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家有儿女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 | 树形列表
说说我家作为家长,跟校园霸凌斗争的几件事
<<始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末页>> 

霸凌行为如果总是忍受和躲避,总有一天会变成个大的刚在刷的一个新闻,广东韶关一名6岁的女童在学校被一名六年级的男生泼开水,导致脸上、胸口、大腿多处严重烫伤。一年级的小妍在学校装开水时,发现水比较烫,就想着要倒掉。旁边一个六年级的男生说帮她倒,结果小妍把水递给他后,他居然就把开水从她头上正面倒下来。

男孩恶作剧惯了,欺负低年级小朋友欺负惯了,一直也没被管,这次就出了刑事案件。

有些霸凌事件其实已经在法律边缘游走,属于任由发展,只会变本加厉的范畴。所以对于那些鼓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和事佬和政治正确者,我不太认同。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Erencie (10-20 17:29, 4 weeks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1楼

这个群里讨论比较多的是暴力上的霸凌如果孩子面对精神霸凌,大家有何良策?排挤、嘲笑、贬低,这些。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Erencie (10-20 17:34, 4 weeks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2楼

(引用 Erencie:这个群里讨论比较多的是暴力上的霸凌如果孩子面对精神霸凌,大家有何良策?排挤、嘲笑、贬低,这些。 )一样可以跟校方投诉我前面也写了女儿上中学以后,面对的更多是言语霸凌。也转发了一个新闻:女儿上中一以后,遭受男同学长达9个月的言语霸凌和羞辱,爸爸反复跟校方和MOE投诉,并没有很好的解决,霸凌还在继续,最终爸爸报警,让警方到学校调查。 那个不知道后续如何。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凡人 (10-20 18:36, 4 weeks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3楼

(引用 Erencie:这个群里讨论比较多的是暴力上的霸凌如果孩子面对精神霸凌,大家有何良策?排挤、嘲笑、贬低,这些。 )早报给的建议:避让、取证、不要落单、求助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10412-1138889?amp

本地又见校园霸凌。近日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中学男生疑似被霸凌的视频,引起热议。上月义安理工学院的校园霸凌事件也在本地激起一番讨论。

全球范围内,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如何正确应对校园霸凌?

什么是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当中,对受害者身体、心理造成创伤的攻击行为。校园霸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让孩子厌学、厌食和不愿沟通。更甚者会孩子构成心理阴影,影响人格发展。

校园霸凌的类型
校园霸凌不只包括身体上的殴打,更有言语霸凌、关系霸凌等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校园霸凌发展成网络欺凌,有些霸凌甚至是无意识的。

(1)肢体霸凌: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包括拳打脚踢、掌掴拍打等。

(2)恶意破坏财物:毁掉作业、藏书包、弄脏衣服和撕书本等个人物品。

(3)言语霸凌:在语言上羞辱,包括取绰号、辱骂、嘲弄、威胁和恐吓等。有的言语威胁和恐吓也伴随着敲诈和强索金钱或物品等勒索行为。

(4)关系霸凌:霸凌者通过说服一群人,共同排挤弱势受害者,让受害者被排挤在团体之外,或切断社会关系。关系霸凌也牵涉到言语霸凌、散播不实谣言以及离间小团体成员等。关系霸凌非常常见,但却容易被忽视。

(5)网络霸凌:网络霸凌速度快、渠道广,霸凌者通过简讯、社交媒体和游戏等媒介散播谣言、中伤他人。霸凌者除了会直接将羞辱语言发送给受害者外,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发黑函,发布受害者的负面内容和私人信息,或散播谣言,诬陷受害者考试作弊等。

(6)性霸凌:对受害者的性、身体部位评论或讥笑,散播与性有关的谣言以及身体上的侵犯行为。

文化教育学者蔡志礼博士指出,在网络上散播谣言攻击某人,特别是指名道姓的攻击可以称为“热霸凌”;而“冷霸凌”行为是聚集几个同党,不需要辱骂和肢体攻击,对受害者冷漠以待,不让受害者参与他们的日常活动,比如用餐时间有意识地忽略受害者,称为冷霸凌。

教育部:对校园霸凌零容忍
霸凌行为屡见不鲜,在肉体和精神上都能给受害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

教育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孙雪玲早前在女性发展问题对话会上强调,在学校教育中,须对校园霸凌零容忍。若发现校园霸凌行为,学校须妥善实施纪律处分,并让学生从实践中吸取教训。

除此以外,教育部也在2019年的国会辩论上表示,严厉看待霸凌事件。若教育部接到任何学生被霸凌的投诉,必定会及时调查,并给予受霸凌者辅导,并对霸凌者给予纪律处分。

校园霸凌的正确应对之道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陈英泰副教授指出,校园霸凌事件牵涉到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包括霸凌者、受害者、双方家长、班级教师、课程辅助活动教师、校长、受害者的班级同学和课程辅助活动同学、心理辅导师和权威机构等,他们应协作来解决校园霸凌的问题。

(1)受害者

在学生遭到霸凌的当下,文化教育学者蔡志礼博士说,正确的应对方法是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学生要尽可能和比较要好的同学一起走,不要落单,让霸凌者有所顾忌。学生在落单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帮助,比如告诉霸凌者,他们的行为已经被闭路电视录下来,让霸凌者有所顾忌。不过,在没有闭路电视的情况下,受害者可立刻给同学、老师或家长拨打电话,告知他们霸凌行为的地点和具体情形。受害者若发现旁边有更多的同学,也可以走过去。

孩子们应学会怎么保护自己,在被霸凌时,受害者应想办法赶快离开现场,如果对方进行辱骂,不要和他们去吵架。同学们甚至可以收集证据,用手机录音,当然在录音时尽可能不要让霸凌者知道。如果没有录音证据,受害者在向老师报告被同学欺负时,老师会误以为受害者多心,他们只是小打小闹的开玩笑。

蔡志礼博士说,学生遭受霸凌后,应勇敢向学校老师报告,揭发霸凌者的身份、事情的前因后果,让老师去关注霸凌事件。学生也应告诉父母、亲人和信任的人被霸凌的情况,以制止之后遭受更严重的霸凌。

学生也应重视心理的防卫,不要因为被霸凌就过度伤心、害怕。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还可以制定积极的目标,并努力实现,积攒正能量。

尽管大部分的受害者在霸凌事件中是无辜的,但是受害者也应反省自己平时的待人处世。

(2)霸凌者

陈英泰副教授指出,校园霸凌的部分问题来自于霸凌者认为霸凌是没问题的。他们需要多方面的教导,来改变思想行为作风。

(3)受害者的班级、课程辅助活动同学

陈英泰副教授指出,当霸凌事件发生时,班级、课程辅助活动的同学不应只是袖手旁观。他们可站出来制止霸凌者,防止霸凌行为恶化,并鼓励受害者,给予受害者支持。同学也可向老师报告霸凌事件。不过,陈英泰副教授也提出,很多同学会选择沉默,不向老师报告霸凌情况,其中一个原因是害怕被贴上爱打小报告的标签。

(4)教育工作者

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部从今年起采用升级版的品德与公民教育 (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CCE) 课程,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网络健康教育。学校也会建立“同侪互助”(peer support)的文化,鼓励同学之间互相支持,建立融洽的班级氛围,并让同学意识到班级文化不支持校园霸凌。

陈英泰副教授指出,老师可更为关注学生的情绪状况,在平时的教育中向同学灌输心理健康的重要。教师应将校园霸凌扼杀在摇篮里,在日常教学中就可向学生科普校园霸凌的危害。

蔡志礼博士指出,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播放有关霸凌的视频时,切入点很重要,须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信息。如果学生在观看后都讨厌霸凌者,或认为受害者很可怜,了解到霸凌可能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视频教学就是成功的。

蔡志礼博士说,教育工作者应从源头着手,防范于未然,依赖闭路电视的记录而过后处罚霸凌者为时过晚。校长和教师平时可找机会和学生谈心,让学生了解玩闹和霸凌的界限。很多学生可能把一些行为和无形中语言的攻击当成普通的玩闹,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犯了严重的错误,已经越过了底线。教育工作者平时应呼吁学生要尊重同学。

蔡志礼博士说:“教育工作者对霸凌者的惩罚措施应恰到好处,取决于霸凌行为有多严重。须根据个案、学生的状况和家长的立场,站在保护孩子的立场上,给予很公平的处罚,一般这种处罚都不会很严重。教育工作者尽量不要报警,以防学生留下案底,成为终生污点,因为校园毕竟是教育场所,更多的是要开导学生。学生也需要时间改过,教育工作者须监督学生的行为表现,看学生能否慢慢走上正轨。但是无论是什么处罚措施,一定要让施暴者意识到他的行为是不被学校和社会所接受的。”

(5)心理辅导师

蔡志礼博士说,由于一般的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辅导训练,所以教师在和双方家长面对面沟通时,可以请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出马。家长有可能会觉得老师会偏袒学生,但心理辅导师受过专业训练,所以家长会更信服辅导员的话。老师可以从旁协助,但不应该肩负重任。

陈英泰副教授指出,校园霸凌可能会导致受害者产生严重的精神遗留问题,比如自残、厌食、厌学等行为,这时,家长和学校须寻求校外心理辅导师的帮助。

(6)霸凌者的家长

陈英泰副教授指出,家长应向孩子传达尊重其他学生的价值观,如不要嘲笑其他学生的外表、残疾等特点。如果有足够多的尊重,就不会有动机去霸凌其他学生。

蔡志礼博士说,由于家长教育的欠缺,校园霸凌的问题其实也出在父母身上。一些家长对孩子的霸凌行为有各种各样的极端反应,比如把孩子大骂或大打一顿、对孩子骂粗话以及不管不问等。新加坡应重视、推动家长教育,父母也要不时的提醒自己,比如跟孩子用这种方式说话会不会有偏差。

(7)受害者的家长

家长平时应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关心,多观察孩子是否有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找出是否和校园霸凌有关。

如果孩子卷入校园霸凌事件,家长不要给孩子贴上软弱、承受能力差和不敢还击的标签。

可以耐心向孩子了解被霸凌的前因后果,安抚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关爱,鼓励孩子强身健体。

转校不是长久之计,转校生需要时间适应新学校的生活,可能也会遭到新学校同学的欺凌。陈英泰副教授指出,受害者尽管转校,之前学校的霸凌者也能通过社交媒体侮辱受害者或散播谣言,新学校的学生可能会看到这些负面帖子和评论,对学生的印象转坏。

陈英泰副教授说,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而教师和家长很难进行干涉。当学生看到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时,如果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可能会受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去效仿视频中的霸凌行为。由于很多社交媒体是匿名制的,很难辨别霸凌者的身份,虽然管理人员撤除帖子,霸凌者可能还会重犯。

校园霸凌是全球范围内的问题,完全杜绝校园霸凌依旧任重而道远。一味谴责霸凌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校园霸凌的源头出发,教育部、家长甚至整个社会应更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确保孩子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成长。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凡人 (10-20 18:41, 4 weeks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4楼


<<始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末页>> 
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家有儿女 | [刷新本页]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