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之二:走进样板房之前,先有个心理准备
心理有了个谱,就该留意具体楼盘了。通常报纸上出现该楼盘铺天盖地广告的时候,其实已经迟了。通常楼盘official launch之前,都会有一个preview,也有人说soft launch, 在这段期间,发展商通常会给early bird discount, 经常看报纸写说什么什么楼盘热销,preview就买了多少%,就是这个道理。而一旦在媒体上投放了广告,marketing的成本计入销售成本,也就不会再有early bird discount了。另外一个时机是relaunching, 有些楼盘刚刚发售的时候定价太高,或者由于经济影响,卖不动了,发展商会迫于某些压力适时调低价格,而这种时机其实不会太长(50% 的销售额是个坎,爬过这个坎,发展商就吃下定心丸了),上次的Kovan residences就是这样的例子,现在价格就已经调整回去了。(50% 的销售额是个坎,爬过这个坎,发展商就吃下定心丸了)因为每个发展商会选定不同的中介公司为它Market, 所以并不是所有中介都能预先知道什么时候有什么楼盘推出 ( 如果这个楼盘不是他们公司负责market的话),到现在我还没听说有哪个渠道会预先知道新加坡所有的区域内有什么楼盘推出,中介的信息来源也是靠各个不同公司同仁之间的信息交流。
我个人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过几次show flat之后选择你自己觉得沟通舒服,说话实在的中介保持联系,他了解你的需求,即使不是他们公司market的楼盘他也会推荐给你。另外如果是大型的项目,要关注价格上涨还是下跌也可以比较不同phase的价格,像double bay residences, 虽然没有明确地说起价,后期推出的定价其实已经上浮了。像这类楼盘,如果错过了preview, 要死等降价的话,也未必会有机会。而财力雄厚可以长期持有的建筑商,通常是不会降价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early bird的客户利益来维护声誉,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财力雄厚,可以先建上来以后再买谋取更大利益。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far east, 注意观察的人会发现他们很多项目都会有现房在手,他们的项目价钱通常也不会跌。要了解这些信息,及时查询URA就可以了解个大概。
之所以说是大概,因为网上通常只有总价,面积,没有具体的门牌,有时候即使是同一时段买出的同面积的价格也有相差几万的,主要是因为朝向和楼层的不同。同样户型的多看一下取中间值,不要盯着一个价格最低的就觉得是跌价了,或者看到一个价格很高的就觉得起价了。其实不擅长砍价的人买新公寓是最不吃亏了,毕竟价格是发展商预设好的,所以起伏也不会像resale市场那样一天一个价。另外每个发展商的marketing strategy不一样,比如说Double bay residences launching的时候,广告上写均价$ 650, 这里面包括一户单价高至898 psf的 studio, 也有一户单价才409psf的底楼。 而Livia的最近的广告上通常是放starts from $597 psf,不过均价基本上也是在$620 左右。
看一个楼盘要了解的除了先前提到的TOP,还有另外一个日期legal completion,通常是在TOP后的一两年, TOP时实际上只交付了85%的款项,余款会等到Legal completion才会全部交清。还要了解一下Developer是谁,不过现在基本不用担心developer破产的状况,所有买家的款项都是存入这个楼盘对应的project acct下面,这是个独立账户,即使这个建商财务出了状况,这笔款还是会在这个户头里。可以看看这个Developer之前的其他projects, 了解一下他的建筑品质。
关于地契,通常买私人地产的人都很想买999年的,我个人是觉得纠结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太大的必要。首先,999年地契的公寓通常价格会比99年地契的高10% -20% 。而如果是大众市场项目, 靠近MRT的通常都是99年地契的,很少有999的,如果你预先设定好一定要999的,选择的面就少了很多。而且现在的人买公寓,住上五到十年之后也是会考虑卖掉的,即使不卖,早晚也会被en bloc掉的。其实freehold的话,除非你是买地自己建bungalow,打算祖祖辈辈传下去,用在共管公寓上我觉得没太大实际意义。另外在新加坡,不管是99还是999的,只要是政府需要,都是随时可以征用的。(待续)
我个人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过几次show flat之后选择你自己觉得沟通舒服,说话实在的中介保持联系,他了解你的需求,即使不是他们公司market的楼盘他也会推荐给你。另外如果是大型的项目,要关注价格上涨还是下跌也可以比较不同phase的价格,像double bay residences, 虽然没有明确地说起价,后期推出的定价其实已经上浮了。像这类楼盘,如果错过了preview, 要死等降价的话,也未必会有机会。而财力雄厚可以长期持有的建筑商,通常是不会降价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early bird的客户利益来维护声誉,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财力雄厚,可以先建上来以后再买谋取更大利益。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far east, 注意观察的人会发现他们很多项目都会有现房在手,他们的项目价钱通常也不会跌。要了解这些信息,及时查询URA就可以了解个大概。
之所以说是大概,因为网上通常只有总价,面积,没有具体的门牌,有时候即使是同一时段买出的同面积的价格也有相差几万的,主要是因为朝向和楼层的不同。同样户型的多看一下取中间值,不要盯着一个价格最低的就觉得是跌价了,或者看到一个价格很高的就觉得起价了。其实不擅长砍价的人买新公寓是最不吃亏了,毕竟价格是发展商预设好的,所以起伏也不会像resale市场那样一天一个价。另外每个发展商的marketing strategy不一样,比如说Double bay residences launching的时候,广告上写均价$ 650, 这里面包括一户单价高至898 psf的 studio, 也有一户单价才409psf的底楼。 而Livia的最近的广告上通常是放starts from $597 psf,不过均价基本上也是在$620 左右。
看一个楼盘要了解的除了先前提到的TOP,还有另外一个日期legal completion,通常是在TOP后的一两年, TOP时实际上只交付了85%的款项,余款会等到Legal completion才会全部交清。还要了解一下Developer是谁,不过现在基本不用担心developer破产的状况,所有买家的款项都是存入这个楼盘对应的project acct下面,这是个独立账户,即使这个建商财务出了状况,这笔款还是会在这个户头里。可以看看这个Developer之前的其他projects, 了解一下他的建筑品质。
关于地契,通常买私人地产的人都很想买999年的,我个人是觉得纠结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太大的必要。首先,999年地契的公寓通常价格会比99年地契的高10% -20% 。而如果是大众市场项目, 靠近MRT的通常都是99年地契的,很少有999的,如果你预先设定好一定要999的,选择的面就少了很多。而且现在的人买公寓,住上五到十年之后也是会考虑卖掉的,即使不卖,早晚也会被en bloc掉的。其实freehold的话,除非你是买地自己建bungalow,打算祖祖辈辈传下去,用在共管公寓上我觉得没太大实际意义。另外在新加坡,不管是99还是999的,只要是政府需要,都是随时可以征用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