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串串香 z成都廖记的棒棒鸡,着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川菜是流动变化的,你方歌罢我登台,各领风骚几年,这是常规。但往往看似天马行空,凭空出世,根却在某一处拴着,比如前些年的“毛血旺”,毛肚、鸭肠、猪红三味主料,再加豆芽,在红油里一汆,红彤彤的一大碗,一度成为餐馆午市的必杀技。呵呵,其实不过是红油火锅的简化版,特别适合时间不太充裕的火锅崇拜者。还有就是棒棒鸡,白切鸡用布包起来,木棒伺候,纤维被打断,再加上红油调理,明眼人一看,是口水鸡的升级版,为的是口感更佳。
住琴台路,无非是为了吃的方便。这条美食街在我看来,与羊西线的繁华、玉双路的平实、梓潼桥的下里巴人气息都明显不同,青木底色藏化彩绘风格的门楼在成都闹市中有一点闲云野鹤,古典而小巧的建筑和垂柳依依的小街,洋溢着浪漫气息,谁会想到琉璃瓦下面的店铺料理的是美味生意呢?狮子楼和皇城老妈的门面简直就象文艺单位了。
在琴台路的北面,隔着一条马路,有一家廖记棒棒鸡的分店。摆在玻璃后面白切好的川鸡个头很雄壮,这一点倒是与川人的玲珑相反。要了四分之一只鸡,称称正好一斤。下面应该是用棒打了吧?我等着看。只见白切鸡放在案板上,二个小伙计配合,一个举起一把加厚的菜刀, (more...)
还有价廉物美的“七星椒”,老招牌了,味道没得说!
我记得“七星椒”算是成都麻辣烫的始祖了。在九几年那个麻辣烫风靡的年代,基本上每个对麻辣烫稍有接触的人都知道它的名字。到我初中的时候(96,97年吧),成都市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七星椒”的分店--大红色的招牌,大红色的装修,一看就有炒天椒的泼辣劲儿。不过后来麻辣烫进入了一个低谷,“七星椒”的分店纷纷关门,“七星椒”也只好搬出城,在武侯大道这个房租相对便宜的地方卖起了自助餐。
“七星椒"有三个王牌, 火锅底料,菜品处理和它的麻辣卤菜。
它的火锅锅底辣的透,但是不燥, 而且吃的时间长了味道不会变。 (很多火锅都是约吃越辣,或者辣得很干,吃起来很难受)。提供的菜品都很传统,但是在处理伤很有一套。比如毛肚发的恰到好处,烫好之后脆脆的,一点都不绵。还有鸭肠之类的,洗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码一盘,看着都舒服。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七星椒的分量特别足,不像现在很多火锅店,给你摆个萝卜花什么的就要占半个盘子。:(
说到七星椒,它的卤菜必须要提。超辣的!什么卤鸭舌,卤鸭肠,卤捃把子。。。全部都是从“红油”拌的卤水里面捞出来的。 刚入口的时候,只觉得“有点”辣,还微微有点回甜。于是放开胆子使劲吃,过了2,3个以后,你会觉得嘴唇“着火”了一样,很烧。 然后开始使劲哈气,喝水。但是这种辣中回甜的味道真的是很诱人,于是又开始吃。。。最后会觉得,嘴唇好象肿了。。哈哈, 知道这个卤菜的厉害了吧!
现在七星椒又卖回了火锅,总店在武侯大道,国安局对面。去年又开了家分店在武侯祠旁边,价格要比总店贵。通常我和爸妈三个人会去总店,来点极品鸭肠,毛肚,黄喉,松茸,冻豆腐和其他蔬菜,100块钱就足够把我们喂饱了!
爽啊!
“七星椒"有三个王牌, 火锅底料,菜品处理和它的麻辣卤菜。
它的火锅锅底辣的透,但是不燥, 而且吃的时间长了味道不会变。 (很多火锅都是约吃越辣,或者辣得很干,吃起来很难受)。提供的菜品都很传统,但是在处理伤很有一套。比如毛肚发的恰到好处,烫好之后脆脆的,一点都不绵。还有鸭肠之类的,洗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码一盘,看着都舒服。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七星椒的分量特别足,不像现在很多火锅店,给你摆个萝卜花什么的就要占半个盘子。:(
说到七星椒,它的卤菜必须要提。超辣的!什么卤鸭舌,卤鸭肠,卤捃把子。。。全部都是从“红油”拌的卤水里面捞出来的。 刚入口的时候,只觉得“有点”辣,还微微有点回甜。于是放开胆子使劲吃,过了2,3个以后,你会觉得嘴唇“着火”了一样,很烧。 然后开始使劲哈气,喝水。但是这种辣中回甜的味道真的是很诱人,于是又开始吃。。。最后会觉得,嘴唇好象肿了。。哈哈, 知道这个卤菜的厉害了吧!
现在七星椒又卖回了火锅,总店在武侯大道,国安局对面。去年又开了家分店在武侯祠旁边,价格要比总店贵。通常我和爸妈三个人会去总店,来点极品鸭肠,毛肚,黄喉,松茸,冻豆腐和其他蔬菜,100块钱就足够把我们喂饱了!
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