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可以考虑从国内暂时借一些人来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本帖共有 17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0 03:35:24  楼主  关注此帖
【婚姻家庭】医护人员社媒上发公开信 吁请政府勿实施新的休假限制他们已疲惫不堪 抗疫的漫漫长路上,站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无疑是牺牲最多,最疲惫不堪的群体。 随着奥密克戎导致的新一波疫情来袭,有关医护人员是否因长期无休参与抗疫而不堪重负的课题再度引起关注。 近日,一封署名“诚实的医护人员”(The Honest Healthcare Worker)的公开信就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掀起了波澜。 在该封公开信中,执笔者吁请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重新考虑当局可能对本地医护人员实施休假限制的新计划。 麦锡威副教授在上周五(21日)的跨部门抗疫小组记者会上曾表示,随着冠病住院人数增加,加上部分医护人员因感染冠病而无法工作等因素,本地医院或许得“重新探讨并调整”医护人员的休假措施。 麦锡威当时也说,过去几个月是医护人员拿假充电的好时机,一些医护人员也破例获得出国探望家人的机会。 然而,这封公开信却称,即便在过去几个月德尔塔疫情消退期间,由于之前被推迟的择期手术(elective surgery)重新排上日程,加上国人因长期的封锁及缺乏活动而更容易生病,医护人员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清掉年假。 “我们怎么可能(在过去几个月)拿更多假?我们根本无法连续请超过七天的假。我的同事 (more...)
其实可以考虑从国内暂时借一些人来
这是以前限制医生数量的副作用。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0 08:38:22  2楼
对医疗系统有着深深的误解。医疗算是服务业,不是流水线工人。
请问误解在那里?
现在缺医生缺护士。很久以前,租的单间。另外一个单间是一个菲律宾的心脏病医生,她半年在新加坡,半年回菲律宾。

引进医生护士,最好当然是周边,英语好。不过现在疫情当前,医生护士相对多的是国内吧。

前几天带孩子出去,还碰到几个国内过来的医生家人带孩子玩。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0 12:01:07  3楼
医生护士都很辛苦早报登过医生的日常。完全是感同身受。 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20120-1234742 全文如上 下为节选 政府医生与私人律师的工作时间,外人通常并不了解;长期处于超时工作状态,游走于雇佣法令的灰色地带,也没引起多少关注。这与提倡永续经营的理念背道而驰。 政府医生工作有多辛苦?这种困境几时可缓解?改善工作条件是否受到重视与处理?若因超时工作造成意外,谁会被问责?一周三轮班(on call)是许多医生晋级成为注册医生之前的必经之路,没有超强体力与抗压能力,恐怕很难过关。以下流程僅供参考: 星期一(on call):8时开诊。6时后值班到隔天8时。 星期二(post call):8时继续问诊,下午2时至3时下班,工作超过30个小时。 星期三:上班。希望八小时后下班。 星期四(on call):再轮夜班,重复星期一的流程。 星期五(post call):重复周二流程。又一个30小时无休。 星期六:休息日睡到自然醒。精力耗尽,推掉家人朋友的约会很平常。 星期日(on call):重复上述流程,另一个30小时的煎熬刚要开始。 这种“一周三轮”制除了苦撑,其实很无奈。医生朋友听候召唤时,请他吃肉包子是大忌讳;也不好提今天很平静,据说P&Q这两字会惹来执勤霉运 (more...)
我以前说本地医生忙是自找的被批
从经济角度看,限制医生的数量,导致医生高收入,同时也抬高了医学院的费用,导致学医的孩子换轨道成本高昂。是不是有点恶性循环的味道。

如果只是缺护士,只能找退休的,或者引进。本地护士我因为中收入不高的。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0 13:55:27  4楼
平常赚的盆满钵满的,现在遇到点事就逼逼逼
这次给你点个赞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0 17:03:05  5楼
这说法不客观赚的最多的是私立医院的专科医生,她们一直没有那么累。最累的是公立医院的年轻医生还有护士,他们挣的可不高。尤其是年轻的小医生们因为有bond 在身,简直是被往死里用,钱也不多。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这是医生内部相互压榨罢了。为啥年轻的医生还愿意,不就是以后有成为婆婆的机会啊,然后就可以会过头来压榨年轻的医生,算总账不亏的。医生作为一个整体,其实是在压榨整个社会的其他人。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0 17:10:35  6楼
同感不懂为啥一定要保护起来某个行业 凭华新上的学术水平出几个医生搓搓有余 一定要把一个照本宣科的一般职业弄的那么高大上,然后高收入, 最后高昂的医疗费用还不是大部分是国民或者国家买单
就是垄断啊,然后谋取垄断收益
医疗和法律服务,就是医生和律师,是最容易搞垄断的内需行业。这么干,从科技立国的角度看,当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最优秀的人都跑去当医生律师了,科技就肯定很难竞争的过其他国家。但是对于新加坡的超级有钱的人来说还是不错的选择。新加坡的财富开始主要是来源于贸易,然后是金融服务,国家不需要科技立国。优秀的人才当医生,可以对不差钱的人提供非常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只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太贵了,本地不是有个说法,可以死不可以病。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0 17:35:51  7楼
这是你想当然吧很多医生最后并没有成为专科医生。不能只用中国医生的工作量待遇来衡量这里,中国本身就不太合理。这里的医生也会跟西方国家比,这里比西方国家医生辛苦的多,挣的少多了。不过钱只是一方面。这里对年轻医生的压榨本身就合理。逼的有些医生去西方国家,或者bond一满,就立马跳槽到私人医院,这方面一样是不合理。
作为一个行业,不可能做到公平到每个人。
但是,虽然不可能人人做专科挣大钱,但是好赖是有希望有可能的。要不为啥每年医学院那么多人抢着报?就算做不了专科,全科的也是收入远远超过同龄人的。

至于对年轻医生压榨到啥程度算合适,这个应该是新老医生之间的博弈,外人真不好说啥的。这两年的年轻医生,有点类似当兵碰上了打仗,也是没有办法的。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0 17:41:32  8楼
新加坡的医疗对普通人不贵绝大部分人都是有保险的 这位层主肯定没有生过复杂的病,重症,那个时候就会希望医生是聪明人了。 我自己真心希望医生是聪明人去做,好的医生可以快点诊断对生命的质量太重要了。
绝大部分人都是有保险的
从整个社会看,保险无非是起个平均作用罢了。本地医疗费用的增长有点失控的样子。不知道你是否留意以前的新闻和政府的做法。

1. 政府取消了保险的100% rider。当时本论坛有保险行业的人说了,其实是医疗系统和保险系统狼狈为奸,然后相互推卸责任。取消rider本质就是把平均的范围缩小罢了。

2. 政府大量补贴公民看病。其实就是普通人能用于看病的钱都满足不了医疗系统的胃口,需要国家补贴,即全面补贴。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0 17:44:40  9楼
可以死不可以病,其实大陆更甚一旦住院,大量的自费药物,自费检查 本地公民,真的好很多 我也发现,你喜欢,想当然
本地人均gdp快6万美元,国内才1万
当然本地普通人肯定会更好。说的是相对,你拿绝对比,也算偷换概念吧。

国内同样6万美元年收入的人,接受的医疗服务肯定比这边平均水平好很多。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0 17:47:03  10楼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只要公立医院的医生也是合格的医生,就足够了。如果得了连公立医院都搞不定的疑难杂症,作为普通人,也认命了。 何况,这个职业靠的是license保证饭碗,所谓的资深医生,未必就比不那么资深的医生厉害。
赞同你的。
普通的医生对普通人就足够了。那个给王室看病的,我记得是几百万的收费吧,就算华新也没几个人看的起吧。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0 20:17:10  11楼
所以公民小孩读书不需要付钱,是因为公民都付不起钱,需要政府支助?
估计你不太了解本地学校的费用吧。
如果把本地普通外国人的费用算做成本+合理收益的化,其实不便宜的。具体中小学学校费用可以这里查。 https://www.moe.gov.sg/financial-matters/fees?pt=2022

我查了三个,如果家里有两个,不一定是每家都可以负担的。
henry park Primary school 2022 $825/mth
river valley high school second 2022 $1638/mth
river valley high school JC 2022 $1995/mth

从经济角度看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谁付出,谁受益。免费读书是大家付出,大家收益。补贴看病,大家付出,医生收益。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0 23:06:45  12楼
医学日新月异,医生知识更新慢?够危险的
主要是人体没啥变化。
技术当然进步很快,但是医生只是应用技术,不是开发。比如牙医,补牙,根管,都多少年了。以前本地心血管搭桥很有名气,现在很多情况都被支架代替了。

和计算机互联网比,那是非常慢了,几乎算龟速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1 08:31:22  13楼
可以说非常慢新药出来,医生开始用了,并不说明他懂这个药,他只不过提前熟悉了一下药厂提供的说明书。 就像疫苗出来,医生让你去打,其实成分效果副作用其实他也知之甚少,如果你每天稍微看下相关科普新出论文内容,可能还了解的比他多一点。 新技术出来了,医生就去一窝蜂让厂家培训一下看看怎么用。至于技术原理是什么他根本不会去探究。 剩下的就是临床经验了,可是等到AI把成千上万医生的经验全部收集起来,并且不断从反馈中学习修补,那么假以时日,将很快取代大部分医生的工作。 现在医生抱怨工作太忙,体力不支,其实要不是还带点体力活性质,那被取代就更容易了。
从技术层面,我觉的你说的是对的
但是垄断其实是权利的体现,很难去除的。最明显的例子是买卖hdb,其实就是从hdb长租一个屋子。但是律师费不少吧,也没法不交,其实就是填几个固定的表格罢了。有些律师行填的表格有时还有错,需要买家仔细看,否则耽误事。

以后远程医疗发达,或许通过打破地域的垄断,进而解决医生的垄断,或者wp掌权,否则很难的。。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1 09:26:46  14楼
这都是表象国内的医护人员能够调来调去而毫无怨言的原因,小部分是思想工作到位。绝大部分原因是医护人员都在医院的掌控范围,更在政府的掌控范围。 这里的医生,除了有Bond的,完全可以不鸟麦老师或者政府,自己独立执业能过的很好。而国内医生要依靠医院,不听话的话,职称要不要评了?医师资格要不要了?党籍要不要了?
是这样的。国内以前有医生要比照国外,
要么是没有看到本质,要么就是忽悠。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1 09:33:38  15楼
意思是你的工资比护士还低?现在MOH很多转换职业的项目,mianfei读书做护士,还给生活费的,不限年龄,你可以考虑一下。 https://www.gov.sg/article/joining-the-healthcare-sector-where-age-is-not-a-limiting-factor 祝你做护士之后工资早日登上一层楼。
本地护士当然不算啦,几乎完全开放的行业
本地医生就完全不同了。彻彻底底的垄断行业。有空可以了解了解本地医学院的报考流程,垄断的痕迹非常明显。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1 11:34:24  16楼
地域垄断,也不是医生护士能决定的就护士而言,我的执照注册在A医院,在其他renhe 医疗机构执业都是违法的。医生有实际案例,从同行听来的,火车上医生采取措施救人了,病人家属状告医生,医生败诉,以为医生的职业执照不能在医院以外行医为由,医生判刑。
从同行听来的,火车上医生采取措施救人了,病人家属状告医生,
医生败诉,以为医生的职业执照不能在医院以外行医为由,医生判刑。

这个是不太可能的。就算是普通人,不是医生,也是可以救人的。国内最近因为疫情,也在大力推广远程医疗。国内的条件比这边好,远程支付,快递都非常发达。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qingni2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1976) 发表:2022-01-31 11:55:02  17楼
这个问题阅读理解: 这个护士就是诉求休假,很多人naobu是抱怨工作辛苦。如果各位提出想休假,回家看望父母,老板和同事直接讲你偷懒,抱怨工作辛苦,你们怎么办。 思维模式: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很好,可是不是什么都拿来批判。医疗行业各种问题,其实各行各业也有各自的问题,从业十五年,在刚毕业时候像愤青一样对万事不满,现在意识到,体系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工作中每天照顾病人了解自己做的事情,可以质疑自己了解的事情,对于不了解的,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了再去质疑。 当然,我见识不多,也不想拿着卖白菜的钱去操卖白粉的心。只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对于医疗依然有很多误解,我讲的不能代表所有护士,不能代表其他任何护士,只是提供一下自己浅薄的见解。 有了问题,就解决问题,不必要东拉西扯。 讨论与辩论都是好的,能促进社会进步,但是需要在合适的场合,客观的立场。愤恨与仇视就不必要了。
你误解了,讨论的是医疗行业的垄断,而不是行业内部的问题。
行业的垄断都是相对其他行业的。医疗行业内部的问题,当然是内部人讨论比较好。

关于护士辛苦,其实国家在短期是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比如要求不休假,甚至连续加班。当然作为普通人,也可以选择辞职。这之间的平衡,只能是精英们操心的事情。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17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