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 | 树形列表
【其它话题】来,谈谈在新加坡接受教育的优势VS劣势
<<始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引用 湿湿一大坨:我20来年一直接受的普通教育,父母没有花什么钱9年义务教育不用交学费,还是个小地方的普通学校。那时哪懂什么叫素质教育啊,老师的素质�...)我有种预感,你是属于那种会成功的人能面对过去,剖析弱点的人都属于能进步很快的人。
一些经提点也看不到问题自高自大的人,就很容易走入自己的死胡同。
太想睡觉了,下次再跟你谈其他的。
[hulumama (4-17 1:1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1楼

(引用 湿湿一大坨:我20来年一直接受的普通教育,父母没有花什么钱9年义务教育不用交学费,还是个小地方的普通学校。那时哪懂什么叫素质教育啊,老师的素质�...)我来+1深深感受到了成绩可以提升 但是其他各方面的见识和能力 那种差距的无力感 哎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南瓜同学 (4-17 1:2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2楼

(引用 jasonkang:小孩子去欧美澳留学有受到歧视的可能尤其是孩子还小,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 在白人为主的西方国家,孩子很可能受到歧视。...)唉。。其实小孩子都很单纯的。
请问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有亲身体验??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ruhemut (4-17 8:4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3楼

(引用 1999:现在是不是得开始关注坡教育咯)懒爹妈不想做义工。因为我们深刻同意你的观点,苦难是最好的学校,哈哈哈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小gami (4-17 10:1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4楼

(引用 南瓜同学:我来+1深深感受到了成绩可以提升 但是其他各方面的见识和能力 那种差距的无力感 哎)教育不能与大环境分开坡县培养出来的,跟适应坡县的环境:到美国他们不适应,到中国也不会适应。。。
为啥很多人到坡县,会觉得视野,多元化缺失,因为这边环境用得上“这些”东西,理工科国内扎实,这边用不上白搭。。。
未来,如果是工业界发展,中国就是北京深圳或者美国东西海岸;金融业或者国际化:中国上海,美国纽约或者新加坡吧。。。,新加坡和上海行业相似,教育方向其实差不多,刚刚楼层提到。。。。。至于国际化眼光眼界和思维方式,中国1线,1.5线的环境可以说,中国26个省,主要欧美国家的人,主要宗教如佛教基督天主藏传佛教伊斯兰,你想接触,都能接触到吧。。。

我果然是键盘侠。。。
[henryYang (4-17 10:1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5楼

(引用 hulumama:是有点像国务办的发言人宏观微观都点到,还摆事实举例子的, 也算忧国忧民,心中有天下的。 ...)呵呵呵,我很担心国务办的发言人没这水准也不敢这么说。。。。

人也是环境动物,做好自己就行了, 3万来天,想多了,累!
[西东南北风 (4-17 12:1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6楼

(引用 hulumama:是的,新加坡的道德标准从孩子很小时就进行有计划的规范。例如:助人为乐,睦邻友好,合作有爱,尊重理解等。 成功的路非常窄,要不从商� ...)其实人生有太多种活法和可能性了唯一值得羡慕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对社会没有负作用
至于坡教育氛围下 一向宣扬的除了医生律师 其他都低逼格 只有拿政府奖学金出去读英美大学 然后回来做公务员的才是精英
然而 十八岁的时候 决定30岁时候的工作单位 真是让人无法想象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信长 (4-17 12:3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7楼

(引用 信长:其实人生有太多种活法和可能性了唯一值得羡慕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对社会没有负作用 至于坡教育氛围下 一向宣扬的除了医生律师 其他都低...)那是旧黄历了过时了
不是框架出了问题,是data source的quality下降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dnegel (4-17 12:3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8楼

(引用 dnegel:那是旧黄历了过时了 不是框架出了问题,是data source的quality下降了。 )毕业没多久其他不懂 华中莱初现在也还是这个气氛
就是现在去了硅谷读书的那群 赎身不回来做公务员的也多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信长 (4-17 12:4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9楼

(引用 信长:其实人生有太多种活法和可能性了唯一值得羡慕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对社会没有负作用 至于坡教育氛围下 一向宣扬的除了医生律师 其他都低...)w'w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henryYang (4-17 13:0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0楼

(引用 信长:其实人生有太多种活法和可能性了唯一值得羡慕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对社会没有负作用 至于坡教育氛围下 一向宣扬的除了医生律师 其他都低...)去欧美读书毕业进政坛,这在大陆很难。。。[henryYang (4-17 13:3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1楼

(引用 小gami:懒爹妈不想做义工。因为我们深刻同意你的观点,苦难是最好的学校,哈哈哈)同懒。还不了解啥是义工啥学校是坡坡好学校的飘过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1999 (4-17 13:5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2楼

(引用 henryYang:去欧美读书毕业进政坛,这在大陆很难。。。)在坡基础教育初院毕业的Government scholarship多为temasek linked companies, Ministry, Board, 或者研究机构 也不算从政 公司/政府出钱供大学和学杂 通常四年下来大概有400K左右吧 代价就是回来六年不能换工作的一个bond
我说的也是在坡接受高中教育的人 大多不是国人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信长 (4-17 14:4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3楼

(引用 信长:在坡基础教育初院毕业的Government scholarship多为temasek linked companies, Ministry, Board, 或者研究机构 也不算从政 公司/政府出钱...)赫赫,补充GIC
GLC

不同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dnegel (4-17 14:5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4楼

赞同楼上说的对成功的定义太狭隘感觉新加坡真的。。很小。。
地理上的大小,一部分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思想与包容性,尤其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很狭隘。

教育方面的话,感觉确实如楼主所说,对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非常有好处。我觉得国内教育缺的就是critical thinking这方面的培养,也缺乏独立思考。但是。。话说回来,坡上的同学,眼界。。没有很宽啊。。我记得才来的时候和班上的同学讨论时事政治,感觉就是。。他们一点都不关心这些东西。Sec的英文老师和JC的GP老师也曾经说过,他带过的中国学生想问题普遍比本地学生深入很多。

好吧,跑题了。感觉国内基础教育做的不错,至少小学初中老师们都很负责,而且很多基础性的知识可能适合一遍遍的刷题加深理解。但独立思考能力有欠缺,学习,尤其是文科,不是背中心思想背原因就能学好的,更不能别人说什么都照单全收。高等教育的话,可能出国会更好一点吧。国内大学的学习风气,除了一些好学校,有些还是挺。。混日子的。

私以为教育除了学习知识以为,更重要的是学习技能/思考问题的方式。楼主如果考虑让孩子在哪里受教育,还可以考虑下希望孩子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对应起来说不定就想好在哪接受教育啦!

以上纯属胡言乱语,不喜勿喷么么哒!
[青鱼 (4-17 15:1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5楼

(引用 青鱼:赞同楼上说的对成功的定义太狭隘感觉新加坡真的。。很小。。 地理上的大小,一部分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思想与包容性,尤其社会对成功的定义�...)有同感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信长 (4-17 15:2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6楼

(引用 青鱼:赞同楼上说的对成功的定义太狭隘感觉新加坡真的。。很小。。 地理上的大小,一部分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思想与包容性,尤其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国内的基础教育确实做得挺扎实的国内的老师的责任心也比较强,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自己教育是否成败的准则,
而且国内的职称评定也跟学生成绩挂钩,势必让老师愿意花更多精力在学生身上。
新加坡在这一点上是非常不足的,不管名校还是邻里,老师领的薪水是一样的,
也没有说这是名校就可以额外创收一下,多分点花红,所以老师的责任心就一样一样了。
不然在学校拼了很多免费的力进去,把身体给整伤了,国家又不会报销医药费,都是自己的事。
而且别人老师如果出去兼课了,有创收,自己没有,经济上又落后于别人,没必要。
各种因素,促使我们在选择名校的同时,应该掂量一下自己的家庭实力。
自己有没有能力教?如果不能教,对于学校的各种要求能不能出钱请老师来帮忙达到?
一旦各种大考来临,父母双方是不是有一方能陪读,急冲一下?抑或妈妈能不能不做工在家教孩子接送孩子?
我们财力有限,在新加坡要胜出进入Top10%都有一定难度,不要说举家移民欧美了。
所以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做到更好。
[hulumama (4-17 18:5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7楼

(引用 信长:其实人生有太多种活法和可能性了唯一值得羡慕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对社会没有负作用 至于坡教育氛围下 一向宣扬的除了医生律师 其他都低...)十八岁时决定三十岁的工作三十岁的工作要做一辈子,
追求的也就那么几个提升的职位,
确实会让人郁闷。
更何况有些还是家族的继承,人生一眼看到底,
而且还可能永无超越。
 
[hulumama (4-17 18:5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8楼

(引用 dnegel:这些人才,自由放到个合适的系统框架下,才能发挥出群体的能量否则,就还只是一些聪明的“农民”,“小商人”,以及“小手工艺者”。 个...)赞同个体智商没有多大用途在我的肤浅认识里,新加坡政府是一个很各作的团队,谁出线担任一把手,那也只是团队的发声筒,
谁上去担任职务,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影响不大的。
对于我们新移民个体来说,力量非常薄弱,
要想成就一些事情,必须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精诚合作,
不然一个人上窜下跳的,难成大器。
我觉得老一辈新移民衡量成功的标准,无外乎:1、生了几个娃;2、买了几套房;3、娃受了啥教育,干了啥工作?
一辈子都在为家庭的立足而奔波,没有自己,更不要谈做成了一些事业。
那些开食品店,能留个摊位,留秘方给娃的算事业有成,造福后代了。
留公司给娃的算凤毛麟角了。
所以我也比较喜欢新加坡教育里的合作精神,像我家娃,回家称比较谈得来的,都叫"朋友",逢朋友生日送礼物。我都表示支持。
[hulumama (4-17 19:1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9楼

(引用 ruhemut:唉。。其实小孩子都很单纯的。 请问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有亲身体验??)你觉得没有就没有吧我是不敢拿儿子的心理健康来体验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jasonkang (4-17 19:2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0楼


<<始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刷新本页]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