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百味】一直有个不太好的问题,为什么好多中国优秀底子的在这边干房产中介卖保险我来新加坡也10来年了,疫情前也去参加了ERA的training,当然,是为了在不交中介费的前提下把我房子合理合法的租出去。不是为了吃这口饭。
但是,我开始发现了一个现象,好多中国名校毕业的,以及拿政府奖学金来这边的SM系列,甚至是PhD毕业生,居然要全职去卖房子或者卖保险。这要是个例,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我真的见了好多,我按我个人统计,中国来的并且条件非常优秀的人(985毕业甚至top2,或者SM系列,或者PhD),有至少20%在干卖保险卖房子的工作。而我认识的新加坡本科以上做这些的比例非常小。当然都是我个人统计,也许是我接触的人范围不同。
因为我接受的是“社会主义”教育,也许觉得“士农工商”这个排序是正确的,也一向觉得“学而优则仕”,当然这里面的“仕和士”指的是有对社会有贡献的专长,不是当官。我潜意识里觉得应该物尽其才,花了这么大经历读这么多书,竞争掉了这么多对手,为什么不想着做一些能实现社会价值的工作?这些工作虽然能赚到一些钱,但是可以说初中生就可以做了,是新加坡人才太多还是实在是没有体现价值的土壤?
我知道我的想法非常政治不正确,而且我的收入也不一定有一些房
(more...)
干中介卖保险钱多是一方面,还有一个的好处是
完成每单任务的周期都不长,比如每2,3个月就卖出一套房子或者close一个case, 这种周期性短的回馈会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加上工作时间灵活,给人带来双重正面的刺激激励自己继续干。想想大家打完boss后立马捡起boss掉落一地的宝箱是不是很爽。
以前在工业界,做的东西也是每3,4个月发布一个产品,基本感觉不到累,再后来竞争激烈,客户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产品研发周期慢慢拉长,有时候1年半只做一个产品,真的心累
搞科研就更累了,也许1,2年都打不完boss捡不到宝箱,所以很多PhD毕业后再也不想做搞研究,反而更倾向即时奖励的工作。
以前在工业界,做的东西也是每3,4个月发布一个产品,基本感觉不到累,再后来竞争激烈,客户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产品研发周期慢慢拉长,有时候1年半只做一个产品,真的心累
搞科研就更累了,也许1,2年都打不完boss捡不到宝箱,所以很多PhD毕业后再也不想做搞研究,反而更倾向即时奖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