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670万新币左右的净身家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狮城财经 | 本帖共有 10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seangoh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2552) 发表:2025-05-14 13:18:57  楼主  关注此帖
现在开始为60岁以后做准备就不说退休了。 是一个在重新定义的事情。 就从年龄上说。 我们至少能够肯定的是60 岁以后会是与现在不同的状态。 大家怎么做准备 财务方面的准备 除了CPF. 还有啥妙招? 有人跟我说SRS 还是可以做起来的。 因为有被动收入,比如后来会投资的房产和租金收入也是收入。。而合理节税也是需要的。 有人说, 他算了六千左右是舒服的。 当然在没有其他大的贷款包袱下。,以及有不错的健康医疗保险,。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华新币,时间:2025-05-14 22:00:01。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华新币,时间:2025-05-15 22:00:01。
有670万新币左右的净身家
差不多就可以算实现了财富自由。

具体分配是,300万的大三卧自住(无贷),100万的组屋收租(无贷),100万的cpf,50万的srs,50万的本地蓝筹股和reits这些拿股息,20万的ssb政府债券,50万的美股科技股etf和股票 做长期资本增长。

回报的话,组屋租金每月4k。cpf利息按3%算,每月2.5k。srs回报也按3%算,每月1.25k。本地股票股息5%算,每月股息2k。ssb股息按3%算,每月500。。。美股的话主要考虑成长因素,股息忽略不计。

总体算下来,每月被动收入1万出头。如果孩子已经念大学的话,这个数字足以支付日常开销了。

为什么是670万新币。因为knight frank财富报告显示新加坡前1%人口的净资产是520万美元,约等于670万新币。财富自由本来就是极少数人的游戏,1%差不多就是门槛。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angoh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2552) 发表:2025-05-14 16:06:30  2楼
挺好原本以为你要开出一个更高目标的
这是个比较现实的数字
对全社会、全年龄,只有1%的人达到。

但如果把条件局限到在本地nus ntu读了大学、工作不错、又懂合理投资的人群里,我相信有很大一个比例在50岁之前能达到这个数字。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angoh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2552) 发表:2025-05-14 16:46:56  3楼
不说总资产光说每月被动收入1万出头的话,知道本地投资论坛上不少人可以达到
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避开保险,避开保险,避开保险。重要的话说三遍。

尤其是各种储蓄险,ilp。人寿和重疾也没必要。充分的住院险就够了。

保险,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诈骗。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angoh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2552) 发表:2025-05-14 17:15:19  4楼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避开保险,避开保险,避开保险。重要的话说三遍。 尤其是各种储蓄险,ilp。人寿和重疾也没必要。充分的住院险就够了。 保险,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诈骗。
保险,尤其很储蓄投资相关的
其本质与诈骗无异,我已经科普多次了。

储蓄险的本质,就是从客户那里收来保费,然后由保险公司内部的险资基金的投资经理去投资。跟一般基金 etf相比,这种模式为什么是诈骗呢?简单说就三个原因。

第一,保险基金的渠道成本过高。相对于qqq这种在网上自由交易的etf,保险基金多了channel cost,简单说就是保险中介把基金卖出去的成本。。因为保险中介本身要抽很高的佣金,何况日常还有各种奖励旅游 奖品之类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成本最终都要转嫁到客户的头上。

第二,保险基金的规模普遍很小。etf 还有各种专业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在市面上交易的人非常多,其aum可以达到大几百亿,千亿甚至上万亿美元的水平(比如追踪标普500的voo),而保险基金的受众普遍只是保险公司的客户而已。这样就导致其aum普遍只有几千万 一两亿的水平。因为规模小,导致基金的摊薄成本非常高。(基金运营成本包括基金公司租写字楼的租金 水电 基金经理和中后台员工的工资等等等等)

第三,保险基金普遍没有流动性。打个比方,如果你买了10年的储蓄险,前三年保费交了 但第4年遇到重大变化 比如孩子要出国留学 买房之类的,交不出保费了,保险公司不会对你有任何的同情。你surrender你的policy,会损失掉前三年保费的很大一部分。相比而言,市场上的基金和etf是高流动性产品,可以自由交易,不需要蒙受任何损失。

第一二点,从本质上决定了保险回报率远差于市面上其他可选择的基金和etf。
第三点,流动性差导致你无法在需要的时候把你的policy变现。

回报率差+流动性差的双差产品,请问不是诈骗是什么?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angoh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2552) 发表:2025-05-14 17:52:50  5楼
强烈点赞除了medical 和 term ,其他都是诈骗。
人寿我也分析过
即使term life,大部分人也不需要的。

Term主要适用于那种家里只有一个赚钱主力,而且孩子还小的家庭。典型的例子就是爸爸全职工作,母亲兼职或者不上班(无力承担家庭开销),孩子在念幼儿园或者小学这种。。这种情况可能需要给爸爸买个十几二十年的人寿(直到孩子大学毕业为止)来转嫁风险。如果你家不属于这种情况,比如妈妈也在上班 工资不错,或者家底比较厚 不需要那几十万的死亡赔偿,那term自然也就不需要了。

相反,如果人的年纪已经大了,人寿就成了鸡肋。比如你50岁了,孩子24都已经开始工作这种。爸爸就算挂掉,对家庭的影响也是相当有限的,这种情况下,每年还交上千保费 岂不是吃饱了撑的。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angoh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2552) 发表:2025-05-14 18:24:05  6楼
Term life 有这么贵吗网上比较一下direct term, 一年控制在几百的保费即可,金额也不需要超过50万, 相对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是单纯保险,就是保一个万一出事,家人生活不至困难,至少也可以覆盖孩子本地大学学费。
越老越贵
如果你现在三四十岁,保20年term那种,每年保费差不多就是8-1000。等50以后才开始买 肯定超一千了。

中介的话术是“人寿越晚买越贵”。。这话本身没错,但前提却是彻头彻尾的扯淡。人越老,人寿本身就越来越鸡肋了。人不会去买一个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然后指着这个东西说贵 对吧?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angoh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2552) 发表:2025-05-14 18:34:22  7楼
其实除了一手储蓄保险不推荐可以考虑购买转售的endowment plan作为投资,尤其是别人已经交了很多年,早就没有sales charge了。 本身这些endowment plan 是有转售价值的,具有流动性, 收益率在前面顾客的协助下,还是很不错的。 ETF 毕竟也是跟随指数, 股市崩盘时也很难看。 而且对退休资金而言,低风险是首先需要考虑的。
。。。
你以为市场崩盘了 保险的那些基金不崩?

保险基金的underlying assets也是股票债券和其他基金啊。。当市场崩盘了,insurance policy的surrender cash value只会更低(因为成本摆在那)

这也就是为什么储蓄险都20年+期限了,其guaranteed return甚至不一定有你交的本金高的原因。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angoh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2552) 发表:2025-05-14 20:08:33  8楼
看来你对转售保单并不了解说白了, 如果这些endowment plan 的保单guarantee return 都 没法 COVER 本金的话, 根本就没什么resale value。 市场上转售的二手保单,一来你接手时本身就有折扣, 二来到期guarantee return肯定都会超过本金,要不保单也不会出现在二手交易平台。
二手市场接了盘那不也还是辣鸡吗。。
比方说你说10年的储蓄保险,第三年时候前owner放弃了 亏了钱打折卖给你

你接的时候还剩7年。。但等两年你自己也失业了,或者需要干啥花钱,保单又得亏本卖给下家。

没流动性,想脱手只能靠打折,这不是辣鸡产品是什么。。市面上随便买个正规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比如invesco的qqq,比如vanguard的voo,比如贝莱德的ibit,不都是按市价卖吗,有这些既能分红又能成长 流动性还高的etf不买,去买储蓄保险,不是纱布是什么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angoh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2552) 发表:2025-05-15 13:09:24  9楼
而且越老越没有尊严最近跟老人一起工作有感
光老不会没尊严
老了但是没退休金,没钱没投资,也没权,确实没尊严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angoh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2552) 发表:2025-05-15 19:52:55  10楼
不说总资产光说每月被动收入1万出头的话,知道本地投资论坛上不少人可以达到
说难不难
说容易也不容易

除掉自住房(不能产生被动收入),每月1万=一年12万,按4%的平均年化算,得有可投资资产300万才能做到。

有这个数字的人,生活质量上一般不会太过委屈自己,至少也要住200万+的三卧公寓。也就是说净资产得达到500万+。

我上面说过了,新加坡前1%的门槛是670万新币。以此推算,500万至少也得是前1.5%的水平了。。换句话说 100个人里能达到的,不到2人。

当然,如果把群体缩小到有本地本科学历的中年人中(40-55岁),这个比例会高很多。盲猜能有10%-20%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狮城财经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10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