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创业求职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 | 树形列表
成功的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观halloput贴有感并同晒收入
<<始页  [1]  2  3  4  下页>  末页>> 

成功的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观halloput贴有感并同晒收入观halloput兄热贴几周,感觉现在也许到了新开个贴的时候吧,赶着周末先起个头,有了halloput兄铺垫,也不会被人觉得是炫耀贴了,呵呵。

首先介绍下自己,工科MASTER,3年半工作经验,500强manager,一年总收入大约在120K SGD左右,不包括全家的医疗福利。另外公司提供深造机会,灵活工作时间,Home office等福利。

起这个贴,是在读了Halloput兄贴后,认为这样的成功很难被复制。机遇,个人能力,大环境,种种的因素都在起着他们的作用。也许很多人都说一个人要靠自己的时运,但我觉得时运这种东西,和彩票有点类似的。我想很多朋友都会多少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自小都是佼佼者,拿了奖学金到新加坡,为何自己离自己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我想这贴主要例举几点个人感觉可复制的经验。远谈不上成功,职场路途漫漫,不混上十几二十年屹立不倒,何谈成功?

1. 过硬的专业技术并保持自己的专业。如果你的专业技术达到了一个企业部门缺了你一个方向就做不了,而且短期内找不到人来做,那么恭喜你,在这个部门可见的未来,前景是光明的。拿我来讲,我的硕士论文方向选择的不是大众化的方向,而硕士毕业宁可薪水低些也仍然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对口的去处。3年之后,大企业需要这个方向的技术带头人,自然就找到了我。

2. 广泛的人脉。我现在的工作,是我们公司本部一个senior director级别的人推荐的,这个人我和他认识了2年,我认识他是通过一个我认识了3年的牛校的faculty,我认识那个faculty是通过合作了4年的校友,而我认识这个校友,则我自己主动给他发的email探讨技术。不可能我能够在4年前的学生时代就预料到这个关系能有现在的结果,所以随时拓展自己的人脉其实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大家都是知道世界任何2个人之间只有6个人,这个是事实。我们公司CTO认识我,他认识美国商务部长,商务部长自然认识美国总统。很简单的一个关系。

先说这么多,如果诸位有兴趣我就继续写,如果大家不喜欢,我也就不贻笑大方了。毕竟我自己也不知道这些经验是不是普适大家。
[xjp (3-8 17:5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楼

来学习学习的确人脉很重要,多跟人打打交道没有坏处。

楼主请继续!:)
[天一北 (3-8 19:0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楼

搬个凳子来学习LZ加油写呀=D[平凡就是幸福 (3-8 21:3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楼

登陆顶!顺便给自己留个位, 学习学习 :D[aspernet (3-8 22:1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楼

续贴:一些更多的例子和经验3. 每个人都能遇到一些成功人士,我也不例外。从他们身上,我观察到一个成功的共性,就是积累。一位师兄,从大学开始钻研证券近10年,历经过失败,大熊市,负债累累,到东山再起,到2006-2007年日进斗金,最后07年底功成身退,十年磨一剑,成功完成了原始积累,这辈子吃银行利息也比我们大多数人收入高。

其实很多朋友不知道如何积累。很多朋友算的是这么一笔账:平均2-3年不换次工作,平均可以增加1/4的收入,假设毕业22岁,起薪2500,那么我在32岁的时候跳槽4次,大概是6000左右的薪水,还可以。这样42岁就有12000了吗?对不起,大多数人这辈子的薪水就停在了6000这个档次上。为什么呢?缺乏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有个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一个角色从入门到精通到大师级别,一般各是1年,5年和15年,这就是为什么学钢琴要4岁开始学,到18岁上下才能崭露头角。专业工作也是一样。一个谁都可以做的工作,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了薪水是肯定不会高的。那么少部分才能胜任的角色,才会有更高的回报。而一旦在一个角色上少于5年的锻炼,做到精通非常困难。有朋友觉得自己做了五年技术就可以去申请PM了,可是那个时候发现所有PM职位要求都是有PM经验,所以大多数工程师一辈子还是工程师,变变title而已。原因很简单,跳槽太频繁而缺乏了一个领域知识的积累,达不到这个领域PM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这个积累是经验,专业技能,更是人脉。

最后拿我自己来说,个人认为现在自己仍然是在积累的过程当中的,不过应该有了个好的开头吧。我从涉足自己这个专业领域到现在,一共是4年出头,现在我是这个领域国际专业组织的member,参与制定相关国际标准,参与编写出版专业书籍。而我如果回到2年前的2006年,这些事情全都是开了个小头,而且没有时间的积累和坚持,完全没有可能直接参与到这些事务当中。而我如果master毕业后选择一个更多钱的offer去了一家英国银行,现在估计天天担心被裁,同样另外一个跳槽去四大投行做PM的机会在一年前摆在我面前,现在结果是那家投行已经关门大吉。我的妈妈说我是运气好,大家觉得呢?

发现这个话匣子一打开好像很多可以讲。第一份工作的选择,职位的选择,找工作的方式,为自己在公司寻找合适的定位,等等,有时间慢慢讲吧。以上个人的经验均来自于专业性较强的跨国公司,肯定不会适合所有企业。不当之处还望诸位朋友指正。另外我也当然相信很多跳槽机会是挪活人的情况,我要说的只是频繁跳槽的坏处而已。
[xjp (3-8 22:3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楼

(引用 xjp:续贴:一些更多的例子和经验3. 每个人都能遇到一些成功人士,我也不例外。从他们身上,我观察到一个成功的共性,就是积累。一位师兄,从�...)多打个字,应该是:平均2-3年换次工作新手上路,怎么编辑已经发的帖子啊?[xjp (3-8 22:4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6楼

(引用 xjp:多打个字,应该是:平均2-3年换次工作新手上路,怎么编辑已经发的帖子啊?)欢迎分享成功经验!跳和不跳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很高兴看到这样好的分享。

不好意思,华新的贴子没有自我编辑功能
[大象 (3-8 23:4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7楼

(引用 xjp:续贴:一些更多的例子和经验3. 每个人都能遇到一些成功人士,我也不例外。从他们身上,我观察到一个成功的共性,就是积累。一位师兄,从�...)登陆支持!希望大家多来交流一下经验,成功的,失败的,等等 ^_^第一份工作的选择,职位的选择,找工作的方式,为自己在公司寻找合适的定位

楼主可以快点写吗?最近快要毕业找工作了,可是却觉得有点迷茫,希望多可以学习前辈的经验!
[榆钱 (3-9 0:0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8楼

(引用 xjp:续贴:一些更多的例子和经验3. 每个人都能遇到一些成功人士,我也不例外。从他们身上,我观察到一个成功的共性,就是积累。一位师兄,从�...)有道理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aspernet (3-9 9:1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9楼

(引用 天一北:来学习学习的确人脉很重要,多跟人打打交道没有坏处。 楼主请继续!:))冒着被公司网管抓的危险,顶顶顶!!写得太好了。同感,同道。[longman (3-9 10:2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楼

冒着被公司网管抓的危险,顶顶顶!!冒着被公司网管抓的危险,顶顶顶!!
[longman (3-9 10:2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楼

续贴二:如何开始准备找什么工作蛮怪的题目吧,呵呵。

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几乎是不可能有人会手把手教你怎么找,而且大多数有主见的朋友就算有人这样也不会听。过去的经验,看着周围的朋友,发现一些不大容易注意到的找工作的误区。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就算找到了工作开始上班,也觉得自己深陷泥潭,举步维艰。

第一个误区就是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工作,只要有地方要且钱多就行。第二个误区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有什么特长,造成不断转换自己的职责,经验得不到积累。第三个误区是找工作的方法就是撒简历找推荐目的是广撒网没有针对性。第四个误区是不能清晰看清楚大公司和小公司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判断哪个更加适应自己。

这四点我花两个帖子说吧。首先是第一点,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很多朋友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因为主观上觉得自己是被选择的雇员。事实上,工作永远是个双向选择,经济再不好这个规律也不会变的。本科毕业一般专业性比较有限,我自己本科毕业的时候也找到几个工作,其实唯一一个R&D也是testing的,所以我个人觉得想从事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还是建议至少读个master。根据自己的master thesis寻找合适的职位,就是个事半功倍的举措。拿我自己来说,我在写thesis之前发出的申请二十来个,最终只拿到1个offer,写thesis之后,针对性强了很多,就申请了5个职位,却拿到了2个offer。应该说经过master的学习,在高等教育阶段接受了6年左右的专业训练,如果还不能找到一个对口的专业工作,只能说是找工作的方法问题了。

第二点主要问题来自于追求热门专业,金融会计管理信息技术,忽略了自己的爱好。一个师妹,大学读了第二年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工科专业并不喜欢,马上就去读了自己喜欢的第二专业,是西方艺术史,别人看来又冷门又没什么钱途。毕业以后,去英国继续深造硕士学位,拿到学位之后去了一个非盈利性组织做了一段时间志愿者去世界各地保护文物,因为这个经验申请到了一个相关的奖学金现在在牛津攻读西方艺术史博士,她的未来需要为找份工作担心嘛?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她翻译的几本书的稿费分成,恐怕就可以满足日常需求了。这点我要说的是,选择自己的喜爱的专业,哪怕是冷门的,存在即为合理,越冷门的专业供需越是不平衡,越是无人撼动你的饭碗。

回头继续谈第三点和第四点,先谢过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xjp (3-9 11:4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楼

(引用 xjp:续贴二:如何开始准备找什么工作蛮怪的题目吧,呵呵。 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几乎是不可能有人会手把手教你怎么找,而且大多数有主见的朋...)感觉这位大哥说的话还是比较实际和诚恳支持支持[吴克群 (3-9 12:2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3楼

搬个小板凳,努力来学习~楼主加油写~[风起小竹 (3-9 13:1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4楼

(引用 xjp:续贴二:如何开始准备找什么工作蛮怪的题目吧,呵呵。 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几乎是不可能有人会手把手教你怎么找,而且大多数有主见的朋...)赞这篇[Dianalin (3-9 16:5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5楼

学习。[留名 (3-9 19:1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6楼

续贴三:撒简历?大公司?小公司?大多数朋友,其实也不是绝对多数,找工作是依靠自己发简历,或依靠自己认识人的内部推荐。所以很多朋友认为就是广撒简历,大量让朋友递交简历就能解决问题。一般经济好职位多的时候,确实如此,经济不好职位少有时候几个月下来还是无济于事,就算找到了职位,也不够理想——同样在经济好的时候,有时候几个offer都觉得不是最满意。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最大的原因就是撒了太大了。很多朋友简历申请A公司A职位是一个简历,B公司B职位也是一个简历,因为每天要发10份,那么怎么可能一个个仔细修改呢?更别提一个个写cover letter了。大家知道,你的CV和CL是让你获得面试的关键,当CVCL无法取悦未来的老板和HR的时候,还能指望拿到面试么?连你自己都没有为申请的职位专门修改过你的简历,这个简历别人看起来会觉得和他们的职位很相关么?

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别人招的是化工机械,而你是机械工程专业,做过一些化工机械的项目,也做过一些过程控制的东西,如果五五开列出你的项目经验,显然不会把化工机械扩展到七成来得有效吧。同样的,如果你是JAVA的背景,会一些C#,如果别人招C#程序员,如何让你的简历看上去让人觉得你是一个优秀的language independent programmer?这样不是无形之中有了software architect的潜质了么?

第四点是说说大公司小公司的选择。大家知道大公司稳定些,规范些,但企业政治很多,有时候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晋升困难。小公司颇具活力,晋升快速,有时候薪水更多,运气好还有股权,但是你永远无法保证这个公司能活多久,说死就死了,没人会救你,下一步就是自降身价另寻雇主,或者自己重头再来。这个选择其实是很个人的,适合自己的个性最重要。这里我不是给出一个唯一建议,但是个人感觉大公司仍然是多数人的优选。第一个原因,大公司跳大公司容易,跳小公司更是高看一线,但是小公司进大公司,工作经验直接减半,而且还很难进。业界有的是大公司混到中级管理层自己出来创业,或者小公司高薪加股权聘请的,但是很少看见小公司管理层能够去大公司担任同级别职务的。拿我们部门做例子,创业小公司的CTO到我们这里就是个senior manager,一个中型公司director到我们组就是个manager。而我们边上部门一个阿三哥们跳槽去了欧洲一个中型咨询公司直接就是consulting manager起步,是因为在我们公司最junior manager一直升不上去。

这里说的大部分人,不包括一些非常有胆色和见识的朋友,这些朋友无论在哪里都会闪光,都是一个群体的焦点。但我相信大部分朋友并不是这样的人,大家就是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希望这份工作能够支持一个体面些的家。我想大公司更加合适这些朋友吧。

僧多粥少,回头讲讲怎么找大公司职位吧。感谢大家支持顶贴 :)

[xjp (3-9 22:4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7楼

(引用 xjp:续贴三:撒简历?大公司?小公司?大多数朋友,其实也不是绝对多数,找工作是依靠自己发简历,或依靠自己认识人的内部推荐。所以很多朋友...)支持,感谢分享[海川 (3-10 0:1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8楼

牛人们终于都坐不住要出来讲话了首先要说,我觉得lz写的挺好的,比较诚恳的言辞

只是我现在常问,什么是成功呢?成功最终是以钞票来衡量吗?在职场版近期的收入热门帖里,有个很自然的underlying assumption,就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尺,就是你收入多少。

看很多现在很风光的学长学姐回过头来一边讲自己一年赚多少多少(直接impact就是,弟弟妹妹们一看到上百k就立即崇拜的一塌糊涂),一边又讲找工作不要看重钱要按照兴趣看重专业性或不可替代性,这其中的共通性,又有多少在读书或急于找工作的同学有耐心有时间去领悟去体会呢。

我承认我不是个在事业上有雄心壮志的人,我的收入在很多人眼里只是小儿科的水平,我也没有在很短的时间里很快的晋升,但是我和同事和客户相处的很好,不置身于也不谈论各种各样的公司内部的明争暗斗,说话做事问心无愧,尽量做到与人为善 - 这不一定是事业上能进取的成功法则(尤其是在结构复杂的corporate环境里),但是大多数时间这让我感到安宁开心。

要说什么是成功,有钱有事业只是一方面,活的干净,明亮,开心也是一方面。在金钱物质为主的社会里,前者要求aggressive,后者很多时候要求let go,所以我见过的大多数里,很少有人能同时求到两者。

[闻影 (3-10 7:0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9楼

(引用 闻影:牛人们终于都坐不住要出来讲话了首先要说,我觉得lz写的挺好的,比较诚恳的言辞 只是我现在常问,什么是成功呢?成功最终是以钞票来衡量...)楼上说的很好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是有自己喜爱的工作的,如果能够不为钱而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和理想工作应该说是一种幸福。对我来讲,我已经放弃了几个能赚更多钱的机会,无非就是不想累得像只狗,吐着舌头哈气。成功肯定不是以钱来衡量的。事业和家庭都成功才算成功,我自己觉得还差得很远。事业上的成功来说,其实很酸很好说,就是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从小处来说,创业开公司纳税并为社会提供就业,从大处来说,所从事的专业有所突破,有所成就,从而大众能够使用到你的成果,从中收益,这些都可以定义为成功。同样,如果和在事业的成功和养家糊口中找一个平衡点,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成功呢?[xjp (3-10 8:1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0楼


<<始页  [1]  2  3  4  下页>  末页>> 
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创业求职 | [刷新本页]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