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鼎泰丰忆上海说起小笼,上海人是叫小笼馒头的。和北方不同,江南一带,把包子叫成馒头。上海人说菜馒头,肉馒头,豆沙馒头,如果是没有馅的呢,就叫淡馒头。
绝好的小笼馒头,皮薄而不破,韧而柔软,里面有一滚极鲜的汤汁。这汤汁事先要用浓肉汤加煮肉皮,冻住以后混入馅里,才能做出来。上的时候一笼十个,热腾腾的端上来。牙齿刚刚触到小笼馒头的蘸了香醋的皮,就觉得那汤要喷薄欲出,咬破一个小口,便倾泻出来,几乎要烫到舌头。先让香味触及舌根,再一口气把余下的汤汁吸完,这惬意舒服的无法形容。
鼎泰丰的小笼馒头,皮做的是好了,可惜不知为什么汤汁太少,也许怕烫到本地人吧。虽然已经是本地尝过的最好的小笼,但是仍然比不过上海的老城隍庙,南翔,王家沙,甚至一些路边不起眼的小吃店。
说到馒头,松云楼的素菜馒头也突然叫人怀念,上海的馒头都是有褶子的,带一点褶子,让人觉得特别的松软,小巧,我印象当中似乎从来没有见过没有褶子的馒头,直到来到新加坡,看到那些白净的像奶油小生一样的叉烧包。。。素菜馒头的馅可以是荠菜豆腐丝,马兰头豆腐丝或者是荠菜香菇,还可以配一些鲜笋。荠菜鲜,马兰头香;豆腐丝,鲜笋都是清而可口的料。配在一起,碧绿嫩白的,颠颠的捧在手上,吃 (more...)
馋啊!
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黄家沙的蟹粉小笼,秋天蟹多的时候,他们就在店里靠街边的窗口摆一张长长的桌子,从剔蟹粉,到揉面,到包成小笼,像一条流水线一样展示给路人看。很少有人能够不受诱惑不走进去吃上一笼的。那里的两面黄好像也是满有名气的,可惜我不喜欢,一吃就饱,没胃口吃别的东西了。
城隍庙的小笼倒是不常去吃,毕竟也太远了,而且人太多。我吃得最多的是镇宁路上一家叫“富春”的。那可能是静安区最好吃的一家了。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以前富民路上还有一家汤包也是super good. 汤暴与小笼抱原理基本相同,只不过汤包要圆一些,没那么多褶。不过吃法不同,汤包有一碗汤,里面一般是紫菜虾皮加蛋皮,在加一点葱花,很香的。吃之前要把汤包放进汤里泡,然后汤包就涨开了,变成圆滚滚的,很好玩的。我爸爸每次都说我主要是去玩不失去吃的,嘻嘻,大概是吧。不过那里的汤包的确也是好吃,每次去都要等1个多钟头才能吃到。后来因为城市规划拆掉了,可惜可惜啊!
很多好吃的地方现在都拆掉了,新开的都是些不伦不类的。像什么新世界顶楼的什么号称美食广场,死贵死贵,不中不洋。上次陪我姐姐逛街在那里吃饭,吃掉几十块钱最后感觉还不如以前弄堂口2毛钱一只的蟹壳黄。
城隍庙的小笼倒是不常去吃,毕竟也太远了,而且人太多。我吃得最多的是镇宁路上一家叫“富春”的。那可能是静安区最好吃的一家了。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以前富民路上还有一家汤包也是super good. 汤暴与小笼抱原理基本相同,只不过汤包要圆一些,没那么多褶。不过吃法不同,汤包有一碗汤,里面一般是紫菜虾皮加蛋皮,在加一点葱花,很香的。吃之前要把汤包放进汤里泡,然后汤包就涨开了,变成圆滚滚的,很好玩的。我爸爸每次都说我主要是去玩不失去吃的,嘻嘻,大概是吧。不过那里的汤包的确也是好吃,每次去都要等1个多钟头才能吃到。后来因为城市规划拆掉了,可惜可惜啊!
很多好吃的地方现在都拆掉了,新开的都是些不伦不类的。像什么新世界顶楼的什么号称美食广场,死贵死贵,不中不洋。上次陪我姐姐逛街在那里吃饭,吃掉几十块钱最后感觉还不如以前弄堂口2毛钱一只的蟹壳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