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 | 树形列表
【原创文学】《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始页  [1]  末页>> 

【原创文学】《相约星期二》读后感如果不是因为7月的话剧演出,我应该还不会拾起这本书来读。  记得很多年前就已经听说过这本书,一直无缘吧。 
故事概要: 年逾70 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被诊断出罹患肌肉萎缩性硬化症,一年以后将与世长辞。 一个莫里早年的学生,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个星期二都上门拜访,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将老师的警世箴言收录成册,写下了这本书,冠名《相约星期二》 。 
看完书,最大的感触就是,期望可能太高,或者是翻译的原因,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太多惊艳。 虽然里面探讨了那么多的“大问题”,世界,死亡,家庭,婚姻,爱的永恒,金钱,等等,但是这些个讨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入,又可能作者不想作为一本深奥的哲思录让人们望而却步,而是想让更多的读者容易接受,开启他们的思考。 
虽然我对这本书抱有一点遗憾,但是对本书想要阐述的观念还是有部分认同的。(有些部分也不全部认同,毕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有多元化的价值观,而不是统一的价值观)  ”我们过多的追去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  ”我们(美国)的文化不能让人们心安理得,没有用,不应去接受它。 我们要建立自己的文化。 很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 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   这个价值观,有点像墨家所说的“兼爱”。 
生命真正意义是什么?是应当利己还是利他,是应当矜持还是放纵,是应当感性还是理性?我更偏向中庸的观点,始终在两者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虽然我们总是会失衡)
虽然书写的一般,但是故事还是一个不错的故事,我想话剧的表现形式会让我惊艳。 尤其是金士杰的演绎,相信不会令人失望。  附上一段他在朗读者里的一个片段。 (可以跳到9:00直接听他的朗读)

看完这段视频,推荐另一段,开讲啦:金士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真实的故事永远比小说更动人。 
[小寒 (5-31 10:3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楼


<<始页  [1]  末页>> 
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刷新本页]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