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龄和情况和楼主一样。几年以前,我的想法和楼主完全一样:等父母老了,回国照顾。所以来新10年,一直是PR身份。可是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下面是我的亲身经历,仅供参考。岳父在国内确诊肺癌晚期,我和爱人都是独生子,在新加坡还有两个10岁以下的孩子,没有办法照顾岳父,只能岳母一个人撑。岳父是国家事业单位退休,按理来说医保健全,可是对于癌症来说,很多药医保是报销不了的。所在城市只是一般的省会城市,想去北京的大医院看病,遇到各种挫折,托人情,入院难。我相信,对一般的人来说,遇到这种处境,处理起来不会更容易。出国已经10年,在国内没有任何关系,遇到看病难没有什么好办法。我爱人回国看望父亲,看到国内癌症病人的病房环境,毅然决定把父亲接来新加坡看病。新加坡没有看病难和疏通关系的问题,唯一的只是看病花销的问题。我们不是有钱人,但是也下了决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岳父看病。
最后还是无力回天。但是岳父在世的时候每天可以看到孙辈,有家人陪伴,心情也比天天住院好多了。我们也尽了孝心。所以我想到,回国给父母养老对于我这种家庭事业都在新加坡的人来说,不切实际。因为只是普通人,没有那么大的能量。我的选择就是入籍,给父母申请长期准证,然后给他们上保 (more...)
在国内医疗方面,同样的感触
不要说医疗费,国内医院人文医疗环境,对病人实在不是好的治病地方。
资源不够,病房一定要有加床的,一间小房间,病人+陪伴+探班的,天天跟菜市场一样
人手不够,护士忙得到处乱窜,护士台的灯永远是亮着的,病人多说2句,护士就烦躁
医生病人多,遇上认识的医生,一样排队,医生手上一堆的条子,看谁的条子大张。遇上不认识的医生,对病人大部分都没有好态度,多一句话都懒得跟病人说。
这个是沿海发达城市的医疗案例,想下北京,上海,更是不易居了。
资源不够,病房一定要有加床的,一间小房间,病人+陪伴+探班的,天天跟菜市场一样
人手不够,护士忙得到处乱窜,护士台的灯永远是亮着的,病人多说2句,护士就烦躁
医生病人多,遇上认识的医生,一样排队,医生手上一堆的条子,看谁的条子大张。遇上不认识的医生,对病人大部分都没有好态度,多一句话都懒得跟病人说。
这个是沿海发达城市的医疗案例,想下北京,上海,更是不易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