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赛 – 理想与现实
团体赛 – 理想与现实
团体联赛(六台制) 1995 至2004 办了十届之后,为何停办?最后两届主办C.C.当局棋队为何过后也不活躍了?2004与2005獅城杯(四台制)为何沒有继续办下去?甘榜格南办了多年的三台制团体赛为何由2006起就不办了?
六台制团体联赛听说大師与甲级不可下后三台,2009文礼何玉珠杯大師甲级与乙级不可下后三台,也就是说50%无级。
2010波那维斯达杯三台制团体赛一有级两无级,也就是说67%无级。要減少捡‘榴莲’的机会,可向波那维斯达建议有级定在第一台。
原建议的五台制,大師甲级与乙级不可下后两台,也就是说40%无级。是否就可说这五台制的水平較2010波那维斯达杯与2009文礼何玉珠杯高?
听说三月中的四台制(50%无级)由於因缘不足而不办了,希望有关人士往后会重新考慮此项赛事。
翻看这两年来团体赛的主办者,2010只有蔡厝港、友义社与波那维斯达,2010甘榜格南只办个人赛;加上2009团体赛的主办者文礼、甘榜格南与白沙東,两年来也只有这六个团体赛主办者。
要办好一个团体赛是不容易的,我们应该对这六个团体赛主办者心存感恩,而不应因不能回到过去团体联赛与獅城杯的水平而有所不满,当然,棋友们都希望来年会更好。
再预祝悟入棋途网友与家
也说团体赛
今年三月波那维斯达打算要办的四台团体赛目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并非取消,但主办与否,将于新年后确定并通知各棋队。目前在计划中的还有另一项较小型的赛事以及年底的波那维斯达杯团体赛。但目前力所能及的比赛,限于一到三天的比赛,还不能如火影所希望的那样高水平而且每天一场维持一两星期。
以前的六台制团体联赛,代表了新加坡团体赛的一个水平高峰,在当年对棋坛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后来停办,个人了解,是因为人力物力要求太高,办一次可能经费要近万到几万,工作人员十多二十人,场地要占用礼堂近两星期,影响民众俱乐部其他活动。这项赛事要成功举办,需要各棋队间的通力合作,但后来配合出现了一些不足,给主办带来了困难。一些棋队的成功,甚至于导致了某些棋队的眼红,直接造成了后来的摩擦。一开始提出的轮流主办,各队协办的方式是好的,可惜最后不能长久保持。
后来的狮城杯、李美花杯等比赛,跟从了这个模式,但规模有所缩小。即使如此,当主办的棋队自身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例如民众俱乐部的支持减弱时,这些比赛也较难以为继。可以庆幸的是,各个棋会自身仍然不断尝试主办团体赛,使得棋坛不至于出现太久的冷场。象近几年文礼、白沙东等棋队都主办过相当大型的比赛,可视为棋坛解冻的征象。波那维斯达、友义社等棋会也开始在这方面表现活跃。去年更出现了自由组队的棋友杯,打破了棋会的垄断。这些比赛对棋艺交流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新加坡经济情况有变化,棋会的状态有起落,一个比赛要长盛不衰,很不容易。新加坡棋坛有些棋会根深叶茂,要主办大型比赛困难较少,但即使庞大如文礼者,也偶有低潮,不能保持年年活跃。其他棋会就更不用说。窃以为各棋会主办的不同比赛,此起彼伏,错落有致,是新加坡棋赛的主体。新加坡棋坛有高潮低潮,但不会没有比赛。在这个基础上,各队如果能进一步合作,达致一种大家在人力物力上都可以长期承担的方式,就有可能重现当年团体联赛的盛况。这与棋队间的交往有关,而象总也能起到主持或协调的作用。
新加坡团体赛的出路,仍然在于合作和资源分配。当年的团体联赛,一家全力投入,主办成功,全队上下与有荣焉,可是实际上资源透支。下一届的主办权,大家战战兢兢,不敢承接。最后有人接下来,结果仍是伤筋动骨,多届之后,再遇到当时棋坛的一些矛盾和象总当时的不作为,这个比赛后来无疾而终。各队其实是有能力长期主办中等规模的比赛的,但独立承担一项这样的大型比赛,即使是有其他棋会的协助,也不容易。大型比赛如何进行,仍然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几度所想,这两种方式或许是将来可行的选择:
一、采取中国甲级联赛的方式,分散赛区,各队轮流主办一到两场,比赛分散到各个月份。
二、各队各自主办赛制相近的比赛,由象总指导、协调或者棋队互相协议,计算各比赛总成绩。各队平分,或由象总承担总名次的奖项费用。
而几度仍然希望象总能有一天恢复等级分的做法。目前以级别区分水平,不怎么准确。甲级对甲级,或者有级对有级,都不见得是水平相当的较量,而且会挫伤一些靠近边缘的棋手的积极性。等级分将是一个良好的标准,对于提高对局水平很重要。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了,象总目前在计算等级分方面应该还存有一些困难,需要时间。
总之,几度以为,就目前新加坡棋坛的生态来看,各棋会实力有强弱,但不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如果有,只会惹人反感。棋会可以各自主办力所能及的比赛,再加以整合。最重要的一点是,彼此尊重,加强合作,不要制造摩擦,不要卷入无谓的政治,给棋手一个安心下棋的地方。就以几度自己来说,当初加入波那维斯达,是为了这边有个良好的下棋环境。十几年来,波那维斯达在这方面一直是做得不错的。
以前的六台制团体联赛,代表了新加坡团体赛的一个水平高峰,在当年对棋坛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后来停办,个人了解,是因为人力物力要求太高,办一次可能经费要近万到几万,工作人员十多二十人,场地要占用礼堂近两星期,影响民众俱乐部其他活动。这项赛事要成功举办,需要各棋队间的通力合作,但后来配合出现了一些不足,给主办带来了困难。一些棋队的成功,甚至于导致了某些棋队的眼红,直接造成了后来的摩擦。一开始提出的轮流主办,各队协办的方式是好的,可惜最后不能长久保持。
后来的狮城杯、李美花杯等比赛,跟从了这个模式,但规模有所缩小。即使如此,当主办的棋队自身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例如民众俱乐部的支持减弱时,这些比赛也较难以为继。可以庆幸的是,各个棋会自身仍然不断尝试主办团体赛,使得棋坛不至于出现太久的冷场。象近几年文礼、白沙东等棋队都主办过相当大型的比赛,可视为棋坛解冻的征象。波那维斯达、友义社等棋会也开始在这方面表现活跃。去年更出现了自由组队的棋友杯,打破了棋会的垄断。这些比赛对棋艺交流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新加坡经济情况有变化,棋会的状态有起落,一个比赛要长盛不衰,很不容易。新加坡棋坛有些棋会根深叶茂,要主办大型比赛困难较少,但即使庞大如文礼者,也偶有低潮,不能保持年年活跃。其他棋会就更不用说。窃以为各棋会主办的不同比赛,此起彼伏,错落有致,是新加坡棋赛的主体。新加坡棋坛有高潮低潮,但不会没有比赛。在这个基础上,各队如果能进一步合作,达致一种大家在人力物力上都可以长期承担的方式,就有可能重现当年团体联赛的盛况。这与棋队间的交往有关,而象总也能起到主持或协调的作用。
新加坡团体赛的出路,仍然在于合作和资源分配。当年的团体联赛,一家全力投入,主办成功,全队上下与有荣焉,可是实际上资源透支。下一届的主办权,大家战战兢兢,不敢承接。最后有人接下来,结果仍是伤筋动骨,多届之后,再遇到当时棋坛的一些矛盾和象总当时的不作为,这个比赛后来无疾而终。各队其实是有能力长期主办中等规模的比赛的,但独立承担一项这样的大型比赛,即使是有其他棋会的协助,也不容易。大型比赛如何进行,仍然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几度所想,这两种方式或许是将来可行的选择:
一、采取中国甲级联赛的方式,分散赛区,各队轮流主办一到两场,比赛分散到各个月份。
二、各队各自主办赛制相近的比赛,由象总指导、协调或者棋队互相协议,计算各比赛总成绩。各队平分,或由象总承担总名次的奖项费用。
而几度仍然希望象总能有一天恢复等级分的做法。目前以级别区分水平,不怎么准确。甲级对甲级,或者有级对有级,都不见得是水平相当的较量,而且会挫伤一些靠近边缘的棋手的积极性。等级分将是一个良好的标准,对于提高对局水平很重要。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了,象总目前在计算等级分方面应该还存有一些困难,需要时间。
总之,几度以为,就目前新加坡棋坛的生态来看,各棋会实力有强弱,但不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如果有,只会惹人反感。棋会可以各自主办力所能及的比赛,再加以整合。最重要的一点是,彼此尊重,加强合作,不要制造摩擦,不要卷入无谓的政治,给棋手一个安心下棋的地方。就以几度自己来说,当初加入波那维斯达,是为了这边有个良好的下棋环境。十几年来,波那维斯达在这方面一直是做得不错的。
艺术是对美好的追寻与反思。
有空可以到波那维斯达CC下下棋!这边通常星期天下午2-10点开放(公众假期或整队外出比赛除外)。环境不错,课室也有冷气。地址是36 Holland Drive #02-05 (S) 270036。附近是Buona Vista MRT(走5分钟),也有巴士32,74,91,95,145,191,200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