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行的故事-3 :从量化到宏观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创业求职 | 本帖共有 24 楼,当前显示第 14 楼 : 从楼主开始阅读 : 本帖树形列表 : 返回上一页
作者:dera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836) 发表:2020-06-12 10:35:34  14楼 
你关于宏观的观点我就不爱听了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做投资?为什么宏观是白人的游戏? 一个自己感兴趣,又有丰厚回报的工作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做了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做好沟通,搞好关系?在外资投行的中国人多了去了,管理层的也不少。如果你真的懂宏观,就知道亚洲市场宏观做的好的,有一半都是华人,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大陆背景的。 我开这个系列的本意是想让更多还有选择机会的学弟学妹不要自己抛弃宏观这个机会。希望你的言论不要误导未来的宏观从业者。
这有待中国整理实力的提高
投资人拿钱给投资经理投资最重要的因素是对投资经理的信任,信任,信任。按照当前西方媒体对中国人的描述(profiling),中国人很难拿到西方投资者的钱。这很大程度限制了中国人作为投资经理的客户群。我们可以做,但大部分可能会是中国客户。中国人能搬大把资金出来的不缺投资渠道,买基金的又是少数。

亚洲宏观市场的规模我不清楚。本地做global macro的quantedge绩效如此之强,5,6年前也不过40亿美元左右规模,这可是有超过15年超强track record的基金,记得有一年哪个对冲基金回报排名第一(AUM>$1B),新加坡华人管理的。这种绩效你要是一个欧洲美国基金,早就不只是这个规模了。当时让我惊讶的是我了解到他们的规模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靠NAV增长获得的。最近几年听说规模可能被策略流动性限制了。这不是个例,华人的基金规模很难超100亿美元,不是回报的原因。我观察大陆背景的在这上面成功的基本上出去的早,在美国牛校牛公司有经历。这只是必要条件。真有这样条件的国人,做啥都行。。。

刚入职宏观量化不到3年的时候,不懂事,我觉得策略有得卖,销售部门老大(新加坡华人)原话investment is white man's world。当时他只是在应付我罢了,但这10年下来觉得他说的不完全错。这不是自恨,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在国际上的相对弱势(话语权)造成的。你搜一搜欧美大厂的专投中国的相关基金,中国男性的脸简直是凤毛菱角,更别说亚洲策略基金。macro不等同investment,但中国人要做宏观,基本上就是做中国宏观经济,有先天优势,要是研究其他国家那基本是给自己填堵。但这有个问题,职位不多,高级职位更是少(卖方还成,买方大把的洋人不懂中文也在做)。如果满足于做一个研究中国宏观的策略师,做久了一年拿个300K,那是不错的。

但是,我觉得做量化的人不应该以300K为目标。量化投资是一个极其scalable, flexible,可高度定制的手段。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往百万级看齐。设想一下,你可以为每一个客户定制衬衣,当然要价比那种批量生产的标准化衬衣高。而且你的生产过程是全自动化的,放一块布到机器里面就有成衣出来,生产能力几乎只受布料供给限制(市场流动性)。有这样的商业模式的话谁还愿意做一个看洋人脸色的策略师天天抓数据讲故事呢。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本帖共有 24 楼,当前显示第 14 楼,本文还有 N-1 层楼,要不你试试看: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