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听说过啥是科学唯物主义,大神指点迷津只知道Feuerbach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Hegel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而Karl Marx和Engels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
科学主义则是Hayek的主张, 他的名言是,除了物理学家大伙儿都是瞎折腾(There is physics, and there is stamp-collecting)。
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而已 - 转
量子力学是一种科学理论,现今的量子力学解释可能使很多人感到了难以言喻的恐惧,看看周围世界在量子力学的作用下是如何变得富丽堂皇的,也许我们就能觉得它似乎不那么面目可憎了。
人们在单电子通过双缝的实验中:在观测前,电子通过了哪一条缝呢?
于是就由此衍生出了如下几种较为主流的看法:
1。哥本哈根派:观测前电子按照波函数展开(并非变成了一团云雾,这只是一种数学描述),它是干涉的。而一旦我们观测了,那么波函数就发生了塌缩,从而我们只能观测到电子通过了其中某一条缝,而非观测前的叠加态。
但是,这种说法深入探讨下去就将观测者放在了一个超越自然的地位上,甚至会遇到“意识”的干扰。显然我们据此推论说:如果没有观察世界的我们,那么一切都是无意义的,都只是波函数的弥散罢了。而这是任何一个受过唯物主义哲学教育的人所无法接受的。
2。多世界解释:哥本哈根的同志们被塌缩搞得头昏脑胀,于是科学家又提出了叠加态实际上是希尔伯特空间内一矢量的假设,从而得出如下解释:低维的希尔伯特空间非正交,那么坐标轴互相之间有投影,导致了事件的叠加态。而一点观测介入,就必然使其成为一整个复杂系统,从而达到一个很高维度的希空间,高维情况下正交的可能性如此之大,使我们得到的结果非叠加。通俗的讲:当量子力学中以一定几率出现多种可能的时候,宇宙就分叉了,一个结果的每一个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只是存在于不同的宇宙中,在一定的情况下发生交叠。拿上面电子干涉实验来说,就是电子在到达双缝之前是在一个宇宙中的,但是它在通过双缝的时候宇宙就分叉了,一个宇宙中的电子以100%的几率通过A缝 另一个以100%的几率通过B缝!
3。系综解释:这些科学家更干脆,对不确定性和微观尺度来了个眼不见为净,直接说没有什么叠加,只有系综也就是宏观期望,而讨论微观尺度的概率,单系统的概率都是无意义的。这是一种闭门的做法,反正将问题踢出了框架,自得其乐。
4。退相干历史解释:我们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可以用一个密度矩阵来描述,只有当我们的测量目标达到一定的粗糙程度时,才能使矩阵退相干,即非对角线上的概率之和几乎互相抵消,这样我们得到的就是线性的叠加。而如果我们测量的目标太过精细,那么我们就得不到一个有意义的解。
5。自发性定域原理:你的粒子其实充满了整个宇宙,只不过在现在的位置上正好是你的粒子自发定域形成的尖锐钟型曲线之所在,因此我们看到你在你现在坐的地方。听到上面这个论述你一定会大吃一惊吧?其实这可是从这个理论出发得出的自然推论。这个理论认为:粒子其实会自发的定域(即表现出被测量到的状态),而这种出现完全是随机的,当粒子数大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定域就显得极其普遍切会不断扩大(多米诺骨牌一样),因此什么不确定,什么叠加态,那都可以被这种理论“怪异”地解释得自圆其说。但可惜,现在的许多实验都对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
6。隐变量解释:根本没有什么不确定,根本不存在什么叠加,粒子还是那经典的粒子,只是我们还不能找出一些隐藏的变量罢了,这里不需要什么概率。这一解释最著名的推论当属那个梦魇一般的贝尔不等式了,1982年的EPR近似实验已经证实这个不等式可以被突破,从而将爱因斯坦的上帝彻底判了死刑。
概率也罢,人择也罢,决定论也罢。我们谈的是量子,从量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哲学的冲突对撞,各种思想闪耀着奇异的火花,而作为一门科学,这些理论都是有其实验依据的。在此我无意贬低哲学,但是我绝对不相信哲学可以决定电子的命运,不相信哲学可以带给我们的实验结果任何影响。多世界解释的解释在量子论中是被大多数科学家看好的,不管我们是否接受,而且事实证明它甚至可能是正确的。在没有更好的答案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正视目前能得到的最好答案就是"多世界解释"及"平行宇宙",虽然它实在是很疯狂,但是这样的解释比较不那么唯心。
人们在单电子通过双缝的实验中:在观测前,电子通过了哪一条缝呢?
于是就由此衍生出了如下几种较为主流的看法:
1。哥本哈根派:观测前电子按照波函数展开(并非变成了一团云雾,这只是一种数学描述),它是干涉的。而一旦我们观测了,那么波函数就发生了塌缩,从而我们只能观测到电子通过了其中某一条缝,而非观测前的叠加态。
但是,这种说法深入探讨下去就将观测者放在了一个超越自然的地位上,甚至会遇到“意识”的干扰。显然我们据此推论说:如果没有观察世界的我们,那么一切都是无意义的,都只是波函数的弥散罢了。而这是任何一个受过唯物主义哲学教育的人所无法接受的。
2。多世界解释:哥本哈根的同志们被塌缩搞得头昏脑胀,于是科学家又提出了叠加态实际上是希尔伯特空间内一矢量的假设,从而得出如下解释:低维的希尔伯特空间非正交,那么坐标轴互相之间有投影,导致了事件的叠加态。而一点观测介入,就必然使其成为一整个复杂系统,从而达到一个很高维度的希空间,高维情况下正交的可能性如此之大,使我们得到的结果非叠加。通俗的讲:当量子力学中以一定几率出现多种可能的时候,宇宙就分叉了,一个结果的每一个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只是存在于不同的宇宙中,在一定的情况下发生交叠。拿上面电子干涉实验来说,就是电子在到达双缝之前是在一个宇宙中的,但是它在通过双缝的时候宇宙就分叉了,一个宇宙中的电子以100%的几率通过A缝 另一个以100%的几率通过B缝!
3。系综解释:这些科学家更干脆,对不确定性和微观尺度来了个眼不见为净,直接说没有什么叠加,只有系综也就是宏观期望,而讨论微观尺度的概率,单系统的概率都是无意义的。这是一种闭门的做法,反正将问题踢出了框架,自得其乐。
4。退相干历史解释:我们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可以用一个密度矩阵来描述,只有当我们的测量目标达到一定的粗糙程度时,才能使矩阵退相干,即非对角线上的概率之和几乎互相抵消,这样我们得到的就是线性的叠加。而如果我们测量的目标太过精细,那么我们就得不到一个有意义的解。
5。自发性定域原理:你的粒子其实充满了整个宇宙,只不过在现在的位置上正好是你的粒子自发定域形成的尖锐钟型曲线之所在,因此我们看到你在你现在坐的地方。听到上面这个论述你一定会大吃一惊吧?其实这可是从这个理论出发得出的自然推论。这个理论认为:粒子其实会自发的定域(即表现出被测量到的状态),而这种出现完全是随机的,当粒子数大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定域就显得极其普遍切会不断扩大(多米诺骨牌一样),因此什么不确定,什么叠加态,那都可以被这种理论“怪异”地解释得自圆其说。但可惜,现在的许多实验都对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
6。隐变量解释:根本没有什么不确定,根本不存在什么叠加,粒子还是那经典的粒子,只是我们还不能找出一些隐藏的变量罢了,这里不需要什么概率。这一解释最著名的推论当属那个梦魇一般的贝尔不等式了,1982年的EPR近似实验已经证实这个不等式可以被突破,从而将爱因斯坦的上帝彻底判了死刑。
概率也罢,人择也罢,决定论也罢。我们谈的是量子,从量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哲学的冲突对撞,各种思想闪耀着奇异的火花,而作为一门科学,这些理论都是有其实验依据的。在此我无意贬低哲学,但是我绝对不相信哲学可以决定电子的命运,不相信哲学可以带给我们的实验结果任何影响。多世界解释的解释在量子论中是被大多数科学家看好的,不管我们是否接受,而且事实证明它甚至可能是正确的。在没有更好的答案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正视目前能得到的最好答案就是"多世界解释"及"平行宇宙",虽然它实在是很疯狂,但是这样的解释比较不那么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