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算看见一个明白人了作为一个中国最牛高中和最牛技校的毕业生,我最后悔的就是在那上过学。
几十年后回想学习的乐趣可能有两种:对学习的内容有兴趣和对考试的分数有兴趣。不幸的是国内的教育制度驱使所有人只对后者感兴趣。更不幸的是这两种兴趣难以统一,最不幸的是对考试的分数有兴趣培养不出创造力,实例就是当年众多的奥数奥物金牌获得者也没有出个著名学者。
前几天回国见到在海淀区另一个名校念初中的外甥,刚刚通过了直升高中的选拔,还是在请假半年去突击托福的情况下。他刷题刷到了大董烤鸭的餐桌上,活脱当年他舅舅的傻样……我妹妹想让他去美国读高中,避开国内的洗脑模式教育,我感觉不乐观,那孩子已经对分数像鸦片一样上瘾了。
也不用后悔吧
怎么着都是一段难得的经历。我是贵校隔壁的,名校毕业最大的问题是别人觉得你理所当然厉害,甚至有时候你自己都信了。但事实上你有很大的概率就是一普通人。
过去的都是沉没成本,接受自己的现在面对自己的平凡就好了。最近不是有一句话很火吗:人生分三阶段,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
我肯定还是希望孩子成绩好,啥都比别人强,但不会特别推娃,没什么意思,一是人生一辈子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学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是短板,二是自己都这么懒散,真心不好意思推。那些全方面推娃的,可行,就是会比较累。只推学习或特长的,成才几率很小。
过去的都是沉没成本,接受自己的现在面对自己的平凡就好了。最近不是有一句话很火吗:人生分三阶段,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
我肯定还是希望孩子成绩好,啥都比别人强,但不会特别推娃,没什么意思,一是人生一辈子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学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是短板,二是自己都这么懒散,真心不好意思推。那些全方面推娃的,可行,就是会比较累。只推学习或特长的,成才几率很小。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