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社会百科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 | 树形列表
求助大家关于保险的
<<始页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引用 cy91:我买了两周时候就想退结果没劝回去了 我只是觉得24年太久了 真是脑子进水了 我也是被朋友拉着一起买的 哎)我不是 是自己冲动买了被被朋友硬劝着退了
我是半个老好人 买了就不好意思退 要不是朋友一定要我退 我可能就默默算了

然后我就劝其他朋友不要买
所以现在除了住院险还是裸奔
我觉得年纪轻的时候如果身体好的话不需要买太大保险 等大一点了 经济条件上了再考虑比较好 个人想法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三叶草青青 (11-26 23:5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1楼

(引用 三叶草青青:我不是 是自己冲动买了被被朋友硬劝着退了 我是半个老好人 买了就不好意思退 要不是朋友一定要我退 我可能就默默算了 然后我就劝其他朋�...)越想越愁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cy91 (11-26 23:5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2楼

(引用 我来看你了:保险公司24年可能倒闭不了可他们已经算到了通货膨胀以及你未来支付保费的可持续性。撤吧,赔了就赔了,别纠结了。9000还好了,毕竟不是9�...)还是心疼9000可以买好多东西呢 我就心疼 我到时候问问再说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cy91 (11-26 23:5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3楼

(引用 cy91:就想着24年太久了保险公司倒闭了怎么办)请问楼主的钱是放在银行吗?还是换成现金藏家里?你就不担心银行倒闭吗?银行也是企业,理论上当然会倒闭。至少在新加坡,目前你在任何一家银行的存款,都享有 first 50K 的保险,据说明年会涨到 first 75K。也就是说除非新加坡 game over,否则你的银行存款的一定数目,是受到再保险 cover 的,哪怕银行倒闭。
在新加坡(以及在很多国家),保险也是社会基石之一。所以对于任何在坡开展业务的保险公司的 liability(liability 可以简单理解为 guaranteed 部分的 sum assured,以及 guaranteed 部分的 cash value),都是由其他 reinsurer 公司,以及政府再保险的,并且每年都会接受审核。这个和前面提到的存款保险一样。
哪怕是保险公司倒闭(虽然实际很罕见),你买的保单在相当大程度上不受影响。
实际上,当某保险公司运营不善,99% 更可能发生的结果,是被另一家保险公司收购而不是 trigger reinsurance,包括所有的客户。当这种局面发生时,客户可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 —— 因为权益没有任何改变。
这件事情在新加坡历史上就发生过一次,本地保险公司 Asia Life 早些年经营不善,被另一家保险公司(好像是安盛)收购了。
我想该说的都说完了,反正就两个选择,楼主自己看着办吧。

[NewOriental (11-26 23:5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4楼

(引用 NewOriental:请问楼主的钱是放在银行吗?还是换成现金藏家里?你就不担心银行倒闭吗?银行也是企业,理论上当然会倒闭。至少在新加坡,目前你在任何一...)嗯嗯 谢谢我在考虑一下 24年太久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cy91 (11-27 0:0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5楼

(引用 cy91:嗯嗯 谢谢我在考虑一下 24年太久了)实在不想要这个保单的话,如果我是楼主,我或许会这样考虑:如果只交了一年,那我就当损失了两千块;
目前已经交了 4 年了,断掉的话损失的有点多(损失 6.5K 左右),那我就当给自己存了一笔退休金了。反正我不在这里存退休金,那我也得在别的地方,以别的方式积累退休金不是?
如果国内单位另有退休金,那我也只好想着把退休金多补充一点了。
楼上好几个朋友已经说了,你这个保单额度也不大,每年就两千多,无论哪种决定,涉及数额都不大 —— 现在断掉,也就损失六千多,12 年交完也就两万多当补充了退休金,值得你愁白了头般的纠结么?
[NewOriental (11-27 0:0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6楼

(引用 cy91:嗯嗯 谢谢我在考虑一下 24年太久了)而且你没看隔壁就有人询问国内的亲戚要跑来新加坡买人寿保单的事儿呢你说为啥国内的朋友还要跑过来买?无非就是觉得新加坡的产品相对国内的产品有优势,并且新加坡政府更靠谱而已。
既然跑过来买,考虑的额度肯定不止你学生时期买的这种一年两三千块的。
人家不担心自己不在新加坡各种尴尬么?人家不担心新加坡的保险公司倒闭么?
有这许久纠结的精力,不如在工作上稍微努努力,这点零钱不是分分钟就赚回来的么。
[NewOriental (11-27 0:1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7楼

(引用 NewOriental:实在不想要这个保单的话,如果我是楼主,我或许会这样考虑:如果只交了一年,那我就当损失了两千块; 目前已经交了 4 年了,断掉的话损失...)好的 谢谢你的建议啊因为当时和我说的就算我回国 到期了会转到我中国银行卡里 感觉没那么容易 谢谢你和我说这么多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cy91 (11-27 0:1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8楼

(引用 三叶草青青:我不是 是自己冲动买了被被朋友硬劝着退了 我是半个老好人 买了就不好意思退 要不是朋友一定要我退 我可能就默默算了 然后我就劝其他朋�...)哈哈哈 你朋友真好我当时也是脑子发热买了 中途想退好几次 都被劝回去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cy91 (11-27 0:3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9楼

(引用 cy91:好的 谢谢你的建议啊因为当时和我说的就算我回国 到期了会转到我中国银行卡里 感觉没那么容易 谢谢你和我说这么多)不要太担忧到期钱的问题回国之前一定不要把新加坡这边的银行账户全部关闭,至少留一个银行账户在这边,方便以后的资金周转,如果你打算留着这份保单,那么到时候到期的时候至少这笔钱可以打进你在新加坡的银行账户里,切记!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空气x泡泡 (11-27 8:4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0楼

(引用 x4:储蓄保险一直都属于非必需品的存在,如果真想强制储蓄避免经常剁手优先考虑短期一点的, 不然如楼上所说,大多数投资储蓄保险前几年的保�...)赞小五,同为AIA经纪愿意讲真话某些经纪真心恶心![甲乙丙丁阿阿阿 (11-27 9:0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1楼

给楼主一个建议,其实断保并不是很可怕比如你现在交的九千多块钱只能1/4取出来,就是2千2百50,损失6千7百50。但你已经止损了。
而如果继续交还要交2万7千元,损失比较6千7百50,楼主是不是还想投入更多的2万7千元。
那个轻那个重,楼主自己要掂量掂量,要多付这么多钱买个自己都不要的保险,值吗?
[不理你可以吗? (11-27 9:2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2楼

(引用 NewOriental:听楼主描述,应该是买的 AIA Smart Growth (II) 产品。1. 这类定期储蓄保单的特点之一,就是只有持有到policy maturity 才能让 potentia...)好详尽有几个疑问:
1. 如果回国了钱怎么弄过来?每年/月从国内转过来估计利息还不够汇款的手续费。如果提前一次性汇大笔过来放在活期里赚giro,那几十年因为存活期损失的利息也很可观。
2. 到期了需要本人办理把保险金转回银行户口的手续么?还是自动的。
3. 无论在本地户口有什么操作平台(比如有网银或者app),估计24年后基本都过期/过时了。到时候想把钱弄回国内,当时开银行账户的护照或者其它证件早过期了,肯定本人还有飞回新加坡,甚至可能飞过来都不那么容易办妥。
4. 也是总重要的,既然是储蓄保险,应该是赔付死亡重疾类的。在国内如果真的出现病重的情况,可以拿国内医院的诊断claim保险么?还是必须要在新加坡的医院?
[Freki (11-27 9:3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3楼

(引用 NewOriental:谢谢谬赞,我是 AIA 的经纪。很多朋友考虑储蓄保单的意图,和楼主的初衷一样:每月有闲钱,放在银行几乎没收益,而且还可能忍不住随便花�...)被忽悠买了ILP的来给良心经纪点赞买了大概四五年了,简直就是个鸡肋放弃可惜留着也没劲唉。。[小馋牛 (11-27 9:4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4楼

(引用 不理你可以吗?:给楼主一个建议,其实断保并不是很可怕比如你现在交的九千多块钱只能1/4取出来,就是2千2百50,损失6千7百50。但你已经止损了。 而如果继...)没看懂。继续交还要交2万7千元就相当于全部损失掉了吗?如果事儿这么简单我看楼主也不必纠结了吧。上面不是有经纪分析过了楼主买的产品不是那种坑,最后是能拿回来并且有一些收益的只是时间比较久就像一个超长期的存款,所以楼主纠结。[天连雪飞 (11-27 9:5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5楼

(引用 天连雪飞:没看懂。继续交还要交2万7千元就相当于全部损失掉了吗?如果事儿这么简单我看楼主也不必纠结了吧。上面不是有经纪分析过了楼主买的产品不...)不是损失掉了,而是指这2万7千元的机会成本就这么压给了AIA,没有了楼主这2万7千元如果做一些好的投资,可能有更高的收益。可能这些收益可以完全盖过他的损失。[不理你可以吗? (11-27 10:0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6楼

(引用 Freki:好详尽有几个疑问: 1. 如果回国了钱怎么弄过来?每年/月从国内转过来估计利息还不够汇款的手续费。如果提前一次性汇大笔过来放在活期里赚...)楼上问的问题更是详尽啊。1. By right 保费都是年付(如果月付,总保费比年付要高 5% 左右)。有些保险公司提供 Future Premium Deposit Fund,比如你一次付 3 年的,保险公司扣掉 1 年的钱,剩下的两年放在 FPDF 里,明年再扣一年的。省你一点麻烦,同时给你一点比银行好不少的利息。所以回国前一笔付清所有保费也是个可以考虑的做法。
至于钱怎么弄过来的问题,basically 场面上的说法是你自己想办法。目前国内外汇管制,当然不像前几年那么方便,但中国毕竟不是朝鲜,大家总是各有各的办法。以我周围的客户的情况来看,如果是每年交几千,或者一两万新币的那种,用目前的汇款额度就可以了(当然换汇目的你不能写买保单了,可以写别的比如旅游啥的)。这种小额度基本不会被查。或者找个朋友换一点,毕竟额度不大,都好办。
对于大额保单(每年十几万,甚至上百万保费的),这些高净值人士,既然那么富有了,基本都有自己的办法,而且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不会在乎一些手续费,汇率损失等等。通常我们不替他们操心这一点,他们自己就能搞定。

2. 目前保险公司给客户的钱(理赔或者到期,或者断保)都是以支票的方式寄给 policy owner(可寄到国外地址)。支票上写着 policy owner 的名字。客户拿着支票随意投到自己名字开户的银行。目前中国因为外汇管制,新出的政策是不可以兑付保险理赔支票。在我看来这个政策是暂时的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毕竟人民币要国际化)。在目前的管制政策下,有几个方式:1. 客户在新加坡,或者在其他非大陆地区比如香港开有银行账户,可以兑付支票(人不需要过来)。2. 人亲自来新加坡,请 AIA 把进账户的支票改成现金支票,在新加坡取现金带走。

3. 保单生效后,policy owner 任何的信息,包括证件号,国籍,住址,姓名,签字,甚至性别都可以填写表格来做 update(这些 update 都不需要人来新加坡)。我有同学在新加坡读书期间,买了一份 Prudential 的 ILP,后来他毕业,去美国,期间一直交保费。13 年后(2015 年)他回新加坡旅游怀旧,顺便把保单断掉取出 cash value 了。当时他的所有证件都换了,去 Prudential 柜台,也是 20 分钟就办理好了。

4. 人寿保险(包括你理解的储蓄保险)以及附加在人寿保险上的重疾附加险,都是全球生效的。如果人在国内身故,或者生病,只要符合理赔条件,可以用国内的诊断报告来 claim。当然,对诊断机构的级别还是有要求的,比如某个乡村私人诊所的报告,恐怕就不行了。同理,国内买的人寿+重疾类保险比如平安的,来新加坡也是生效的。有地域性限制的,通常是住院保险(国内城乡合作医疗保险不是也一样有地域限制)。

希望以上信息多少有些帮助。
[NewOriental (11-27 10:1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7楼

(引用 不理你可以吗?:不是损失掉了,而是指这2万7千元的机会成本就这么压给了AIA,没有了楼主这2万7千元如果做一些好的投资,可能有更高的收益。可能这些收益�...)那你不妨建议一下楼主如何用这 2万7千元做一些好的投资从而有更高的收益完全盖过他的损失?你也是用了可能两个字就是说实际上未必能实现如果一定能实现更高的收益盖过损失我想楼主绝对不会纠结是吗楼主?[天连雪飞 (11-27 10:2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8楼

个人观点在新加坡买储蓄保险应该比在国内买同类型的要靠谱点
新加坡的24年翻倍 应该赶得上这些年的通货膨胀率
如果是我的话,会留着
回国后就买保障型的保险吧~
[seaxi0913 (11-27 10:3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9楼

储蓄保险这东西我有个朋友说他家人小时候就给她买了,当初交的钱也感觉还可以了,可是那钱存到现在就啥也不是了啊,通胀太厉害了。。尽量收回,要不然就及时止损吧[serena315 (11-27 10:4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0楼


<<始页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社会百科 | [刷新本页]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