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9月的BTO申购率只有不到2:1,许文远也没有什么可值得高兴的。。。他所描绘的‘隧道尽头的曙光’,好像并不会这么快到来。
其实这次剩余组屋Yishun的34选1也好Punggol的18选1也好,在一两年前它们BTO时,也是像9月的BTO差不多,大都是1到2倍的申购率(Punggol Waterway Terraces除外),但到了一两年后的今天突然就变成了几十个人争一间屋,这是为什么,答案就是稀缺。如果9月的BTO没有Sales of Balance来助阵,BTO照样不会给KBW好看的。现在BTO价格以及申购率,好像是在检验HDB的政绩,聪明的KBW真会想出对策,用同一区块好坏打包出售来压低售价,用合并几次BTO来提高申购率。接下来,KBW不知还会出什么新招法。
再来回应居士的说法,‘在价格优势的作用下,Citizen选择BTO的人数远远多于购买二手的人。’没错,去年一年公民参与转售组屋交易高达25000多套,占总成交量的80%,但居士知道吗?在这80%之中,First-Timer又占多少?是23%,也就是说和PR的成交量差不多。而在BTO的交易中,First-Timer又占多少,虽然手头没有这方面的数据,但从抽签比率来看是95%,HDB保证95%的机会优先提供给First-Timer。所以说,政府在整个组屋销售中,只是对公民中的First-Timer提供倾斜政策,其他享受过好处的公 (more...)
你的分析很严谨,论据也很充分。我就没有研究这么透彻了
我看到的只有一点:不少适龄人士购房从购买二手现房转为购买BTO,这就大大降低了对二手房的需求。这两年来大兴土木的建设私宅又让很多新加坡人购买了私宅,私宅建好之后必然有一部分家庭搬入私宅,然后有意出卖组屋,必然又增大了二手组屋的供给,两方面因素叠加,二手组屋价格应该在这一两年之内下行。
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