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丰子恺)眼看着偶再不来灌水,这里就要被关了——偶决定牺牲一下,来灌灌水,不能救活枯干的花朵们,好歹也滋润滋润土地。
------------------------------
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先器识而后文艺
李叔同先生,即后来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的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文艺的先
驱者。早在五十年前,他首先留学日本,把现代的话剧、油画和钢琴音乐介绍到中
国来。中国的有话剧、油画和钢琴音乐,是从李先生开始的。他富有文艺才能,除
上述三种艺术外,又精书法,工金石(现在西湖西泠印社石壁里有“叔同印藏”),
长于文章诗词。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一般人因为他后来做和尚,不大
注意他的文艺。今年是李先生逝世十五周年纪念,又是中国话剧五十周年纪念,我
追慕他的文艺观,略谈如下:
李先生出家之后,别的文艺都屏除,只有对书法和金石不能忘情。他常常用精
妙的笔法来写经文佛号,盖上精妙的图章。有少数图章是自己刻的,有许多图章是
他所赞善的金石家许霏(晦庐)刻的。他在致晦庐的信中说:
人剃染已来二十余年,于文艺不复措意。世典亦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况乎出家离俗之侣;朽人昔尝诫人云:
“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即此义也。承刊三印,古穆可喜,至
用感谢…
…(见林子青编《弘一大师年谱》第205页)
这正是李先生文艺观的自述,“先器识而后文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
人以文艺传”,正是李先生的文艺观。
四十年前我是李先生在杭州师范任教时的学生,曾经在五年间受他的文艺教育,
现在我要回忆往昔。李先生虽然是一个演话剧,画油画、弹钢琴、作文、吟诗、填
词、写字、刻图章的人,但在杭州师范的宿舍(即今贡院杭州一中)里的案头,常
常放着一册《人谱》(明刘宗周著,书中列举古来许多贤人的嘉言懿行,凡数百条),
这书的封面上,李先生亲手写着“身体力行”四个字,每个字旁加一个红圈,我每
次到他房间里去,总看见案头的一角放着这册书。当时我年幼无知,心里觉得奇怪,
李先生专精西洋艺术,为什么看这些陈猫古老鼠,而且把它放在座右,后来李先生
当了我们的级任教师,有一次叫我们几个人到他房间里去谈话,他翻开这册《人谱》
来指出一节给我们看。
期许其贵显,裴行俭见之,曰: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
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见《人谱》卷五,这一节是节录《唐书·
裴行俭传》的)
他红着脸,吃着口(李先生是不善讲话的),把“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意义讲
解给我们听,并且说明这里的“显贵”和“享爵禄”不可呆板地解释为做官,应该
解释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意思。“先器识而后文艺”,译为现代话,大约是“首
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更具体地说:“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
人。”可见李先生平日致力于演剧、绘画、音乐、文学等文艺修养,同时更致力于
“器识”修养。他认为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
足道,所以他常诫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我那时正热中于油画和钢琴技术,这一天听了他这番话,心里好比新开了一个
明窗,真是胜读十年书。从此我对李先生更加崇敬了。后来李先生在出家前夕把这
册《人谱》连同别的书送给我。我一直把它保藏在缘缘堂中,直到抗战时被炮火所
毁。我避难入川,偶在成都旧摊上看到一部《人谱》,我就买了,直到现在还保存
在我的书架上,不过上面没有加红圈的“身体力行”四个字了。
李先生因为有这样的文艺观,所以他富有爱国心,一向关心祖国。孙中山先生
辛亥革命成功的时候,李先生(那时已在杭州师范任教)填一曲慷慨激昂的《满江
红》,以志庆喜:
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
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河山,英雄造。(见《弘一大师年谱》第三十九页)
李先生这样热烈地庆喜河山的光复,后来怎么舍得抛弃这“一担好河山”而遁
入空门呢?我想,这也仿佛是屈原为了楚王无道而忧国自沉吧!假定李先生在“灵
山胜会”上和屈原相见,我想一定拈花相视而笑。
[篱畔秋酣 (9-10 20:3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楼
这篇恐怕更好看一点家
·丰子恺
从南京的朋友家里回到南京的旅馆里,又从南京的旅馆里回到杭州的别寓里,
又从杭州的别寓里回到石门湾的缘缘堂本宅里,每次起一种感想,逐记如下。
当在南京的朋友家里的时候,我很高兴。因为主人是我的老朋友。我们在少年
时代曾经共数晨夕。后来为生活而劳燕分飞,虽然大家形骸老了些,心情冷了些,
态度板了些,说话空了些,然而心的底里的一点灵火大家还保存着,常在谈话之中
互相露示。这使得我们的会晤异常亲热。加之主人的物质生活程度的高低同我的相
仿佛,家庭设备也同我的相类似。我平日所需要的:一毛大洋一两的茶叶,听头的
大美丽香烟,有人供给开水的热水壶,随手可取的牙签,适体的藤椅,光度恰好的
小窗,他家里都有,使我坐在他的书房里感觉同坐在自己的书房里相似。加之他的
夫人善于招待,对于客人表示真诚的殷勤,而绝无优待的虐待,优待的虐待,是我
在作客中常常受到而顶顶可怕的。例如拿了不到半寸长的火柴来为我点香烟,弄得
大家仓皇失措,我的胡须儿被烧去;把我所不欢喜吃的菜蔬堆在我的饭碗上,使我
无法下箸;强夺我的饭碗去添饭,使我吃得停食;藏过我的行囊,使我不得告辞。
这种招待,即使出于诚意,在我认为是逐客令,统称之为优待的虐待。这回我所住
的人家的夫人,全无此种恶习,但把不缺乏的香烟自来火放在你能自由取得的地方
而并不用自来火烧你的胡须;但把精致的菜蔬摆在你能自由挟取的地方,饭桶摆在
你能自由添取的地方,而并不勉强你吃;但在你告辞的时光表示诚意的挽留,而并
不监禁。这在我认为是最诚意的优待。这使得我非常高兴。英语称勿客气曰at
home①。我在这主人家里作客,真同at home一样。所以非常高兴。
然而这究竟不是我的home,饭后谈了一会,我惦记起我的旅馆来。我在旅
馆,可以自由行住坐卧,可以自由差使我的茶房,可以凭法币之力而自由满足我的
要求。比较起受主人家款待的作客生活来,究竟更为自由。我在旅馆要住四五天,
比较起一饭就告别的作客生活来,究竟更为永久。因此,主人的书房的屋里虽然布
置妥帖,主人的招待虽然殷勤周至,但在我总觉得不安心。所谓“凉亭虽好,不是
久居之所”,饭后谈了一会,我就告别回家。
这所谓“家”,就是我的旅馆。
当我从朋友家回到了旅馆里的时候,觉得很适意。因为这旅馆在各点上是称我
心的。第一,它的价钱还便宜,没有大规模的笨相,像形式丑恶而不适坐卧的红木
椅,花样难看而火气十足的铜床,工本浩大而不合实用、不堪入目的工艺品,我统
称之为大规模的笨相。造出这种笨相来的人,头脑和眼光很短小,而法币很多。像
暴发的富翁,无知的巨商,升官发财的军阀,即是其例。要看这种笨相,可以访问
他们的①原义是“在自己家中”,引伸为不要受拘束。
家。我的旅馆价既便宜,其设备当然不丰。即使也有笨相——像家具形式的丑
恶,房间布置的不妥,壁上装饰的唐突,茶壶茶杯的不可爱——都是小规模的笨相,
比较起大规模的笨相来,犹似五十步比百步,终究差好些,至少不使人感觉暴殄天
物,冤哉枉也。第二,我的茶房很老实,我回旅馆时不给我脱外衣,我洗面时不给
我绞手巾,我吸香烟时不给我擦自来火,我叫他做事时不喊“是——是——”,这
使我觉得很自由,起居生活同在家里相差不多。因为我家里也有这么老实的一位男
工,我就不妨把茶房当作自己的工人。第三,住在旅馆里没有人招待,一切行动都
随我意。出门不必对人鞠躬说“再会”,归来也没有人同我寒暄。早晨起来不必向
人道“早安”,晚上就寝的迟早也不受别人的牵累。在朋友家作客,虽然也很安乐,
总不及住旅馆的自由:看见他家里的人,总得想出几句话来说说,不好不去睬他。
脸孔上即使不必硬作笑容,也总要装得和悦一点,不好对他们板脸孔。板脸孔,好
像是一种凶相。但我觉得是最自在最舒服的一种表情。我自己觉得,平日独自闭居
在家里的房间里读书、写作的时候,脸孔的表情总是严肃的,极难得有独笑或独乐
的时光。若拿这种独居时的表情移用在交际应酬的座上,别人一定当我有所不快,
在板脸孔。据我推想,这一定不止我一人如此。最漂亮的交际家,巧言令色之徒,
回到自己家里,或房间里,甚或眠床里,也许要用双手揉一揉脸孔,恢复颜面上的
表情筋肉的疲劳,然后板着脸孔皱着眉头回想日间的事,考虑明日的战略。可知无
论何人,交际应酬中的脸孔多少总有些不自然,其表情筋肉多少总有些儿吃力。最
自然,最舒服的,只有板着脸孔独居的时候。所以,我在孤癖发作的时候,觉得住
旅馆比在朋友家作客更自在而舒服。
然而,旅馆究竟不是我的家,住了几天,我惦记起我杭州的别寓来。
在那里有我自己的什用器物,有我自己的书籍文具,还有我自己雇请着的工人。
比较起借用旅馆的器物,对付旅馆的茶房来,究竟更为自由;比较起小住四五天就
离去的旅馆生活来,究竟更为永久。因此,我睡在旅馆的眠床上似觉有些浮动;坐
在旅馆的椅子上似觉有些不稳;用旅馆的毛巾似觉有些隔膜。虽然这房间的主权完
全属我,我的心底里总有些儿不安。住了四五天,我就算帐回家。这所谓家,就是
我的别寓。
当我从南京的旅馆回到了杭州的别寓里的时候,觉得很自在。我年来在故乡的
家里蛰居太久,环境看得厌了,趣味枯乏,心情郁结。就到离家乡还近而花样较多
的杭州来暂作一下寓公,借此改换环境,调节趣味。趣味,在我是生活上一种重要
的养料,其重要几近于面包。别人都在为了获得面包而牺牲趣味,或者为了堆积法
币而抑制趣味。我现在幸而没有走上这两种行径,还可省下半只面包来换得一点趣
味。
因此,这寓所犹似我的第二的家。在这里没有作客时的拘束,也没有住旅馆时
的不安心。我可以吩咐我的工人做点我所喜欢的家常素菜,夜饭时同放学归来的一
子一女共吃。我可以叫我的工人相帮我,把房间的布置改过一下,新一新气象。饭
后睡前,我可以开一开蓄音机,听听新买来的几张蓄音片。窗前灯下,我可以在自
己的书桌上读我所爱读的书,写我所愿写的稿。月底虽然也要付房钱,但价目远不
似旅馆这么贵,买卖式远不及旅馆这么明显。
虽然也可以合算每天房钱几角几分。但因每月一付,相隔时间太长,住房子同
付房钱就好像不相联关的两件事,或者房钱仿佛白付,而房子仿佛白住。因有此种
种情形,我从旅馆回到寓中觉得非常自然。
然而,寓所究竟不是我的本宅。每逢起了倦游的心情的时候,我便惦记起故乡
的缘缘堂来。在那里有我故乡的环境,有我关切的亲友,有我自己的房子,有我自
己的书斋,有我手种的芭蕉、樱桃和葡萄。比较起租别人的房子,使用简单的器具
来,究竟更为自由;比较起暂作借住,随时可以解租的寓公生活来,究竟更为永久。
我在寓中每逢要在房屋上略加装修,就觉得要考虑;每逢要在庭中种些植物,也觉
得不安心,因而思念起故乡的家来。牺牲这些装修和植物,倒还在其次;能否长久
享用这些设备,却是我所顾虑的。我睡在寓中的床上虽然没有感觉像旅馆里那样浮
动,坐在寓中的椅上虽然没有感觉像旅馆里那样不稳,但觉得这些家具在寓中只是
摆在地板上的,没有像家里的东西那样固定得同生根一般。这种倦游的心情强盛起
来,我就离寓返家。这所谓家,才是我的本宅。
当我从别寓回到了本宅的时候,觉得很安心。主人回来了,芭蕉鞠躬,樱桃点
头,葡萄棚上特地飘下几张叶子来表示欢迎。两个小儿女跑来牵我的衣,老仆忙着
打扫房间。老妻忙着烧素菜,故乡的臭豆腐干,故乡的冬菜,故乡的红米饭。窗外
有故乡的天空,门外有打着石门湾土白的行人,这些行人差不多个个是认识的。还
有各种负贩的叫卖声,这些叫卖声在我统统是稔熟的。我仿佛从飘摇的舟中登上了
陆,如今脚踏实地了。这里是我的最自由,最永久的本宅,我的归宿之处,我的家。
我从寓中回到家中,觉得非常安心。
但到了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回味上述的种种感想的时候,又不安心起来。我
觉得这里仍不是我的真的本宅,仍不是我的真的归宿之处,仍不是我的真的家。四
大的暂时结合而形成我这身体,无始以来种种因缘相凑合而使我诞生在这地方。偶
然的呢?还是非偶然的?若是偶然的,我又何恋恋于这虚幻的身和地?若是非偶然
的,谁是造物主呢?我须得寻着了他,向他那里去找求我的真的本宅,真的归宿之
处,真的家。这样一想,我现在是负着四大暂时结合的躯壳,而在无始以来种种因
缘凑合而成的地方暂住,我是无“家”可归的。既然无“家”可归,就不妨到处为
“家”。上述的屡次的不安心,都是我的妄念所生。想到那里,我很安心地睡着了[篱畔秋酣 (9-10 20:4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楼
是不是《缘缘堂随笔》里的?丰子恺的散文随笔,清淡而有味,余音可绕梁三日。今天和女萝说起日本的红楼梦--源氏物语,查到翻译者竟也
是丰先生,很有找来阅读的兴头(网上售价600百余元)。
说起李叔同的文艺观,到有些想说的话:“先器识而后文艺”,显然是和儒家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思想相一致的,
弘一大师这样的今之古人,自是欣然赞成;大师的人格魅力、道德修养,后辈们钦佩不已,可还是有一点疑问:
道德和文艺,这两个领域是否真有如此大的交集,以至于“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道德,
本身是个非黑即白的命题,但不同时间(古今)、不同空间(中外)的道德观差异太大,我们在讨论道德的时候
不得不非常谨慎小心;即使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确定道德的涵义以及判断人或事的道德与否,我们还是得面对一个相
关联的问题:一个艺术家,在创作并发布自己的作品时,得在多大程度上为世道人心负责?他本人是否有弘扬道德、
提升读者的职责?传统的文艺观是文以载道(我们不妨把这里的“文”广义理解为文艺),这就将艺术创作和道德
责任挂起了钩,杂剧家高明的一句经典台词是,(剧本创作)“若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现代人的立场显然
更着重在个人,艺术家们强调他们的艺术是为个人的,是表达灵魂世界的心灵书,而不是灌输道理的教科书,经历过
极左年代的中国人对此更有切肤之痛,金光大道,样板戏,郭沫若的“歌德体““新诗”,注定会成为新中国文艺史上
不光彩的一页。(当然,样板戏的情况有些特殊,作为现代京剧,艺术成就很高,但人物设定的高大全、事件情节的
模式化、浓重的政治色彩是它的硬伤,八个戏垄断中国人的耳朵长达十年,更是极不正常的)。从自由主义的观点来
说,载道派和现代派大可自行其是,自得其乐,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是不必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
上面这句自由派的观点,也是“施”在也许并不接受此观点的听者身上的;没办法,这是自由主义的一个悖论。庄子
说:言尽悖。[子非鱼 (9-11 2:1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楼
(引用 子非鱼:是不是《缘缘堂随笔》里的?丰子恺的散文随笔,清淡而有味,余音可绕梁三日。今天和女萝说起日本的红楼梦--源氏物语,查到翻译者竟也
�...)我基本同意你的,不过,“道德”和人的心灵的接近和共鸣性,这一点的程度还有待思索。在道德的某一种深层次的定义基础上,李叔同的观点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很明确,李叔同本人非儒家道德的倡导者。
源氏物语中译本没有那么贵吧,难道丰先生翻译的尤其不一样些?其实对这本书,窃以为丰先生来翻译未必最合适的。。。。嘻嘻,在还没好好读它的前提下,偶对它的绘画和电影价值比对它本身期望要大。。。[篱畔秋酣 (9-11 10:2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楼
(引用 篱畔秋酣:我基本同意你的,不过,“道德”和人的心灵的接近和共鸣性,这一点的程度还有待思索。在道德的某一种深层次的定义基础上,李叔同的观点我...)希特勒的御用女导演,几天前刚刚过世,她的作品《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是有着极高艺术成就的记录片,但因及其
浓重的纳粹色彩而为人诟病。我恰好下了《意志的胜利》,看过后再谈谈感想。[子非鱼 (9-11 17:2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楼
(引用 篱畔秋酣:我基本同意你的,不过,“道德”和人的心灵的接近和共鸣性,这一点的程度还有待思索。在道德的某一种深层次的定义基础上,李叔同的观点我...)感觉对“汉诗”的模仿痕迹相当重。字里行间也是大量引用中国的典故。虽然是译文,相信丰先生还是想尽力保存原来风貌的。
或许是因为是日本的开山之作,这样模仿来的东西徒具其形而无神,勉力为之的文言夹杂白话很不协调,让人有些啼笑皆非。但不管怎么说,还算是师从汉学之一份不错的毕业论文。而学生此后的自我发展,大家都已经看到了。
其中的插图非常精美。日本式的精致和含蓄风韵。日本这个民族引发了我的兴趣,却越发令我觉得有种又爱又恨的感情。
地址在此。 http://www.oursci.org/genji/text.htm 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女萝 (9-11 20:1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6楼
(引用 子非鱼:希特勒的御用女导演,几天前刚刚过世,她的作品《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是有着极高艺术成就的记录片,但因及其 浓重的纳粹色彩而为人�...)huh? where did you download it? can share?[寻壑经丘 (9-11 22:0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7楼
(引用 子非鱼:是不是《缘缘堂随笔》里的?丰子恺的散文随笔,清淡而有味,余音可绕梁三日。今天和女萝说起日本的红楼梦--源氏物语,查到翻译者竟也
�...)我的想法所谓"先器识后文艺", 未必是说要弘扬道德,提升读者,为世道人心负责. 而是说艺术家需自身不断锤炼精神和人格.
并不需要艺术家们特意将道德的东西放进去, 而是说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作品, 我们透过他的技巧, 他的文字, 他的色调, 他的构图...等等等等, 自然能够感受到崇高的精神的存在.
从这一点说, 李叔同的说法我相当同意. 南北朝的骈文, 五代的词, 用字上不可不说精巧且别具匠心, 然而终不能成巅峰之作.[知非 (9-12 17:5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8楼
(引用 寻壑经丘:huh? where did you download it? can share?)........[篱畔秋酣 (9-12 18:3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9楼
(引用 子非鱼:希特勒的御用女导演,几天前刚刚过世,她的作品《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是有着极高艺术成就的记录片,但因及其 浓重的纳粹色彩而为人�...)嗯我谈的意思是,艺术涵义的“道德”定义可以是很泛很泛的,非狭义的。[篱畔秋酣 (9-12 18:3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楼
(引用 女萝:感觉对“汉诗”的模仿痕迹相当重。字里行间也是大量引用中国的典故。虽然是译文,相信丰先生还是想尽力保存原来风貌的。 或许是因为是日...)又爱又恨。。。。。偶对它的艺术基本上有着包含一些喜悦的喜爱。但是所谓恨。。。你指的什么?我觉得我很爱我的祖国,不过……我不为此恨其它民族。我们祖国自己给自己的创伤,并不比外来的少。[篱畔秋酣 (9-12 18:4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楼
(引用 知非:我的想法所谓"先器识后文艺", 未必是说要弘扬道德,提升读者,为世道人心负责. 而是说艺术家需自身不断锤炼精神和人格. 并不需要艺术家们�...)偶觉得有些时候这种锤炼是非理性的。所以我想广义的道德里应该容得下这种非理性的纯感性的“精神”之意义。[篱畔秋酣 (9-12 18:4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楼
(引用 寻壑经丘:huh? where did you download it? can share?)BT download. will burn into CD.can lend to u someday[子非鱼 (9-14 11:3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3楼
(引用 知非:我的想法所谓"先器识后文艺", 未必是说要弘扬道德,提升读者,为世道人心负责. 而是说艺术家需自身不断锤炼精神和人格.
并不需要艺术家们�...)恩。。你的解释更接近李叔同的原义。。。不过我上贴那样说其实是借题发挥,想说明的是传统观点和现代观点的差异,传统观点强调为人和为文的统一,主张文学作品应该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作者为了写出这样的作品,应该锤炼自身的修养,铸造自己的人格,相应的,读者在阅读这样的作品之后,也应该并且能够获得艺术上的美感和灵魂的提升。但是现代的观点,似乎并不强调文学作品一定要有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内容,作者没有提升读者思想境界的义务,读者也并不一定期望从阅读中获得提升。而且,哪怕是在古典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也能举出例子证明,作者的人格伟大与否和作品的伟大与否不一定同步:
国外的例子有,有断袖之癖的王尔德,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恋爱的拜伦,孤僻的卡夫卡,中国的例子有,汲汲于功名的李白,几曾识干戈的李后主。我们在承认托尔斯泰、雨果、鲁迅是伟大作家的同时,也得承认,上述几位,也许并不拥有崇高、伟大的人格,但绝对也称得上是伟大的作家。[子非鱼 (9-21 22:4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4楼
(引用 篱畔秋酣:又爱又恨。。。。。偶对它的艺术基本上有着包含一些喜悦的喜爱。但是所谓恨。。。你指的什么?我觉得我很爱我的祖国,不过……我不为此恨...)或者我是狭隘民族情节?好象从来就是这么想的.
甚至对那些对日本抱有极端好感的人有敌视情绪.
从前我总觉得他们学人家的东西,却弄得更好, 而且有自己的风格,对这种"剽窃方式"又不屑又嫉妒.
现在想法有所转变, 却更加感慨.日本可称为世界上最善于学习的民族, 其实从某些角度来讲,学习能力比发明能力重要也说不定... 别人的东西, 即使被阻止, 只要你想学习, 千方百计总会学到的. 问题在于你学到的是哪一部分.
总觉得中国有种自卑和自大结合起来的复杂情绪. 学习的时候太盲目, 而丢掉自己的东西又太轻易.真的是那场文化浩劫导致的"断根"么? 我不愿做如此想,但是看见满街不伦不类的建筑时候我怀疑.
恩.我想我不太适合做这类思考. 这些问题想不清楚.[女萝 (9-22 10:2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5楼
(引用 子非鱼:恩。。你的解释更接近李叔同的原义。。。不过我上贴那样说其实是借题发挥,想说明的是传统观点和现代观点的差异,传统观点强调为人和为文...)问一下“断袖之癖的王尔德,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恋爱的拜伦,孤僻的卡夫卡”
为什么说沾染这些东西的人格就不可以是崇高或者伟大的人格呢?
我想知道你的看法.
[坡 (9-23 18:5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6楼
(引用 坡:问一下“断袖之癖的王尔德,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恋爱的拜伦,孤僻的卡夫卡”
为什么说沾染这些东西的人格就不可以是崇高或者伟大的人格呢?
�...)nod,支持一下偶的看法是:性格、性取向,和人格的崇高和伟大完全没有关系的。前者是一个人无法左右自己的特性,而后者可以随人的意志改变。
%_% 怎么说得很高中议论文的感觉亚。。。昨天没睡好。。。[篱畔秋酣 (9-24 10:0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7楼
(引用 坡:问一下“断袖之癖的王尔德,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恋爱的拜伦,孤僻的卡夫卡”
为什么说沾染这些东西的人格就不可以是崇高或者伟大的人格呢?
�...)确实有待商榷只能说不是世俗意义上的"伟大"吧.
通常,一个为和平或公益事业而呐喊, 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 人们更倾向于说他"人格伟大".
同性恋, 孤僻, 过分追寻个人功利, 这些特质则更倾向于个人主义方面.
不同之处是前者兼济天下, 而后者独善其身; 前者要做个好人, 后者要作随心所欲的人; 前者将自己更多地看做"社会"的人, 后者则认为自己是"自由"的人.
社会人也有自由人的一面, 自由人也有社会人的特征, 只是比例不同. 很难说哪一种更"好", 因为道德从来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准绳. 王尔德很热衷于挑战读者的道德观, --出于爱的谋杀, 出于淫贱的高尚... 这些使得他的文章有了另类的美感.
什么叫伟大... 道德与艺术的关系... 道德冲突的美感... 以上是我自己一点探讨当中的见解, 连自己也尚不明朗, 希望能有人为我解答. [女萝 (9-24 12:2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8楼
(引用 坡:问一下“断袖之癖的王尔德,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恋爱的拜伦,孤僻的卡夫卡”
为什么说沾染这些东西的人格就不可以是崇高或者伟大的人格呢?
�...)刚才回贴窗口一直拉不下来。。。说说我的看法(怎么我的IE、netscape和opera都跟华新有仇似的。。。。@&@)
正如下面有人指出的那样,我们先前说的“崇高或者伟大的人格”是就世俗的、公众的、因此而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而言。比如托尔斯泰坚守人道主义立场,敢于批评沙皇政府;雨果捍卫共和,严厉谴责复辟的小拿破仑,不惜被流放多年;鲁迅为受压迫者而呼喊,尖锐批评当权者。这些作家的作品是一流的,在作品之外,他们的人文情怀、道义承担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更为世人所敬仰,雨果被称为“法兰西的良心”,鲁迅身后被冠以“民族魂”的称谓。李大钊的一句诗可以用来形容这一类作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也许可以夸张一点称之为“圣人
作家”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脱凡入圣。部分原因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知识分子阶层已经不再占据舞台的中心地位,“社会的良心”这一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削弱,主动地或被动地,整个社会呈现出“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色彩,很难想象现在的社会上再出现一个托尔斯泰或者鲁迅,台湾的李敖在极权时期是反抗一家独裁、争取政治自由的英雄,但在这个时代继续旧戏重演,已是迹近小丑。除了社会大环境,还有作家个人的性格因素也在起作用,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社会公共事务有积极兴趣,有人宁愿退缩回自己的小世界,将他们对世界和自身的细微感受倾诉于纸上,也许是无心插柳,某人的个人独白也会引起读者的极大共鸣,令他们激动和不安,也许可以说,只有个人的才是大众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民化作家更能准确真实的表达我们这个平民的时代。
再说说道德和艺术。“断袖之癖的王尔德,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恋爱的拜伦。。。”,在世俗观点里显然是和“道德败坏”,“有伤风化”这些词联系起来的。这里转引一下托尔斯泰对王尔德的评价,很有意思的八个字“否定道德,赞美腐化”。从个人角度(很大程度是审美上的)来说,我是很喜欢王尔德的,他的唯美主义倾向,带着一丝颓废的华美和艳丽;对人生、社会、爱情和上流社会的轻松调侃,显得如此机智和洒脱;那些有着纯真童趣的童话里,却分明显露出作者善良、悲悯的一面。关于文学作品,王尔德有数句名言,“只有好小说和坏小说,没有道德的或是不道德的小说”“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毫无用处的”。不得不承认,这些美丽而危险的观点深深的吸引了我。还应该提提王尔德的寓言体小说“道格连恩的画像”,生活也许污浊不堪,但艺术永远光彩夺目。这是个很决绝的、因此很容易引起争议的观点,感兴趣的人可以去找来读读。
作为结论,我觉得,如果你喜欢某个作家,大可不必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崇高伟大”还是“道德败坏”。我个人觉得崇高、伟大这些词太过沉重。比如王小波,你绝对不会用这些词来形容他,但这并不妨碍你喜欢他。
[子非鱼 (9-24 13:2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9楼
(引用 子非鱼:刚才回贴窗口一直拉不下来。。。说说我的看法(怎么我的IE、netscape和opera都跟华新有仇似的。。。。@&@) 正如下面有人指出的那样,我...)崇高伟大与否,不是我看重的确切的说,我看重灵魂的美德,但这美德有多种,最让我着迷的是孜孜不倦的对美的追求,和精致而独到的对美的体悟能力.而这里我认可的美,是跟恶绝缘的,因为恶是丑陋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美的东西不可能是"不道德"的.拿文学作品来说,我不会认为王尔德或者爱伦坡的东西不道德,相反的,由于我们接触到这些作品,并且由于逐步的阅读,"能体会这种美"的能力成为我们禀赋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说是被"善"教化了一次.[坡 (9-24 14:2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