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周日大餐的礼物.星星还是那个星星.你收割了吗...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今天的和昨天的就是不一样.
按咱农民的习惯.快秋天了吧.......该.......收获了吧.
按咱投资人的术语.装到自己口袋里的那才是钱.放在外面的是纸.
祝大家.........胃口好.
1997年7月2日,一个许多本地资深投资者应该不会忘记的日子。
回首十年前金融风暴 虽有损失也有契机
● 陈士铭
1997年7月2日,一个许多本地资深投资者应该不会忘记的日子。
就是在10年前的这一天,泰国突然宣布放弃长达13年的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改而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当天泰铢立即贬值了18%,也正式掀开了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序幕,造成本地投资者在接下来15个月承受了一波又一波的股市震荡,在这期间损失的资本财富可说是数以亿计。
就像许多历史重大事件一样,这一天并没有立刻引起巨大的恐慌和关注。它也许让不少人颇感意外,毕竟在两天前当时的泰国首相查瓦利将军还在向全国电视广播中表明泰铢不会贬值,
事实上,这个举措在当时早已有迹可寻。在5月间,泰铢就已经遭受国际炒家狙击,泰国央行必须联同我国金融管理局动用了数十亿美元入市扶持泰铢,结果货币是勉强回稳了,但泰国外汇储备因此急剧下降了10%至330亿美元这个危险水平,迫使泰国一个月后改为大量购入泰铢期货和大幅度加息,至此敏锐的分析师意识到泰铢贬值已经是时间的问题了。
泰国突如其来的决定,难免立即带来骨牌效应,东南亚各地货币和股市都纷纷下滑,但即使如此,在泰国有关宣布后一个月内,市场多数分析师还是对新马两地的经济和股市保持乐观的态度。瑞士银行全球研究在该年7月底的报告就表示“本地经济展望不错,本地出口复苏提高了新加坡股票等新元资产的吸引力”。本地一家银行研究报告此时也认为“马国经济增长全年料能超过7%,吉隆坡股市10月见底”,尽管标准与普尔当时已经把马国的国家信贷降级。
真正的大恐慌到了8月才开始显现出来,原因是这时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刚刚回归大陆不久的香港在股市月初创新高后,就几乎天天面对股价狂泻局面,短短一个月内竟暴跌了20%;二是马国当时首相马哈迪开始把东南亚货币下挫归咎于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团,大骂索氏为“禽兽”和“世界罪犯”等。
随着这些新事态的出现,本区域的企业和商家也在恐慌中抛售货币和股票远离市场,而炒家更借此“良机”再度进场兴风作浪,结果整个8月的本区域市场可谓风声鹤唳,交易室内外都是一片愁云密布。
为新局面埋下伏笔
也就在这个月的金融动荡中,本地股市的原有格局开始受到了挑战,并为日后的新局面埋下了伏笔。先是当时一些挂牌公司有本地股和海外股并存交易制度。这个自1988年推出的股票制度,专为金融、传媒、国防相关等那时视为“富有战略性地位”的公司而设,目的就是通过外国投资者只能购买海外股的规定,确保这些企业不会落入外国人的控制中。
在金融风暴前,这些海外股因受到外国同本地投资者的追捧而享有对公司本地股的溢价,不过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个溢价开始在外资的抛售打击下缩减。在8月间,伴随着新科集团的重组(注:新科工程就是由此而生),新科宣布属下挂牌公司的本地股和海外股合并,开启了以后其它公司合并这两类股票的先河。(按:丰隆金融在2003年初合并其两类股票,海外股交易模式正式走入历史)
其次就是至今还令不少股民耿耿于怀的本地马股交易。尽管本地交易的马股自新马分家后一直不受马国承认,这些股票曾经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交投旺热,备受本地投资者青睐。可惜到了97年金融震荡爆发后,由于股价下泻不止,马国开始指我国纵容炒卖马股下跌,到了隔年9月宣布资金管制,等于判了本地马股交易市场死刑,开始了令许多本地股民饱受折腾的漫长转移股票到马国股市的历程。
现在回顾这段时期的股市发展历程,可以毫不讳言的说,没有当时的动荡考验,本地一些重量级股可能至今还维持本地股和海外股并存的交易模式。
10年前的金融风暴毋庸说对股市冲击的确很大,衍生的股市变局,对很多资深股民来说也许是留下了损失惨重的负面印象,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个变局也让本地中小企业从此能够更好地从本地股市中筹资获益,为本地投资者提供另外一种新的交易契机。
● 陈士铭
1997年7月2日,一个许多本地资深投资者应该不会忘记的日子。
就是在10年前的这一天,泰国突然宣布放弃长达13年的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改而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当天泰铢立即贬值了18%,也正式掀开了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序幕,造成本地投资者在接下来15个月承受了一波又一波的股市震荡,在这期间损失的资本财富可说是数以亿计。
就像许多历史重大事件一样,这一天并没有立刻引起巨大的恐慌和关注。它也许让不少人颇感意外,毕竟在两天前当时的泰国首相查瓦利将军还在向全国电视广播中表明泰铢不会贬值,
事实上,这个举措在当时早已有迹可寻。在5月间,泰铢就已经遭受国际炒家狙击,泰国央行必须联同我国金融管理局动用了数十亿美元入市扶持泰铢,结果货币是勉强回稳了,但泰国外汇储备因此急剧下降了10%至330亿美元这个危险水平,迫使泰国一个月后改为大量购入泰铢期货和大幅度加息,至此敏锐的分析师意识到泰铢贬值已经是时间的问题了。
泰国突如其来的决定,难免立即带来骨牌效应,东南亚各地货币和股市都纷纷下滑,但即使如此,在泰国有关宣布后一个月内,市场多数分析师还是对新马两地的经济和股市保持乐观的态度。瑞士银行全球研究在该年7月底的报告就表示“本地经济展望不错,本地出口复苏提高了新加坡股票等新元资产的吸引力”。本地一家银行研究报告此时也认为“马国经济增长全年料能超过7%,吉隆坡股市10月见底”,尽管标准与普尔当时已经把马国的国家信贷降级。
真正的大恐慌到了8月才开始显现出来,原因是这时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刚刚回归大陆不久的香港在股市月初创新高后,就几乎天天面对股价狂泻局面,短短一个月内竟暴跌了20%;二是马国当时首相马哈迪开始把东南亚货币下挫归咎于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团,大骂索氏为“禽兽”和“世界罪犯”等。
随着这些新事态的出现,本区域的企业和商家也在恐慌中抛售货币和股票远离市场,而炒家更借此“良机”再度进场兴风作浪,结果整个8月的本区域市场可谓风声鹤唳,交易室内外都是一片愁云密布。
为新局面埋下伏笔
也就在这个月的金融动荡中,本地股市的原有格局开始受到了挑战,并为日后的新局面埋下了伏笔。先是当时一些挂牌公司有本地股和海外股并存交易制度。这个自1988年推出的股票制度,专为金融、传媒、国防相关等那时视为“富有战略性地位”的公司而设,目的就是通过外国投资者只能购买海外股的规定,确保这些企业不会落入外国人的控制中。
在金融风暴前,这些海外股因受到外国同本地投资者的追捧而享有对公司本地股的溢价,不过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个溢价开始在外资的抛售打击下缩减。在8月间,伴随着新科集团的重组(注:新科工程就是由此而生),新科宣布属下挂牌公司的本地股和海外股合并,开启了以后其它公司合并这两类股票的先河。(按:丰隆金融在2003年初合并其两类股票,海外股交易模式正式走入历史)
其次就是至今还令不少股民耿耿于怀的本地马股交易。尽管本地交易的马股自新马分家后一直不受马国承认,这些股票曾经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交投旺热,备受本地投资者青睐。可惜到了97年金融震荡爆发后,由于股价下泻不止,马国开始指我国纵容炒卖马股下跌,到了隔年9月宣布资金管制,等于判了本地马股交易市场死刑,开始了令许多本地股民饱受折腾的漫长转移股票到马国股市的历程。
现在回顾这段时期的股市发展历程,可以毫不讳言的说,没有当时的动荡考验,本地一些重量级股可能至今还维持本地股和海外股并存的交易模式。
10年前的金融风暴毋庸说对股市冲击的确很大,衍生的股市变局,对很多资深股民来说也许是留下了损失惨重的负面印象,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个变局也让本地中小企业从此能够更好地从本地股市中筹资获益,为本地投资者提供另外一种新的交易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