
宝宝送child care的那些事儿忙活了两个礼拜,总算把child care的事情搞定了。鉴于严重的经验不足,这次走了不少弯路,平白让宝宝受了不少苦。 从俺这次折腾的经历来看,如果家里有条件(有老人在家帮忙或者有信得过的女佣),宝宝两岁以前还是别往学校送了。最好等到宝宝可以和父母对话而且大小便训练好了以后再送。如果实在没的选择……那就仔细挑选child care吧。 1. 了解情况& 排队 住家附近的child care都去看看,了解一下基本信息。首先要了解小班的年龄分配是怎样的。有的学校18个月到30个月分在一组,有的学校是18个月到2岁。如果你的宝宝刚满18个月,就要注意点了。18个月和30个月的宝宝的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啊。分得细的班对年龄小的宝宝是比较体贴的。 其次就是老师对学生的ratio.我看了几间,playgroup class基本都是1:5. 但是请注意,3个老师对15个学生,和2个老师10个学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尤其是小孩子满屋子乱跑的时候。学生绝对数量少的班级,老师轻松很多,相对来说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会比较多一些。 就我的经验来说,去学校参观的那点时间其实了解的情况很有限。主要是了解一些客观的条件。 1.教室是否干净整洁,通风阳光如何。 2.空间大不大,有没有足够小孩子玩耍跑动的地方。 (more...)
3. 换学校的经历和一些反思
当天晚上宝宝出现了夜惊的状况,坚定了俺换学校的决心。前文提到的排队时候kiasu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在三个月前排队了两家child care,现在另一间也排到我们了。
隔天早上我们赶紧跑过去第二间那里交注册费。宝宝在家里休息了一天,我送他去第二家child care。
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我陪足了三天,从早到晚,就中午午睡的时候出去吃了午饭。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啊,观察结果如下:

1.老师对家长陪护的态度。第二家明显积极很多。老师会主动跟我交流情况和注意事项。校长也过来询问了宝宝上child care的经历以及饮食等问题。


2.当宝宝和其他学生步调不一致的时候,或者’犯错误‘的时候,老师的反应。
我家宝宝是超级爱动体质,叫他安静的坐半个小时那是不可能的。在第二间child care里面,老师的容忍度比较高,只要不打扰集体活动,是允许个体活动的差异的。
而且这个容忍度不止是对我家宝宝,我也看到有其他几个小于两岁的宝宝不能集体专心上课,在旁边自己看书/玩玩具/研究拼图。
陪护的那三天,没有听到老师大声斥责学生。

3. 老师对学生的爱心。
这个要仔细观察。真心喜欢小孩子的老师,和仅仅在child care做工赚钱的老师,你是可以感觉出来差别的。宝宝也是可以感觉出来的。
宝宝初上child care,每天哭几场那是免不了的。他哭泣的时候老师会抱抱他。这会给他点安慰。

4. 还不会说话的宝宝肚子饿了渴了怎么办。
我看到第二家child care的老师会一个一个问他们要不要添饭,要不要喝水。点点头或者做个要的手势就会再拿多一碗给他们。
这时我才意识到第一家的老师可能没有这么做。宝宝在第一家child care独自上了整天,接回家以后狂吃狂喝水。

4. 反思:小年龄宝宝上child care的目标
child care和幼儿园的侧重点应该是明显不同的。
至少对于我们来说,宝宝在child care有没有学到ABC,或者会唱了多少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child care的老师有没有看护好宝宝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有没有维护这个年龄宝宝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没有让他感觉到开心和信任。
有些老师会喜欢乖宝宝,因为容易管理么。但是我觉得训练一两岁的小孩整天坐地上一动不动这简直是一种残忍。
学校的硬件也好,校长的介绍也好,归根到底,班上的老师是最重要的考察因素。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deepPurple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01) 发表:2010-11-19 15:46:04  6楼
我很白痴的问一下,小豆豆班需要排队么?
我家没上过耶……也许其他人可以回答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deepPurple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01) 发表:2010-11-19 18:01:41  7楼
宝宝送child care的那些事儿忙活了两个礼拜,总算把child care的事情搞定了。鉴于严重的经验不足,这次走了不少弯路,平白让宝宝受了不少苦。 从俺这次折腾的经历来看,如果家里有条件(有老人在家帮忙或者有信得过的女佣),宝宝两岁以前还是别往学校送了。最好等到宝宝可以和父母对话而且大小便训练好了以后再送。如果实在没的选择……那就仔细挑选child care吧。 1. 了解情况& 排队 住家附近的child care都去看看,了解一下基本信息。首先要了解小班的年龄分配是怎样的。有的学校18个月到30个月分在一组,有的学校是18个月到2岁。如果你的宝宝刚满18个月,就要注意点了。18个月和30个月的宝宝的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啊。分得细的班对年龄小的宝宝是比较体贴的。 其次就是老师对学生的ratio.我看了几间,playgroup class基本都是1:5. 但是请注意,3个老师对15个学生,和2个老师10个学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尤其是小孩子满屋子乱跑的时候。学生绝对数量少的班级,老师轻松很多,相对来说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会比较多一些。 就我的经验来说,去学校参观的那点时间其实了解的情况很有限。主要是了解一些客观的条件。 1.教室是否干净整洁,通风阳光如何。 2.空间大不大,有没有足够小孩子玩耍跑动的地方。 (more...)
总结篇:一些经验和教训
总的来说,这次送child care的波折是我们完全没有考虑到的。
幸好之前我的父母说要来新加坡度假一个月,我当时想到宝宝进child care可能会生病,让他们在这个月来了,有个万一他们可以照顾几天。完全没想到最终宝宝不是因为生病,而是临时换child care,中间这段时间我父母帮了大忙。
所以父母送宝宝进child care的这段期间,一定要多留点后备手段,至少留足年假,万一连续请假也要能应付得来。

第二个教训就是事前做足功课,争取一次进对child care.万一选错了事后弥补很痛苦。

对于年纪小的宝宝来说,上学是个巨大的变化。听老师说有的宝宝过了几个月还在学校里痛哭。有可能的话,尽量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去上学。
我也有同事的宝宝18个月就送去child care了,适应的很好。但他的是女宝宝,18个月已经可以讲很多话了。而且他家里说英文,去了child care老师的话都听的懂。不像我家宝宝,除了cultural shock,还有语言障碍。可以想象开始几天有多恐慌。家长最初三天的陪护,一定要陪足,不要克扣了。

最后有个问题是我没想到的。在第二间child care连续陪送了3天,第四天早上送宝宝去上学,和他道别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哭了。当天他的表现也很好。
但接下来就是个周末+学校关闭日+公众假期,等我们再次送他去上学的时候,他似乎忘记了学校的生活,道别的时候又开始嚎啕大哭。这个……只能说我们运气不好。总之打铁要趁热,趁宝宝还记得的时候,赶快让他熟悉学校环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难适应。

这个就是我们家的经验,现在宝宝还在调整期,将来有什么情况我会再来update.希望对版上的新爸新妈们有所帮助。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deepPurple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01) 发表:2010-11-19 18:11:54  8楼
问一下,CHILD CARE算是幼儿园吗?多大的孩子才上?一般排队要多久?我家小胖妞一岁了,觉得提早准备比较好。
嗯,niumum说得很详细了。补充一点
新加坡这里的child care 和kindergarten一般是一间学校,分了不同的班而已。

所以才要仔细观察负责child care那部分的老师有没有意识到一两岁的幼儿和K1 K2学生的区别。如果他们拿教育幼儿园学生的方式来对待child care组的孩子的话,最好就不要去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deepPurple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01) 发表:2010-11-19 18:14:03  9楼
谢谢回复宝宝现在在家里经常很无聊的样子,玩具早就玩腻了,也没什么耐心听故事 有时候会脾气很大, 不好好吃饭, 要干什么就一定要干, 否则就嚎啕大哭 我在想也许上了幼儿园可以学点新东西, 有更多的机会explore新鲜事物,可能对她成长有好处? 也学会适应和除了家人以外的人相处
或者可以考虑上半天的child care试试?
既学习了规则,又不会一下子冲击太大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deepPurple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01) 发表:2010-11-21 17:15:02  10楼
写完了就置顶。 呵呵
哇,居然置顶了,谢谢KING版啦,哈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家有儿女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10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