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融入新加坡的主流社会了么?刚刚从上海回来,整个上海的现代化程度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特别是在上海的公司(我们公司和客户公司)的员工都给我非常专业化的感觉,国际化程度似乎也比新加坡更高。
和一位早年从新加坡回到上海工作的师兄聊天,用他的话说,新加坡的日子是安逸稳定,没什么大变化,而上海则是激情四射日新月异。
这位师兄回上海多年,我问他在上海生活的能否适应,他觉得感觉很好,完全没有融入的问题。反而他提出来,虽然我们这些人拿着奖学金来新加坡读大学再工作,虽然时间久,但是很难融入新加坡的主流社会。
这个问题倒是对我挺触动的,说实话在公司里和新加坡同事相处得都不错,但是似乎关系也就是不错而已,他们之间有时候开一些福建话的玩笑我就完全听不明白,就好像那时候看电影《钱不够用》一样,新加坡人听着捧腹大笑,我则不太明白在说什么。而反过来,我和一个新加坡同事说起福建话在中国的时候,他也很吃惊,说:中国也有人说福建话么?
文化的隔阂在职场上也有影响,我现在考虑被派回上海公司的一个因素就是基本上在本地公司,像我这样的中国员工的升职是有天花板的,也就是到了一定职位就上不去了。(到了上海公司至少有独当一面的机会,而且还可以有更多跳槽的选择。)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在新加坡生活了这么多年,有学位,有工作,有收入,生活有一定保障,但是似乎也就是衣食无忧,走在大街上一说话,人家就知道你是外国人,感觉还是难以融入主流社会,身边交往的朋友也都是中国人。
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是不是只有我有,所以想问问大家感觉融入新加坡的主流社会了么?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华新币,时间:2013-06-13 22:00:01。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5,奖励楼主10分以及15华新币,时间:2013-06-18 22:00:02。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4,奖励楼主12分以及18华新币,时间:2013-06-19 22:00:01。[独行 (6-12 23:1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楼
沙发 请定义融入?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功夫熊猫 (6-12 23:2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楼
(引用 功夫熊猫:沙发 请定义融入?)其实所谓融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标准融入相反就是隔阂。
我举个例子,在SPH工作的时候,annual dinner请来了李国煌和辉哥说相声,他们台上说的热闹,我同事们听得开怀大笑,但是我因为听不懂福建话,根本不知所云。我那时候感觉就是隔阂。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唐甬 (6-12 23:2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楼
要融入只能靠下一代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duxin (6-12 23:4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楼
“小弟,中国来的啊?”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这句话。[inkheart (6-12 23:5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楼
(引用 inkheart:“小弟,中国来的啊?”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这句话。)希望有一天变成了:大哥,您从中国来啊?
想起爷爷在世时常给我说(那时候我在看新加坡电视剧<天涯同命鸟>),当年,好像是三四十年代,他老人家作大副从上海驾轮船到新加坡,在码头上豪迈地扔出一包牡丹香烟,全新加坡码头工人奔走相告,上海老板来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唐甬 (6-12 23:5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6楼
講的好像都福建話的問題, 囧福建話可以學啊~
然後多看坡人常看的電視節目,
多跟坡坡同事聊天,相約拜託出遊吃飯,
不就能慢慢融入了?
我朋友去上海也是硬拼著1個月學會上海話,
在廣州念本科的東北朋友也學了粵語,
想融入總要作些努力嘛........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小羽月 (6-13 0:5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7楼
上海不是也有上海话么。这个问题本身就问得十分可笑。
下面有些回帖就更可笑了。 自己奔波劳累了一辈子就是为了一个有面子?
我擦。可笑至极[少数派 (6-13 4:3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8楼
(引用 inkheart:“小弟,中国来的啊?”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这句话。)这句话好有画面感不管是杂饭摊位 水果摊 卖猪肉的 都这么和我说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oglop (6-13 7:4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9楼
我觉得成熟社会都是小众圈子了,不存在什么融入基本上人们各自为营,也都活的开。
说是社交场合,其实也是很小一圈人,极少有那种个人备受瞩目的场合。
这种成熟社会,中产特别多,多数人衣食无忧,鲜有光鲜华丽的角色让人崇拜。不容易大富大贵,也很难家徒四壁。
这是我的理解。
倒不如思考一下:如何融入新加坡上层社会?(如果存在这样一个社交圈子的话)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傻傻分不清楚 (6-13 7:5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楼
这类似的问题都讨论烂了!喜欢这里的总能找到留下的理由,上海的发展势头我个人觉得新加坡恐怕拼不过了!国内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也很多,人多污染腐败啥的,看自己了,是喜欢这种安逸的生活还是国内那种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生活!要说融入新加坡,我觉得不是那么容易,关键你想不想!内心排斥不排斥!我个人是会回国的!因为很讨厌这种恒温的生活,我是喜欢生活中有些变化的!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奔三的小妇人 (6-13 8:0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楼
融入在起码在我们这一代是基本不可能,小羽月说的语言那个只是隔阂的很小的一部分文化,认知和见识差别都是挺大的,何况迫人本身就有很强烈的优越感, 所以排外情绪很高。我在学校工作,就看到很多例子,中国学生基本很难和本地学生一起做功课,学习,就算有也是一些移二代。虽然说移二代的融入问题不是什么问题,但是据我观察,现在的本地学生也开始细分移二代,认为非同类,所以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本来一个移二代和本地学生在开学的时候玩得很开心,做什么都在一起,但是不久就散了,因为本地学生的圈子开始排挤移二代,同时也排挤和移二代交好的人。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我同事分析的是:父母的教育与灌输。
不过我本身是没有办法,没机会去欧美,只有在这留着吧,图个清静。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sunnylau2 (6-13 8:4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楼
对!融入毛啊,只有中国人整天考虑融入啊神马的,你看看印度人融入么?洋鬼子融入么?也没见有人整天唧唧歪歪的,你去让印度人学福建话,洋鬼子学客家话,可笑之极[冰是睡着的水 (6-13 8:4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3楼
(引用 冰是睡着的水:对!融入毛啊,只有中国人整天考虑融入啊神马的,你看看印度人融入么?洋鬼子融入么?也没见有人整天唧唧歪歪的,你去让印度人学福建话,...)哈哈,话糙理不糙其实也没啥融入的,就把自己当成客不好吗?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奔三的小妇人 (6-13 8:4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4楼
(引用 奔三的小妇人:哈哈,话糙理不糙其实也没啥融入的,就把自己当成客不好吗?)在不妨碍别人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风格就好了有时候越是整天的想满足人家的标准,就越被看不起,然后就离人家的标准越来越远,有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海外的中国人需要做的根本不是融入这种无聊的事情,而应该是提高自己的道德和素质,更加团结才对。这种问题,大家会自找平衡点的。[冰是睡着的水 (6-13 8:5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5楼
(引用 奔三的小妇人:哈哈,话糙理不糙其实也没啥融入的,就把自己当成客不好吗?)一辈子做客人对于有些国人来说是件很悲伤的事情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小叶女贞 (6-13 8:5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6楼
(引用 小羽月:講的好像都福建話的問題, 囧福建話可以學啊~
然後多看坡人常看的電視節目,
多跟坡坡同事聊天,相約拜託出遊吃飯,
不就能慢慢融入了?...)吐槽一下坡上的电视节目唯一的明星:范文芳阿姨独立支撑局面二十多年一枝独秀
唯一的导演:爱扮老太太的梁导演在花边事件后仍然一枝独秀
关键是现在坡上电视节目的语言水平越来越差,如果不重新配音已经不能在国内播放了,因为很多内容不是听不懂就是很搞笑。
举个例子,在《小孩不笨》里面,梁智强把“一次性杯子”叫做“用好就丢的杯子”。
语言水平下降是全社会现象,就算是《联合早报》也经常出现奇葩。又想起来地铁站上写的:“请支付正确的车资,否则将支付更多。”
说完华文,顺便再说英文。
我英文水平有限,但是以前公司有一些苏格兰同事经常说《海峡时报》上的英语看着就很奇怪,我又读了读英美报纸,遣词用句方面的差距就出来了。[唐甬 (6-13 9:1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7楼
(引用 sunnylau2:融入在起码在我们这一代是基本不可能,小羽月说的语言那个只是隔阂的很小的一部分文化,认知和见识差别都是挺大的,何况迫人本身就有很强...)这个总结。。。。其实可能也是很多人的感觉感觉主观思维影响了你, 我算是本地朋友多的,真心觉得,当你内心有种你是外国人,1,2代移民的时候,以这种立场去和别人相处,就算人家没觉得什么,自己也会觉得隔阂,相信我,新加坡人还是很习惯外族的,相比印度人什么的,你同样作为一个华人,理应相处起来容易得多。
相处了很多新加坡人, 其实还不都是普通人,你真心敞开把自己站在和别人一样立场上交朋友,谁都一样,很多时候所谓“慢慢就淡了”其实都是因为自己把自己立场摆不对,空等着人家把你当朋友当然不行,任何关系中都要有付出的。其实多数新加坡人深交都不错,人比国人简单些,只是比国人人来熟要慢热许多。
[vitamin (6-13 9:1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8楼
(引用 冰是睡着的水:对!融入毛啊,只有中国人整天考虑融入啊神马的,你看看印度人融入么?洋鬼子融入么?也没见有人整天唧唧歪歪的,你去让印度人学福建话,...)+10086顶这句。就自己这么舒服地活着不就好?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love962397 (6-13 9:1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9楼
(引用 小羽月:講的好像都福建話的問題, 囧福建話可以學啊~
然後多看坡人常看的電視節目,
多跟坡坡同事聊天,相約拜託出遊吃飯,
不就能慢慢融入了?...)我同意你的观点,想起今天早上翻微博看到的一个道理有人抱怨,说我一直挺努力的,可是为什么我还是过不上什么什么样的生活。
于是另一个人问他,我给你500块你帮我买辆车吧?
此人大惊,马上反问,你开玩笑?500块怎么买车?
可是就是有些人总想着自己去做花500块买辆车的事情。
融入这个东西是主观感受,文化背景不同,大家追忆往事难免鸡同鸭讲。可是我不觉得这是个特别难受的事情,我觉得本地人跟我讲的时候也没有表示出和我无法沟通的感觉。
再换个角度说,中国这么大,国内本身很多方言其实都不明白呢,那个时候去外地难道没有不能融入的感觉?越是南方越说方言,别说去福建,我去个广州都觉得满大街的话听不懂呢。所以这个问题,哪里都存在。看我们怎么看待。
想回国的,可以找出无数个理由;不想回去的,也同样有无数个理由。
有人把无法融入作为发展的困难,而我则把融入的过程作为生活中时刻保持新鲜感的缘由。每当我在本地人口中知道一点点的新加坡原来的样子,我总是会有“原来是这样啊,好有意思哦”的感觉。
也许在最终结果上,我永远不是个本地人;但是即使去上海,如楼主一样,我们就能简单的成为上海人吗?
[freemansugar (6-13 9:1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