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1. “高山流水”的本意并不是一首曲子,只是一个故事。只是说钟子期听到俞伯牙弹琴,俞伯牙先弹了一段,钟子期说这段说的是高山吧,俞伯牙又谈了一段,钟子期说这是流水吧,俞伯牙就认为钟子期说对了他所弹的曲子的意思。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敷衍而成了高山流水的曲子,却不是俞伯牙的本意了。
然而这个故事表现出了中国音乐的第一个特征,那就是,高明的乐师试图赋予他们的音乐一种文学性的形象。这种观点,和瓦格纳是很像的。瓦格纳就认为剧中的音乐就应该理解并诠释剧中的文学形象。这是乐师的音乐。纯音乐。真正懂音乐人的音乐。
2.“广陵散”不是嵇康所作的,嵇康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音乐家。事实上民间大量古乐是离不开文人的赏玩的。他们弹奏,他们创作,他们试图赋予音乐一种哲学和政治的意义。其中有些比较懂音乐的,比如嵇康,可以直接用音乐表达。然而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是专业的乐师,所以有时候借助于词。
词一开始只在文人间流传,后来词的影响扩展到民间。这时候词开始分裂。文人继续以词抒意,继而把词作为了一种文学体裁尔和音乐无关。同时,老百姓有时候并不要那么深奥,于是就有了曲。但是无论是词还是曲,对于纯音乐的打击就好比是流行歌曲对古典乐的打击。
这又带出了中国音乐的第二个特征,带歌词的音乐。西方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是由五十年代的摇滚开始的,摇滚的核心在于歌词。歌词音乐的竞争力在于歌词,只要歌词写得好,歌词音乐对于大众的吸引力高于需要一定的音乐素养的纯音乐。所以我一向的看法是,之所以中国没有好的完整的纯音乐体系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在纯音乐形成一定的影响之前,就有了能写好歌词,而且愿意写好歌词的人。(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所以,曲子和词是分不开的,甚至于,唱词的水平高低,超过了曲子的水平高低,成为衡量音乐的标准。所以,很多曲子失传了,然而曲词还在。
这是一个中国文化的问题,如果要谈前因后果,可以写一本书的。
3.上面两种之外,还剩下的就只有宫廷贵族音乐了。这种形式在西方是影响古典乐的绝定性因素。然而在中国,由于皇帝,贵族和大臣们往往不是出身高贵,他们的欣赏口味是不高的,所以无足轻重。少数几个懂音律的皇帝也被人们在政治上否定。
华乐和中国历史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注意到以下的一个事实:
纯音乐的高峰期是在所谓东周列国和魏晋风流时期和,那是一个讲究门第和贵族的时代。自从唐开始确立科举制从而使得上下阶层开始流动之后,有歌词的音乐开始成为主流。.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