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是收收放放。你新加坡精英比如定3200,到了之后呢?不收吗?在两三百收,跟两三千收,都是收。
凭啥认为3200了就可以保持不上了?
感染多了生产力还能行?
一个个一会儿感染病殃殃的,一会儿密切接触隔离的,多点开花,能急促保持活力?
除非大家能把感染就当流感看待,不然没戏。
现在在战略目标上已经乱了阵脚
一方面觉的彻底消除感染的代价太高,另一方面所谓群体免疫的代价也不小,而且民怨很大。两头不靠岸。
本帖共有 132 楼,当前显示第 123 楼,本文还有 N-1 层楼,要不你试试看: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