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当有弱者在用仅剩的力气发出微薄的指控或求救时
至于广州地铁8号线的疑似偷拍事件,倒可以多说两句。
这件事本身存在很大争议。
首先,其根本在于,女性安全感的极大缺失。
要知道,在绝大多数偷拍事件中,别说报案了,就是敢于发出质问的女性都是少数。此外,即使报案,取证也十分艰难,至于此地的惩罚,情节最严重者也不过是拘留10天,罚款500元以下。与之相比,香港已于2021年10月将偷拍入刑,最高监禁可达5年。
所以,在此地环境下,一位女性怀疑自己遭到偷拍并敢于为此发声,本就需要极大勇气,也理应获得理解。
其次,当发现一切只是误会之后,女孩的处理确有失当之处。
但她事后删除了视频,并已为此公开道歉,且作为民事纠纷,遵循当事人起诉的原则,涉嫌被侵犯名誉权和肖像权的那位大叔并未提起诉讼,且已接受了道歉。那么这件事到此为止,就该结束了。
广州地铁8号线上,一位女孩怀疑一位大叔偷拍了自己,于是上前理论,最终却并未发现照片。可事后,女孩还是在网上发布了谴责大叔的言论。因为言辞激烈,引来了极大争议。
但很显然,网友们并不想它结束。针对女孩的谩骂至今还在继续,且已经上升到了严重的网暴程度。
细看这些言论,会发现,它们大部分早已偏离了“偷拍”事件本身,成了另一种泄愤,且又细分为两类:
一类是把一个女性对男性的疑似偷拍指控,转译成“一个大学生对农民工的肆意污蔑”,试图用阶层叙事替换性别叙事。
另一类是对女性主义素有偏见的人,终于抓住了一个“反面典型”,于是把积压许久的怒火,一股脑儿倾泻出来,借此去证明“所谓女性主义者们,不过就是一群不讲道理、胡乱咬人的疯女。”
于是,汹涌的民意,挟裹着事先张扬的立场,铺天而来。
事发后,女孩在微博上发表了公开道歉。目前双方已和解,大叔的儿子也表示,她只是个学生,道歉了就好,不想起诉她,也不想她因此退学。但当事人双方的和解,却并没有停止网络上的争议。
可与之相对的是,就在广州偷拍事件爆出的第二天,BBC记者冯兆音和其团队发布纪录片《追查“痴汉”:谁在售卖性侵偷拍影片》,揭露了一个隐藏多年的性暴力(利)产业。
这个组织的幕后黑手化名“齐叔”(本名汤卓然),祖籍广州,常年居于日本,手下运营着多个“黄色网站”,靠贩卖“性侵视频”获利。
据齐叔透露,他已积累了超过1万名付费会员,其中大部分为中国男性。且他管理着一个15人的制作团队,其中10人在中国,每月能提供30到100条偷拍视频。
这些数量以万计的视频包括裙底偷拍、电车痴汉,甚至迷奸、性侵,可以想象,其背后是无数女性受害者。
按理说,这样一个惊天大案,理应获得广泛的曝光和关注,可现实却是,在此地不仅报道有限,更遑论深入的探讨。
两相比较之下,我们可以窥见一种巨大的不对等。一边是一位误会了男性的女性,享受热搜待遇,遭到全网唾骂;一边却是无数沉默的受害女性,仍旧踪迹难寻,继续着无声的命运。
而事实上,也正是一种一边倒的局面,进一步放大了女性的不安和委屈;恰是这种选择性的盲视,使得真正的性别平等,始终只是空谈。
BBC纪录片所揭露的事实,触目惊心,但比起这件真实发生、性质恶劣的偷拍罪案,网友们显然还是更关心另一起疑似偷拍的事件。
终究,我们都太知道什么是难以触碰和不可撼动的了,也正因明确的知道,那牢固的观念的铁皮,才更难松动。
于是所有言论都不过是既定格局下的同义反复,是确保了同一前提的避重就轻,是以咒骂来维护老传统永远不倒,是以愤怒来表达对旧秩序的臣服。
而女性,仍然被要求坐在原来的位置上,静静地、乖乖地,最好再带点自主的魅惑。
我想,我终究还是高估了同理心的作用。我总以为,只要有同理心在,人与人就总能冲破阻隔,获得一份理解。
但最终我却发现,很多人的同理心有着确定的方向和有限的射程。
它总是向上,极少向下;它偏爱阶层和民族,却一再忽视性别……
而对谁萌发同理心,就几乎决定着这个人的归属和期待。时至今日,我们越发看到,这道笼罩在同理心以外的壁垒,已是如此坚硬,难以逾越。
在BBC纪录片的结尾,记者面对镜头,这样陈述:“我们向他(指齐叔)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控,他唯一的回应就是沉默,还有暴力。”
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仿佛一种隐喻。
而我只希望,在我们的社会中,当有弱者在用仅剩的力气向强者发出微薄的指控或求救时,Ta所得到的回应,不会是沉默,更不该有暴力。
这件事本身存在很大争议。
首先,其根本在于,女性安全感的极大缺失。
要知道,在绝大多数偷拍事件中,别说报案了,就是敢于发出质问的女性都是少数。此外,即使报案,取证也十分艰难,至于此地的惩罚,情节最严重者也不过是拘留10天,罚款500元以下。与之相比,香港已于2021年10月将偷拍入刑,最高监禁可达5年。
所以,在此地环境下,一位女性怀疑自己遭到偷拍并敢于为此发声,本就需要极大勇气,也理应获得理解。
其次,当发现一切只是误会之后,女孩的处理确有失当之处。
但她事后删除了视频,并已为此公开道歉,且作为民事纠纷,遵循当事人起诉的原则,涉嫌被侵犯名誉权和肖像权的那位大叔并未提起诉讼,且已接受了道歉。那么这件事到此为止,就该结束了。
广州地铁8号线上,一位女孩怀疑一位大叔偷拍了自己,于是上前理论,最终却并未发现照片。可事后,女孩还是在网上发布了谴责大叔的言论。因为言辞激烈,引来了极大争议。
但很显然,网友们并不想它结束。针对女孩的谩骂至今还在继续,且已经上升到了严重的网暴程度。
细看这些言论,会发现,它们大部分早已偏离了“偷拍”事件本身,成了另一种泄愤,且又细分为两类:
一类是把一个女性对男性的疑似偷拍指控,转译成“一个大学生对农民工的肆意污蔑”,试图用阶层叙事替换性别叙事。
另一类是对女性主义素有偏见的人,终于抓住了一个“反面典型”,于是把积压许久的怒火,一股脑儿倾泻出来,借此去证明“所谓女性主义者们,不过就是一群不讲道理、胡乱咬人的疯女。”
于是,汹涌的民意,挟裹着事先张扬的立场,铺天而来。
事发后,女孩在微博上发表了公开道歉。目前双方已和解,大叔的儿子也表示,她只是个学生,道歉了就好,不想起诉她,也不想她因此退学。但当事人双方的和解,却并没有停止网络上的争议。
可与之相对的是,就在广州偷拍事件爆出的第二天,BBC记者冯兆音和其团队发布纪录片《追查“痴汉”:谁在售卖性侵偷拍影片》,揭露了一个隐藏多年的性暴力(利)产业。
这个组织的幕后黑手化名“齐叔”(本名汤卓然),祖籍广州,常年居于日本,手下运营着多个“黄色网站”,靠贩卖“性侵视频”获利。
据齐叔透露,他已积累了超过1万名付费会员,其中大部分为中国男性。且他管理着一个15人的制作团队,其中10人在中国,每月能提供30到100条偷拍视频。
这些数量以万计的视频包括裙底偷拍、电车痴汉,甚至迷奸、性侵,可以想象,其背后是无数女性受害者。
按理说,这样一个惊天大案,理应获得广泛的曝光和关注,可现实却是,在此地不仅报道有限,更遑论深入的探讨。
两相比较之下,我们可以窥见一种巨大的不对等。一边是一位误会了男性的女性,享受热搜待遇,遭到全网唾骂;一边却是无数沉默的受害女性,仍旧踪迹难寻,继续着无声的命运。
而事实上,也正是一种一边倒的局面,进一步放大了女性的不安和委屈;恰是这种选择性的盲视,使得真正的性别平等,始终只是空谈。
BBC纪录片所揭露的事实,触目惊心,但比起这件真实发生、性质恶劣的偷拍罪案,网友们显然还是更关心另一起疑似偷拍的事件。
终究,我们都太知道什么是难以触碰和不可撼动的了,也正因明确的知道,那牢固的观念的铁皮,才更难松动。
于是所有言论都不过是既定格局下的同义反复,是确保了同一前提的避重就轻,是以咒骂来维护老传统永远不倒,是以愤怒来表达对旧秩序的臣服。
而女性,仍然被要求坐在原来的位置上,静静地、乖乖地,最好再带点自主的魅惑。
我想,我终究还是高估了同理心的作用。我总以为,只要有同理心在,人与人就总能冲破阻隔,获得一份理解。
但最终我却发现,很多人的同理心有着确定的方向和有限的射程。
它总是向上,极少向下;它偏爱阶层和民族,却一再忽视性别……
而对谁萌发同理心,就几乎决定着这个人的归属和期待。时至今日,我们越发看到,这道笼罩在同理心以外的壁垒,已是如此坚硬,难以逾越。
在BBC纪录片的结尾,记者面对镜头,这样陈述:“我们向他(指齐叔)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控,他唯一的回应就是沉默,还有暴力。”
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仿佛一种隐喻。
而我只希望,在我们的社会中,当有弱者在用仅剩的力气向强者发出微薄的指控或求救时,Ta所得到的回应,不会是沉默,更不该有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