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能力有限,拼不过靠码字讨生活的唐兄,但是觉得唐兄这篇回复里有很多问题说到上海和新加坡比教育,说到上海多少间大学,多少种科系,培养了多少能人,等等
觉得拿这个比,根本不是在一个类似的背景环境里比,比了也没意义,拿这个比较后说哪一方如何如何有优势,结论站不住脚吧。
上海的大学说老实话,能有多少上海人在上?估计连50%都到不了吧,大部分长三角地区的人甚至全国的学生是上海大学的学生基础吧,这个基础新加坡比得了么。换句话说,上海的大学不是光开给上海人的。新加坡就不一样了,大学里相信75%以上的新加坡本地人,新加坡大学本来就是开给新加坡本地人上的学校,全国才400万多点人口,哪有这么多学生,更不用提什么科系了,开了那些冷门科系,有的时候一年也找不到一个学生,开了也没意义,而且对新加坡社会没贡献,根本不会开。再说出了多少能人,还是同样原因,基础不一样能比吗。就好像现在的北京人很苦,要和全国的精英竞争生活工作机会,2千万里的精英对抗13亿里的精英,有机会么?出人的速度不是一个级别。
这就是我对唐兄的阐述的一点意见。
还有,唐兄,你别动不动让人点右上的小差,你那几句话换一种说法就是爱看不看,不喜欢就滚,只是换成比较文明的说法。不愧是码字
您误会了
我没有比较上海和新加坡谁优谁劣的意思,我已经说过:“中国和新加坡的教育在资源、专业等方面差别巨大,可以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可以说各具特色。简单地说谁比谁的水平高是不客观的。”
另外俺当年在坡上倒是码字为生的记者,现在早就不是了。
俺一向说我的观点乃一家之言,难免主观或者偏激,您觉得对欢迎支持,您觉得不对欢迎驳斥,您实在不想看就点右角的X——您觉得这样的态度还不够的话,我真不知如何才好,就真的请赐教指正了。
另外俺当年在坡上倒是码字为生的记者,现在早就不是了。
俺一向说我的观点乃一家之言,难免主观或者偏激,您觉得对欢迎支持,您觉得不对欢迎驳斥,您实在不想看就点右角的X——您觉得这样的态度还不够的话,我真不知如何才好,就真的请赐教指正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