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适者生存。金融,物流,海事都是热门行业。一个社会经济在转型之时,要嘛选择适应要嘛选择离开。
转型永远是痛苦的。记得早报纪录我们这批人10年聚会时的统计,大概两成还在本行业内。
转型自然是痛苦
我们的悲催之处是,新加坡孩子早就明白了社会转型和工程的没落,于是纷纷去学习金融、法律、牙医、商科。
教育部也知道这些,但是直到SM3项目结束时,还是指导这些来自中国的奖学金得主进入大学去学习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总之是些前途黯淡而且本地孩子又不太愿意学的科目。
没办法,拿人的手短。。。
结果很多人不得不在毕业后再去充电和转型,为了能够适者生存——既然明知道需要转型,干什么不从大学就好好学有前途的专业,非要工作以后觉得没前途再转呢?
教育部也知道这些,但是直到SM3项目结束时,还是指导这些来自中国的奖学金得主进入大学去学习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总之是些前途黯淡而且本地孩子又不太愿意学的科目。
没办法,拿人的手短。。。
结果很多人不得不在毕业后再去充电和转型,为了能够适者生存——既然明知道需要转型,干什么不从大学就好好学有前途的专业,非要工作以后觉得没前途再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