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开始有科学家来考察了
新美签署民用核能《123协定》
核科技迅速发展,新一代反应堆的设计袖珍,在工厂建造后可用平板卡车搬移部署。此外,新反应堆把冷却安全功能融入设计,万一发生事故,操作员可直接撤离,无须人为介入关闭。
反应堆一般可根据建成年代分类,每一代的反应堆燃料技术和安全措施等都比之前有所提升。第一代是建于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商业反应堆(例如美国码头市(Shipping port)核电站);第二代建于1990年代前(例如美国瓦茨巴(Watts Bar)核电站);第三代建于1990年代后(例如日本柏崎刈羽核能发电厂);第四代则是研究中的理论反应堆,具环境可持续和经济可行性,且安全可靠。
新加坡核研究与安全所所长庄庆耀副教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第三代反应堆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是七八十年代反应堆的百分之一。
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所长李宝胜说,新一代反应堆旨在解决核领域的安全、废料管理,以及经济可行性等问题,同时要符合严格的核治理标准,达到安全和负责任的核使用。
他介绍,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all Modular Reactors)的优势包括更安全,且有潜力通过大规模建造来降低成本;熔盐反应堆等第四代反应堆不仅更安全,也有更高的燃料效率,废料生产也更少;由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等机构研发的先进聚变反应堆,则致力于实现受控核聚变技术,推动可持续能源生产。
延伸阅读
【早知】一文看懂民用核能123协定
学者:123协定推动核研究 改变社会对核接受度很重要
张进培
核能可以通过原子核分裂成若干部分(称作核裂变),或原子核融合在一起(称作核聚变)产生;全球目前用于发电的核能都是通过核裂变,核聚变的技术尚未成熟。
比较核裂变和核聚变技术,庄庆耀认为,要实现最迟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采用核裂变技术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核能生产方式;但长期来看,核聚变造成的废料问题比较少,很可能是人类最终的能源生产方式,未来可能代替核裂变技术。
“虽然核聚变已有验证,但还需要至少几十年才能商业化部署,存在很大的未知数。多数专家认为应该要在本世纪下半叶才会实现。”
新加坡战略能源与资源研究中心联合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年家亮认为,轻水反应堆、熔盐反应堆,以及高温反应堆是当前最有潜力的技术。其中,熔盐反应堆和高温反应堆的设计安全性高,可安置在靠近海水淡化厂,以及社区电网连接系统等设施的地段。
贸工部:继续加强能力 更好了解核科学与技术
我国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右)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7月31日签署民用核能《123协定》,促进两国相关知识与技术分享。(陈斌勤摄)
贸工部受询时说,鉴于能源安全问题,以及实现净零排放的气候需求,全球再度掀起对核能研究的兴趣。
“新加坡正在加强能力,更好地了解核科学与技术,包括全球开发中的小型模块反应堆、第四代反应堆等新型先进技术。与传统反应堆相比,新技术有潜力提供更显著的安全、经济和表现提升。”
虽然许多新型核科技在开发中,还未商业使用,贸工部说,核能的渐进发展仍可见,越来越多的小型模块反应堆设计获得海外监管机构的许可,我国会继续了解这些新技术。
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星期三(7月31日)共同签署《123协定》(123 Agreement),促进新美双方的信息和技术分享,让我国能与美国民用核专家深化交流。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在协定签署仪式后向媒体强调新加坡并未决定最终是否使用核能。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都对采用核能发电感兴趣。泰国、马国和越南各有一个研究用途的反应堆,印尼则有三个研究用反应堆;菲律宾拥有核电厂,但不曾加入燃料,目前处于封存状态。
反应堆一般可根据建成年代分类,每一代的反应堆燃料技术和安全措施等都比之前有所提升。第一代是建于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商业反应堆(例如美国码头市(Shipping port)核电站);第二代建于1990年代前(例如美国瓦茨巴(Watts Bar)核电站);第三代建于1990年代后(例如日本柏崎刈羽核能发电厂);第四代则是研究中的理论反应堆,具环境可持续和经济可行性,且安全可靠。
新加坡核研究与安全所所长庄庆耀副教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第三代反应堆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是七八十年代反应堆的百分之一。
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所长李宝胜说,新一代反应堆旨在解决核领域的安全、废料管理,以及经济可行性等问题,同时要符合严格的核治理标准,达到安全和负责任的核使用。
他介绍,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all Modular Reactors)的优势包括更安全,且有潜力通过大规模建造来降低成本;熔盐反应堆等第四代反应堆不仅更安全,也有更高的燃料效率,废料生产也更少;由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等机构研发的先进聚变反应堆,则致力于实现受控核聚变技术,推动可持续能源生产。
延伸阅读
【早知】一文看懂民用核能123协定
学者:123协定推动核研究 改变社会对核接受度很重要
张进培
核能可以通过原子核分裂成若干部分(称作核裂变),或原子核融合在一起(称作核聚变)产生;全球目前用于发电的核能都是通过核裂变,核聚变的技术尚未成熟。
比较核裂变和核聚变技术,庄庆耀认为,要实现最迟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采用核裂变技术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核能生产方式;但长期来看,核聚变造成的废料问题比较少,很可能是人类最终的能源生产方式,未来可能代替核裂变技术。
“虽然核聚变已有验证,但还需要至少几十年才能商业化部署,存在很大的未知数。多数专家认为应该要在本世纪下半叶才会实现。”
新加坡战略能源与资源研究中心联合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年家亮认为,轻水反应堆、熔盐反应堆,以及高温反应堆是当前最有潜力的技术。其中,熔盐反应堆和高温反应堆的设计安全性高,可安置在靠近海水淡化厂,以及社区电网连接系统等设施的地段。
贸工部:继续加强能力 更好了解核科学与技术
我国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右)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7月31日签署民用核能《123协定》,促进两国相关知识与技术分享。(陈斌勤摄)
贸工部受询时说,鉴于能源安全问题,以及实现净零排放的气候需求,全球再度掀起对核能研究的兴趣。
“新加坡正在加强能力,更好地了解核科学与技术,包括全球开发中的小型模块反应堆、第四代反应堆等新型先进技术。与传统反应堆相比,新技术有潜力提供更显著的安全、经济和表现提升。”
虽然许多新型核科技在开发中,还未商业使用,贸工部说,核能的渐进发展仍可见,越来越多的小型模块反应堆设计获得海外监管机构的许可,我国会继续了解这些新技术。
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星期三(7月31日)共同签署《123协定》(123 Agreement),促进新美双方的信息和技术分享,让我国能与美国民用核专家深化交流。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在协定签署仪式后向媒体强调新加坡并未决定最终是否使用核能。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都对采用核能发电感兴趣。泰国、马国和越南各有一个研究用途的反应堆,印尼则有三个研究用反应堆;菲律宾拥有核电厂,但不曾加入燃料,目前处于封存状态。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