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格列卫 01年正式进入临床一线,13年专利权到期,在美国国内又延期到了15年。
虽然眼下需要变革的地方很多,但良心医药公司的合法权益也是需要保障的。
不过单说格列卫(Imatinib),其实诺华制药 (原Ciba-Geigy制药)担负的更多是 临床试验和大规模市场化的投入及失败的风险。(当然了,他们的功劳也毋庸置疑,也自然而然的享有了市场带来的回报)
研发层面是几代科学家和来自Ciba-Geigy制药的尼古拉斯·莱登的功劳。
费城的两位科学家 诺维尔 (宾大教授)和亨格福德 (癌症中心)于1960年首次发现了癌症细胞中存在着染色体变异,并命名为“费城染色体”,22号染色体异常变短的现象。
1973年,芝加哥大学的遗传学家珍妮特·罗利确认了费城染色体的形成机制来自于染色体易位。
综上,染色体异常是引发癌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完全打开了一扇大门。
之后,科学家们逐步发现,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因为易位而产生了一种致癌的BCR-ABL融合基因。
这个融合基因会导致ABL所拥有的酪氨酸蛋白激酶过度活化,从而引起细胞失控性增殖,以及过量的未成熟白细胞产生和积累,而这正是慢粒白血病的标志。
至此,费城染色体导致慢粒白血病的作用机制已基本阐明,总共花了二十多年时间。
下一步就是需要找到药物,选择性地抑制ABL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异常。医药公司的财力和人力在此时就可以排上大用场了。
1986年,Ciba-Geigy制药公司的尼古拉斯·莱登,便领导小组找到了化合物STI571,又名伊马替尼(imatinib)。
这就是“传说“中的靶向治疗。
然而Ciba 公司觉得此药的市场太小和盈利空间太低,并不愿意进行临床试验。
科学家们并不愿就此放弃。
1993年,美国俄勒冈健康和卫生大学的肿瘤学家布莱恩·德鲁克,联合莱登,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肿瘤学家查尔斯·索耶,独立开始了前期临床试验。
另一方面,1997年,Ciba 公司合并了其他公司,成立了现在所知的诺华。
在德鲁克的游说下,诺华终于在1998年开启了I 期的临床试验,因试验结果甚好,终于在2001年进入临床一线。
不久之后,诺华就开始了规模化生产格列卫。
为表彰费城染色体的发现和机制阐明,诺威和罗利分享了1998年的拉斯克医学奖(亨德福特早逝与此无缘)。
而在格列卫筛选、验证和临床上做出卓越贡献的三位科学家莱登、德鲁克和索耶,分享了2009年的拉斯克医学奖。
(以上截取自【SME】公众号)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