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钢琴节补记之湮没的天才
先八卦一下。
最近很懒,除了和几个密友的来往之外都没有正儿八经写过什么,也许是因为总操心着开学的recruitment和新生的audition而心里静不下来。今年的ECA fair,从报名的情况看起来真的是很不错,有不少钢琴diploma而且对执委会有兴趣的新人。想到明年终于可以找个人接替我来干这份差事,真是开心得很。想想加入的时候是抱着逼自己练琴的想法去的,结果一干苦力就是两年,成天忙着折腾各种筹备工作,琴反而更荒疏了,真是失败得很。。
所以对每年7月初的Singapore International Piano Festival,更是殷殷切望,一场不敢落的 :)
去年来的钢琴家都很年轻,火气十足,最后一场还来了个暴走型的双钢琴,差点把维多利亚的房顶都掀了起来。今年是钢琴节10周年,主办者创意了,请了四个十足的老妖精级人物,年龄加起来超过300岁。虽然本来安排在第二场的独奏家Ronald Smith5月底突然去世,请了一个比较年轻的临时顶上,但是此人也不算特别年轻了。。
顺便提一句,今年来的是这几个人:
Idil Biret
Leslie Howard (in memory of Ronald Smith)
Gyorgy Sandor(我一直以为此人已经不在了。。寒)
Paul Badura-Skoda
老妖精们的演奏么,大家大抵可以想象,那些技巧要求高的段落是没法听的啦,基本上都可以用一锅油烟四起的大炒菜来形容。。但是他们的触键呵,手指真是像羽毛那样轻巧,音色如上好的珍珠一般圆润雅致,所有的慢板都是云手兰指且歌且行地迷人。时间是潮水,冲洗去音色里一切的棱角,听过他们再回头听壮年钢琴家们的名录音,竟然觉得个个都嫌手重。这样的美妙,不是如今的年轻钢琴家们轰鸣几首李斯特或者滥情一下肖邦能比得了的。
而Leslie Howard,他是过世的Ronald Smith的朋友,为了纪念Smith而演出的那首曲子虽然艰深得他也只是勉强能支撑住架子,作品本身却满是金铁交鸣的深沉辉煌,流光溢彩,我甚至因在脑海里看到瑰丽无比的焰火而几近晕眩。
这首作品叫做‘独奏钢琴交响曲’,作者查尔斯-瓦伦廷.阿尔坎(Charles-Valentin Alkan)。好像国内偶尔翻译成阿尔康。。
-------------------------------------------------------------------------
正是因为这场演奏,我开始寻找关于这个阿尔坎的网站。而越是在网上为数不多的资料里搜寻,我就越惊奇:
阿尔坎其实不姓阿尔坎。他的家姓是Morhange,阿尔坎是他当小学校长的犹太父亲的名字。他家里五个小孩,三个在极年幼时就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另外两个后来都成为巴黎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妹妹和弟弟都在十几岁的稚龄拿到欧洲顶尖钢琴比赛的大奖。从他的父母都没有音乐背景这点看来,简直让人怀疑这家人的孩子都是被音乐之灵附身的。
他的‘电话号码’是1813-1888,熟悉西方古典艺术史的人会立刻想到和他同时代的那些名字 - 肖邦,李斯特,塔尔伯格,雨果,德拉克洛瓦,乔治桑。这些人,都是他的朋友或者诚挚的仰慕者 - 因为在那个李斯特和塔尔伯格争着要秀谁比较厉害的时代,他们不得不一致同意,24岁的阿尔坎才是当代最伟大的钢琴家。和他们同时代的一位以擅长应付艰深曲目出名的钢琴家布劳(Hans von Bulow)曾经在两个钢琴家尝试失败之后成功首演李斯特的177号谐谑曲和进行曲,却害怕阿尔坎的‘独奏钢琴交响曲’,因为‘那是一场地狱之旅’。而另外一位稍微年轻一些的杰出钢琴家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则这样说,‘阿尔坎是自贝多芬以来五个最伟大的钢琴作曲家之一’。
对于这些我丝毫不怀疑,因为耳朵在那天的演奏里已经告诉我,和阿尔坎的音乐相比,肖邦变成一个自怜自恋的小家庭诗人,李斯特变成一个只会大声叫喊的俗人,而塔尔伯格呢 - 他根本不懂得作曲。这样的评论如果单独放出来是不公平的,但是前面一加上Alkan的名字,似乎就让人容易心悦诚服了起来。
就是这样的一个天才,在25岁的盛年,突然从公众眼皮底下完全地消失 - 他把自己锁在家里,不出门,不演出,极少会客。在31岁的时候他曾复出,但4年之后又重新归山,从此就被湮没在时间里 - 因为他没有学习那个到处公演自己作品的李斯特。阿尔坎生命的最后十五年是在磨练巴赫、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些前辈大师的作品中度过的,现在我大概也只能凭着想象去追寻这个人的演奏了。
有的时候的确是为阿尔坎感到不平的 - 总觉得凭他的才能和音乐,就算不能比肖邦和李斯特更出名,也应该起码能像弗雷(G. Faure)、普兰克(F. Poulenc)或者布里顿(B. Britten)那样在一般钢琴学生的repertoire里占一个不大不小的位子。但是,要归罪,最后大概还得归罪到他自己的古怪脾气上面 - 起码,沦落到整个滨海图书馆只有一本钢琴谱和不超过5张CD的地步,实在是忒惨了些的。就是这些极其有限的资料,还看来看去都是那几个人:菲利普公司的John Odgon,Appian的Ronald Smith,Hyperion的Marc-Andre Hamelin,NAXOS的Laurent Martin,没了。去翻了一下CD指南,更老版的一些录音简直就完全绝种 - 总是说幸好一直都有一些人在推行阿尔坎的音乐,可这是多么少的‘一些’啊,和世界上钢琴家的总数相比,感觉完全近乎0的比率。但是,却又觉得很开心的感觉 - 毕竟这还不是等于0的比率啊。当年如果不是门德尔松致力于巴赫作品的公演,我们今天可能也一点不会记得那个曾经被人比作大海的‘爸爸’,所以,我也应该对阿尔坎有信心的,毕竟那天在音乐会现场的800个观众里,至少会有一个两个像我这样被阿尔坎打动的吧?
时间是不公平的,它给了李斯特这样的盛名,而多少忘记了阿尔坎;但时间也是相对公平的,阿尔坎毕竟是那些可能被湮没已久的天才里更幸运的一个。他的音乐本身是超前的 - 和他的浪漫派同辈相比,那些充满了印象派瑰丽变幻色彩和现代派左冲右突节奏的曲子超前了起码50年,但是那样骨子里的深沉和激情却是不折不扣的浪漫派。也许和他的犹太血统不无关系罢,犹太人在近代是以那些辉煌的小提琴家出名的 - 从海菲兹到帕尔曼,再到一半犹太血统的美国当红炸子鸡Joshua Bell - 也许这样的辉煌,从19世纪开始,就已经露出端倪了。
不管怎么说,在我还有精力弹琴的时候得知了这样的一个天才,是值得高兴的 - 以后的曲目,又多了一些可以拿来吓唬人的小曲 :) 希望他的名字不要被重新湮没下去吧。
最近很懒,除了和几个密友的来往之外都没有正儿八经写过什么,也许是因为总操心着开学的recruitment和新生的audition而心里静不下来。今年的ECA fair,从报名的情况看起来真的是很不错,有不少钢琴diploma而且对执委会有兴趣的新人。想到明年终于可以找个人接替我来干这份差事,真是开心得很。想想加入的时候是抱着逼自己练琴的想法去的,结果一干苦力就是两年,成天忙着折腾各种筹备工作,琴反而更荒疏了,真是失败得很。。
所以对每年7月初的Singapore International Piano Festival,更是殷殷切望,一场不敢落的 :)
去年来的钢琴家都很年轻,火气十足,最后一场还来了个暴走型的双钢琴,差点把维多利亚的房顶都掀了起来。今年是钢琴节10周年,主办者创意了,请了四个十足的老妖精级人物,年龄加起来超过300岁。虽然本来安排在第二场的独奏家Ronald Smith5月底突然去世,请了一个比较年轻的临时顶上,但是此人也不算特别年轻了。。
顺便提一句,今年来的是这几个人:
Idil Biret
Leslie Howard (in memory of Ronald Smith)
Gyorgy Sandor(我一直以为此人已经不在了。。寒)
Paul Badura-Skoda
老妖精们的演奏么,大家大抵可以想象,那些技巧要求高的段落是没法听的啦,基本上都可以用一锅油烟四起的大炒菜来形容。。但是他们的触键呵,手指真是像羽毛那样轻巧,音色如上好的珍珠一般圆润雅致,所有的慢板都是云手兰指且歌且行地迷人。时间是潮水,冲洗去音色里一切的棱角,听过他们再回头听壮年钢琴家们的名录音,竟然觉得个个都嫌手重。这样的美妙,不是如今的年轻钢琴家们轰鸣几首李斯特或者滥情一下肖邦能比得了的。
而Leslie Howard,他是过世的Ronald Smith的朋友,为了纪念Smith而演出的那首曲子虽然艰深得他也只是勉强能支撑住架子,作品本身却满是金铁交鸣的深沉辉煌,流光溢彩,我甚至因在脑海里看到瑰丽无比的焰火而几近晕眩。
这首作品叫做‘独奏钢琴交响曲’,作者查尔斯-瓦伦廷.阿尔坎(Charles-Valentin Alkan)。好像国内偶尔翻译成阿尔康。。
-------------------------------------------------------------------------
正是因为这场演奏,我开始寻找关于这个阿尔坎的网站。而越是在网上为数不多的资料里搜寻,我就越惊奇:
阿尔坎其实不姓阿尔坎。他的家姓是Morhange,阿尔坎是他当小学校长的犹太父亲的名字。他家里五个小孩,三个在极年幼时就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另外两个后来都成为巴黎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妹妹和弟弟都在十几岁的稚龄拿到欧洲顶尖钢琴比赛的大奖。从他的父母都没有音乐背景这点看来,简直让人怀疑这家人的孩子都是被音乐之灵附身的。
他的‘电话号码’是1813-1888,熟悉西方古典艺术史的人会立刻想到和他同时代的那些名字 - 肖邦,李斯特,塔尔伯格,雨果,德拉克洛瓦,乔治桑。这些人,都是他的朋友或者诚挚的仰慕者 - 因为在那个李斯特和塔尔伯格争着要秀谁比较厉害的时代,他们不得不一致同意,24岁的阿尔坎才是当代最伟大的钢琴家。和他们同时代的一位以擅长应付艰深曲目出名的钢琴家布劳(Hans von Bulow)曾经在两个钢琴家尝试失败之后成功首演李斯特的177号谐谑曲和进行曲,却害怕阿尔坎的‘独奏钢琴交响曲’,因为‘那是一场地狱之旅’。而另外一位稍微年轻一些的杰出钢琴家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则这样说,‘阿尔坎是自贝多芬以来五个最伟大的钢琴作曲家之一’。
对于这些我丝毫不怀疑,因为耳朵在那天的演奏里已经告诉我,和阿尔坎的音乐相比,肖邦变成一个自怜自恋的小家庭诗人,李斯特变成一个只会大声叫喊的俗人,而塔尔伯格呢 - 他根本不懂得作曲。这样的评论如果单独放出来是不公平的,但是前面一加上Alkan的名字,似乎就让人容易心悦诚服了起来。
就是这样的一个天才,在25岁的盛年,突然从公众眼皮底下完全地消失 - 他把自己锁在家里,不出门,不演出,极少会客。在31岁的时候他曾复出,但4年之后又重新归山,从此就被湮没在时间里 - 因为他没有学习那个到处公演自己作品的李斯特。阿尔坎生命的最后十五年是在磨练巴赫、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些前辈大师的作品中度过的,现在我大概也只能凭着想象去追寻这个人的演奏了。
有的时候的确是为阿尔坎感到不平的 - 总觉得凭他的才能和音乐,就算不能比肖邦和李斯特更出名,也应该起码能像弗雷(G. Faure)、普兰克(F. Poulenc)或者布里顿(B. Britten)那样在一般钢琴学生的repertoire里占一个不大不小的位子。但是,要归罪,最后大概还得归罪到他自己的古怪脾气上面 - 起码,沦落到整个滨海图书馆只有一本钢琴谱和不超过5张CD的地步,实在是忒惨了些的。就是这些极其有限的资料,还看来看去都是那几个人:菲利普公司的John Odgon,Appian的Ronald Smith,Hyperion的Marc-Andre Hamelin,NAXOS的Laurent Martin,没了。去翻了一下CD指南,更老版的一些录音简直就完全绝种 - 总是说幸好一直都有一些人在推行阿尔坎的音乐,可这是多么少的‘一些’啊,和世界上钢琴家的总数相比,感觉完全近乎0的比率。但是,却又觉得很开心的感觉 - 毕竟这还不是等于0的比率啊。当年如果不是门德尔松致力于巴赫作品的公演,我们今天可能也一点不会记得那个曾经被人比作大海的‘爸爸’,所以,我也应该对阿尔坎有信心的,毕竟那天在音乐会现场的800个观众里,至少会有一个两个像我这样被阿尔坎打动的吧?
时间是不公平的,它给了李斯特这样的盛名,而多少忘记了阿尔坎;但时间也是相对公平的,阿尔坎毕竟是那些可能被湮没已久的天才里更幸运的一个。他的音乐本身是超前的 - 和他的浪漫派同辈相比,那些充满了印象派瑰丽变幻色彩和现代派左冲右突节奏的曲子超前了起码50年,但是那样骨子里的深沉和激情却是不折不扣的浪漫派。也许和他的犹太血统不无关系罢,犹太人在近代是以那些辉煌的小提琴家出名的 - 从海菲兹到帕尔曼,再到一半犹太血统的美国当红炸子鸡Joshua Bell - 也许这样的辉煌,从19世纪开始,就已经露出端倪了。
不管怎么说,在我还有精力弹琴的时候得知了这样的一个天才,是值得高兴的 - 以后的曲目,又多了一些可以拿来吓唬人的小曲 :) 希望他的名字不要被重新湮没下去吧。
-------------- F. Bacon, 'Of Beau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