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话题】回国半年的真实感受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本帖共有 153 楼,当前显示第 101 楼 : 从楼主开始阅读 : 本帖树形列表 : 返回上一页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0) 发表:2013-10-23 09:30:02  101楼 
我的一些想法1.不管是从总人数还是平均数来看哪边教育更受欢迎都是不准确的。总人数自然不用说了,人口规模太悬殊。至于平均人数也是不靠谱,一个是没有考虑到能力和意愿的差距,国内想来新的学生肯定远远大于实际能来的,新加坡能容纳的中国学生也是远远小于申请人数。另一个是没有考虑留学的目的,我比较相信,目前来说,绝大多数在华留学的新加坡学生都缺少留在当地发展的强烈意愿,相反在新中国留学生想留下来或者再往欧美走的比例还是比较高 2.我觉所谓上海培养的各种人才数量超过新加坡十多二十倍的说法过于粗暴了,上海的人才储备可不是单单上海市,而是整个神州大地13亿人啊,全国各地顶尖人才或者天才都往北上广聚拢,把功劳都记在上海头上可不靠谱吧? 至于说国内和坡县哪个教育比较好,我个人觉得两个都半斤八两。以后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偏欧美的教育,凡事独立思考,从rationale出发,不害怕尝试或者失败,敢于想象
妹妹还是混淆了几个问题。
新加坡产生不了梅西,中国也产生不了。不会有小孩子天生会控球的,有没有培养天才的土壤决定了是不是有天才诞生——这就是为什么几百万人口的荷兰可以众星云集。
假设一下,梅西的同卵双胞胎兄弟(同梅西的身体素质一模一样)诞生在中国,他可以上足球学校,然后有望进入中超球队,有望像范志毅那样走出国门,甚至成为亚洲足球先生——当然,还是没有梅西的高度。
如果这个孩子出生在新加坡,但是本地没有青年足球学校,我很难想象他的成才之路如何走起,希望他能成为新加坡足球先生吧。
说足球太远了,说说东南亚最具传统优势和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羽毛球。
一水之隔的马来西亚,600万华人人口中羽毛球名将辈出,黄综翰、钟福腾、李万华、李宗伟等等,个个都是在世界羽坛显赫一时的名将。
而新加坡这些年除了引进那些羽总看起来“很像五岁时的林丹”的青年选手加以培养以求速成,比如林羽峰,对本地选手的培养还是遥遥无期。
曾几何时,由本土选手组成的新加坡羽毛球队还是能够打进汤姆斯杯决赛圈赛事的,现在呢,只能是渐行渐远。

至于说
“王励勤到国家队训练”,这和新加坡的杨伟玲到澳洲训练一样,培养人才的规律永远都应该是这样,没有什么分别。
反过来看,上海能够培养出一名年轻乒乓球选手到达中国国家二队的水平,新加坡似乎就做不到。

“上海那么多的体育学校,里面那么多的学生,真正因为热爱本身的项目而进体校的能占多少呢?因为学科成绩欠差,退而求其次做特招生曲线救国的又有多少?而这些体校学生,经过选拔,最终打出名堂来的占了多少;而其余那些被大浪淘沙,最终成为普通体育老师或者干脆转业的,又占了多少呢?”
这个问题我想除非是有详尽的调查,谁也没有确实的答案,所以作为论据显得太过主观。
竞技体育本来就是大浪淘沙。
在上海,一名有天赋、热爱体育而且肯吃苦训练的青年,可以进入上海体育学院。在新加坡,一名有天赋、热爱体育而且肯吃苦训练的青年,可以到国外去上体育学院——因为新加坡没有专业的体育学院。

其实我很赞同你说的,“新加坡的人才结构的确是比上海,或者说,比绝大多数的国际都市都单一得多,可是这就远不是教育一方面决定的了。更重要的是人口规模和地缘政治决定了该属性。”
这不是教育一方面决定的,但是教育承担着很大的责任,政府也扮演着重要的推手作用。
中国的教育体制还是有很多弊端,所以从政府到民间,批评之声,改革之声不绝于耳。我觉得,有批评有改革,才有进步的可能。
现在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还是处在全国上下一片掌声与鲜花的状况,没有质疑,没有批评与改革的呼声,有的只是本地媒体上欣欣然宣布本地大学又在某某榜单上名列前茅,或者某名校O level 升学率又创新高——这才是令人担忧的。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本帖共有 153 楼,当前显示第 101 楼,本文还有 N-1 层楼,要不你试试看: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