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上有没有大神提示一下对已婚有娃的工程师,新加坡,中国和美国哪里更舒服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创业求职 | 本帖共有 8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周小渔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8222) 发表:2014-07-09 10:51:46  楼主  关注此帖评分:
版上有没有大神提示一下对已婚有娃的工程师,新加坡,中国和美国哪里更舒服
按照我肤浅的感觉,中国离父母近,适合照顾小小孩,大人可以安心加班加点上班,似乎升职涨薪比较快。
新加坡,对小孩教育好,女佣相对便宜,很多小孩玩的地方和活动,又非常安全,但是没有四季舒适度略差。
美国玩的地方多,工程师相对新加坡工资略高,很多大公司总厂都在美国,技术相对亚太区先进,而且很容易work life balance,很少加班。但是离父母远,照顾孩子也不太方便,升职涨薪相对较慢。
有没有大神在各地都工作过,可以分享一下经验?谢啦!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华新币,时间:2014-07-09 22:00:01。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0,奖励楼主1分以及1华新币,时间:2014-07-10 22:00:02。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9,奖励楼主2分以及3华新币,时间:2014-07-11 22:00:04。
iherb 95折码任意单:GVL320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周小渔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8222) 发表:2014-07-09 12:15:43  2楼
歪个楼 怎么确定新加坡教育比中国好呢?我不太了解新加坡教育
不是说新加坡教育比中国好
只是觉得这边小孩上学压力小一点,如果从小一直在这边上学,将来上大学不用那么辛苦。而且感觉这边课题和课外活动比较多,小孩动手能力应该不错,课业要求也不会太松,应该是正好适合小朋友多方面全面发展的。当然这是我个人感觉哈。有美国朋友成天在facebook上抱怨他们自己的教育制度所以感觉基础教育还是亚洲好些吧。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周小渔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8222) 发表:2014-07-09 14:04:49  3楼
女生的思想总是那么理想化听实验室管理员说,好多工科本科生毕业的时候连个连个电路都不会. 唉, 动手能力关键是智商, 和天赋. 如果资质差, 靠后天培养意义不大. 当然肯定有人跳出来说, 同样智商, 肯定在坡培养的好. 那就没啥可说的了. 我在国内一直读到硕士, 动手能力还是公认比较强的. 所以说, 教育, 培养 什么的 也就那么回事, 国内其实做的也不错, 坡国做的也不怎么样. 当然坡国也有一些好的学生, 只是比例也不大, 而且这种学生 放在哪都不会差.
哈哈哈哪里那么多感慨
可能表达的不清楚,不是说动手啦,是说处理事情的能力。不过这个也很难衡量。而且我说的好也不指的是优秀,要求不高过得去就行。主观上来说我至少觉得新加坡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都比较让人放心,尤其是华人孩子的话中文水平不会太差,很多美国华人的朋友和我们自己认识的美国移民二代都不会讲汉语,个人认为是比较遗憾的。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周小渔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8222) 发表:2014-07-09 15:28:45  4楼
一点好奇既然美国容易work life balance,很少加班,为什么照顾孩子不太方便?美国的朋友都自己照顾孩子,相比新加坡太幸福了。难道孩子是祖父母的责任?
那边的childcare和maid都很贵
相对来说新加坡(相对于个人挣的工资)便宜,大家都能负担的起。
好几个同学生了孩子只能做全职妈妈不然没人看小孩。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周小渔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8222) 发表:2014-07-09 17:10:26  5楼
理解无能那边的大环境就是在孩子小时候,父母有一方能放心的放弃工作安心陪伴孩子,孩子大了,父母能顺利返回职场,这对孩子的成长其实是有正面效果的。 在新加坡,说实话,我觉得大部分人是不敢离开职场,因为一旦离开,根本就很难再回去,而不是大家主动愿意把孩子交给祖父母,maid,或者是childcare。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全职妈妈的利还是大于弊的,这个不正是work life balance的一部分吗?当然了,全职妈妈或者爸爸会觉得自己牺牲很大,这个就看各人了。有人觉得只有在职场才能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人觉得家庭也可以。 有个开补习中心朋友说过,以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其实是需要一位家长在家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只是生存的大环境并不允许大部分家庭这么做,也间接促使补习中心的繁荣。 一边是楼主认为的不得不做全职妈妈,一边是不得不把孩子丢给别人去陪伴。如果有得选,不同的人选择也还是不同。
嗯,这个确实看个人
我个人和做全职的朋友都是很想一直工作下去的。确实有听过印度朋友一个全家在美国夫妻俩带着三个娃全靠父亲的phd奖学金过了5年的人家也很快乐。
我自己是不工作就不舒服,所以觉得新加坡照顾小孩方便,这点算是它的优势。而且新加坡整体鼓励生孩子所以感觉上政府在这方面下力气比较大嘿嘿。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周小渔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8222) 发表:2014-07-09 21:55:20  6楼
插句嘴同样经济投入… 我女儿在国内幼儿园一千元一个月,我同学女儿在坡一千新元一个月,我感觉学校硬件差不多的。(教育水平不敢评判,因为没有体会) 当然如果我女儿上五千元一个月的豪华幼儿园,硬件确实要完胜坡上一千新元的幼儿园了了。
哈哈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谈中国的啦
离父母近这个优点哪里也比不了!
高中同学在国内做技术的也做的不错 工作几年买房买车娶老婆啦。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周小渔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8222) 发表:2014-07-11 17:42:24  7楼
哪里公平了。。富人没时间去当义工,就无法进去。。这是否对富人不公平。。 为何世界需要对穷人公平。。 理论上用钱没有不公平啊,穷人也可以花很多时间去挣钱啊。当然只是理论上。 其实资源不足的时候,怎么分配都有不公平。
这个楼歪的够彻底。
rt

---
系统生成:由于楼层数受限,本帖实际回复的是 唐甬 的帖子 “见笑见笑”
原地址:http://bbs.huasing.org/sForum/bbs.php?B=146_12758559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周小渔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8222) 发表:2014-07-29 10:44:50  8楼
版上有没有大神提示一下对已婚有娃的工程师,新加坡,中国和美国哪里更舒服按照我肤浅的感觉,中国离父母近,适合照顾小小孩,大人可以安心加班加点上班,似乎升职涨薪比较快。 新加坡,对小孩教育好,女佣相对便宜,很多小孩玩的地方和活动,又非常安全,但是没有四季舒适度略差。 美国玩的地方多,工程师相对新加坡工资略高,很多大公司总厂都在美国,技术相对亚太区先进,而且很容易work life balance,很少加班。但是离父母远,照顾孩子也不太方便,升职涨薪相对较慢。 有没有大神在各地都工作过,可以分享一下经验?谢啦!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华新币,时间:2014-07-09 22:00:01。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0,奖励楼主1分以及1华新币,时间:2014-07-10 22:00:02。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9,奖励楼主2分以及3华新币,时间:2014-07-11 22:00:04。
前两天看个帖子,转来给大家看看
其实上面说的抑郁症什么的哪儿都有,转来主要看看留美华人的另外一面。不过我看过这个之后觉得在新加坡照顾孩子真是天堂,infant care, child care,女佣什么的还有随处可见的收费不收费的游乐场之类都太太太方便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421a3801010mq8.html
南大校友王庆根,原为奥赛金牌得主,斯坦福大学化学博士,Paypal的首席工程师,可以说学业和事业都很成功,却因抑郁症,本月初自杀,留下一双儿女。这是多么惨痛的悲剧!王博士的经历和我惊人地相似,同年出生,都在南大上过学,后来到美国闯荡,他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样大。我自己还苟活着,但同病相怜,觉得我们这些在美国生活得时间比较久的人,有必要多说说自己实际的生活状况,让其余的人做选择的时候,起码多一些参考。我和同样在美国生活的涂子沛兄(《大数据大趋势》一书作者,现居匹兹堡)相约,就这个话题,展开一些讨论。
  在美国的生活,起码对中国移民来说,是“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地狱”。这种概括虽笼统,却不离谱。为了给儿童一个天堂,我们闯进了战场。在美国生活的不易,很少有当事人自己说过。对外人,大家要面子,家丑不外扬,有问题不暴露。对家人,大家报喜不报忧。久了不说,问题就可能酿成悲剧。
  我不知王博士的离世究竟是什么原因,但不妨借题发挥,顺着“压力”这个话题,说说在美国生存的压力。我只说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几点,抛砖引玉,希望其他海外朋友补充。
  国内报道,多强调王走上绝路,是因工作压力太大。表面上看这似是最合理的解释,但未必有普遍意义。就我自己的体验,海外中国人的隐形压力不止工作。事实上,工作压力有时候还算次要。美国职场环境相对宽松,大部分美国上司处事随和。做同类工作,可能在国内的压力更大。当然我这里说的一切话都是笼统的说法,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那看不见的让人崩溃的压力究竟来自何方?我最近就遇到几个人,也抱怨说自己快得忧郁症了。原因和工作本身无关,倒是都牵涉到海外生活的孤立无助,或是紧张的家庭关系。
  这种紧张来源有很多,比如孩子上学。美国学校通常三点下课。很多地方又规定,不到法定年龄,孩子不可无大人陪伴,单独在家。如果夫妻双方都上班,孩子的接送和安全就成了大问题。另外,美国的暑假长达三个多月,这中间孩子怎么办?有的送回国,有的请国内祖父母来带,有的花钱请人, 有的送往暑期的各种夏令营。每一种方法,都非常折腾。总的来说,我建议,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争取用钱解决。人情债,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和谐关系,能避免尽量避免,不要贪小便宜,最终后患无穷。
  美国人自己也有这些问题,但他们毕竟是本地人,解决办法更多。有些是夫妇的一方把工作辞掉,或者换成兼职工作,时间上灵活起来,以便照顾孩子的起居和接送。目前来说,美国经济萧条,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即便这样,妇女在家不上班,也是常态,所有人都理解,她们自己也坦然。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太太,被人指责“一辈子没工作过”,能谈什么经济?这个说法,反倒让罗姆尼得分。罗姆尼太太说她家中要负责五个孩子,这不叫工作什么叫工作?这个说法赢得了很多选民的认同。美国的纳税是根据全家收入来算的。除非真能挣到钱,否则,考虑到纳税、雇人看孩子成本,孩子成长中家长参与的欠缺等多方面原因,去工作反而得不偿失。如果孩子多,夫妻一方收入不高,那还不如别去上班。一定有那么一个公式,让我们计算到工作与不工作的成本-收益平衡点在哪里。
  这也不仅是经济问题,个人自我认知和心态调整也很重要。来自我们大陆的家庭,心态一关就很难过。不少家庭里,夫妻在美国生活久了,可因地制宜,适应当地环境。但国内父母甚至其他亲戚的聒噪,则是新的一重压力。有些老年人一辈子下来,除了工作挣钱,找不到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去寄托人生的意义,也无法理解美国这边的情况,用国内环境下的心态,乱出主意。他们有的是为了面子,希望告诉他人自己的孩子在美国某某地方上班,不希望邻居同事亲戚朋友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美国“没工作”。他们不知道,这有时候是为了家庭的整体利益作出的一种主动选择。子女有时候出于孝顺,只好依从,好让国内父母显摆,小家庭的苦只有自己去尝。也有的父母观念错误,比如“不要在家吃闲饭”,“不要吃丈夫的饭”,硬是劝子女去上班。中国家庭,很多是一方出来读书,一方陪读,有了机会另外一方去读书,本来拿学位就有早晚,不是都能顺利找到理想工作。
  有的家庭为了省几个钱,让国内老人过来带孩子。这会使得带孩子的问题表面上缓解,但是这会生出很多新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医疗,在美国,保险通常只保“核心家庭”,亦即配偶和孩子。来访的父母不算dependent. 只能去另买保险。保险公司遇到这种既不是美国公民又不是年轻力壮的人投保,保险费通常很昂贵。很多家庭看情况还行,就去侥幸赌一把,不去买,但一旦父母在美国生病,又没有保险,最终医疗费惊人,甚至一下子就能把小家庭拖垮。这种风险,一些来访老人可能并不知道,有时候也不能理解。遇到这类问题,甚至在子女本来就已经压力重重的时候,因为自己不满而抱怨,让子女的家庭平添矛盾,使得人到中年、夹心饼干一样的他们痛苦不堪。
  和其他任何地方的家庭一样,几代人之间的冲突总是难免,比如生活习惯,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大家都可能有差异。和国内不同的是,由于来一趟不易,很多父母一来,就把旅游签证所允许的半年用足。有了摩擦,无处可走,所以长时间困在一个地方,矛盾处理不当可能激化,影响小家庭夫妻关系。这样一来,美国生活不仅成为老人的地狱,也会成为三代人共同的地狱。
  这种折磨,最终极为损害夫妻关系。再恩爱的夫妻,也架不住这种水滴石穿的长期冲突。很多海外中国夫妻关系紧张。美国人不像我们这样死要面子活受罪,遇到这些问题,会去找婚姻咨询等地方寻求帮助,商量解决夫妇双方解决不了的冲突,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了还不行就索性散伙。中国人本来就含蓄,有问题自己相互都不说,更不要说寻求专业帮助,所以通常是带着问题过日子,如同两腿绑着沙袋去踢球。美国人在家庭关系中把夫妻关系摆在首要位置,夫妻关系和谐,子女会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之下,父母亲也可放心地安度晚年。中国舍本逐末,教孝不教慈,把孝道摆第一位,甚至孝道压倒人道,把很多其它的关系给扭曲了。久而久之,家庭的裂痕越来越大,小家庭又为了儿女或者父母的面子,强忍着在一起,形成过也过不好,离也离不了的亚婚姻。到了海外,在新的文化环境之下,这种冲突越发明显。我的下一本书,《生活意见》(暂定名,将由华师大出版),就谈到了很多这方面的话题。
  另外一个压力源是工作许可的问题。美国的移民是一个复杂、漫长而又头痛的过程,人在美国扎下根来并不容易,有时候也没有必要,因为现在在国内,出国旅游、访学、商务也越来越容易。如果选择移民,除结婚和投资的渠道外,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未来面临的是职业移民。这方面大部分人的过程相差无几:大家先读书,然后找工作,根据工作,一层层办工作许可,每一次都是一场小小的战斗。要是读博士,起码得四五年时间搭进去。然后利用一年到一年半(因专业而异)的“职业实习期”(OPT),此间可合法找工作。OPT是比较临时的工作身份,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得尽快转成工作签证。工作签证需要雇主帮你申请,雇主不肯,你只好再去找肯帮你办的雇主。工作签证三年一延,最多七年。这期间,大家努力去办理绿卡。绿卡办理分几个优先顺序,杰出人才办得很快,这要看你的学位(多为博士学位),学术成果等。余下类别多有根据国别的签证配额排期(相当于“入户指标”),排到了才可办理。这排期三五年是常事。排期中,不可轻易改变工作,这让很多人只好接受不满意的工作,这中间离开美国再回来,还要花钱申请Advance parole, "Parole"也是犯人假释的意思,真是“移民监”了。
  几番折腾下来,到最终不再受“身份”限制,搞不好就八九年甚至十几年过去了。此时已人到中年,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季都错过了。好多人当年的梦想,早已灰飞烟灭。大家只好把兴趣放到孩子和房子身上。自我的丧失,对一个人来说是很凄凉的事。坦白地说,很多第一代移民的人生基本上就这样荒废了。能自我安慰的一点,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不需要这样再来折腾。
  不过如果心态调整好,学会享受生活,不与人攀比,不盲目追求出人头地,能看菜下饭,找到美国生活的美好之处,倒也海阔天空 ——事实上大部分美国人自己正是这么做的,能做到这样,才叫真正地“融入主流社会”了,很多人以为赚了大钱买了大房子,出人头地了,才觉得心里有底,似乎是在国外融入主流,对国内来说光宗耀祖了,这是一种极大的谬误。其实谁在乎?想想看你自己活得怎样?你开心吗?你对下一代尽到责任了吗?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出国是有风险的事,各位需要慎重,大学刚毕业的人倒无所谓,到哪里不是重新开始?我倒不反对移民这件事本身,但是需要好好权衡。那些在国内事业有成的朋友,可能要认真考虑。千万不要有童话思维,认为到了美国,就可以“永远幸福生活”了。很多问题,不会因为你飞越了太平洋,就可以永久地留在身后。
  目前喊移民的中产家庭很多。遇到一个问题,人们解决的办法,一为抗争,一为逃离(fight or flight)。来美国十年了,我发觉flight也不是长久之计。但愿我们都去努力,让中国的教育和各方面大环境能好起来,日后大家的志向,会从“美国梦”,转移到“中国梦”上面。我想我能做的,是尽量去介绍美国的教育,好让我们教育各界人士去取长补短,让日后的教育者、家长和儿童,对他人的模式,不再是只能望洋兴叹。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创业求职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8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