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对普通的一句话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本帖共有 129 楼,当前显示第 7 楼 : 从楼主开始阅读 : 本帖树形列表 : 返回上一页
作者:花生豆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641) 发表:2018-08-20 22:25:51  7楼 
(ZZ)
那么,如何看待越来越兴旺的杠精现象呢?当我们在讨伐杠精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忽略一点,即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杠精,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去杠了别人。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多多少少了解一些逻辑学,比如,在《庄子》里,庄子和惠子那段著名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对话,就是两个逻辑都很棒的杠精交手,当然就“杠功”来说,掌握了更多逻辑知识的庄子更胜一筹。

不过退一步来讲,倒也可以坦然看待“杠精”。既然都喜欢听相声,为什么要讨厌杠精呢?其实相声里的捧哏和逗哏就是通过相互抬杠来产生娱乐效果的,杠精不一定是相声演员,但相声演员一定是杠精。侯宝林先生有一出经典相声就叫《抬杠》,这段相声一开始,捧哏说:“今天呀,我给大伙说段相声。”逗哏说:“相声?相声这个东西多少钱一斤啊?”这架势一看就知道是位“传统杠精”了。

再比如说,我们会发现杠精的逻辑与儿童极为相似。在很多“童言无忌”的故事里,儿童对成人说的话就像是杠精。明朝宰辅张居正小时候被誉为神童,传说他小时候有年夏天,窗外蝉鸣聒噪,他问爷爷:“蝉为什么会叫?”爷爷说:“因为蝉有口啊。”他又问:“那家里的簸箕那么大的口,怎么不叫呢?”爷爷只好说:“簸箕不是活物。”他又问:“墙上的大窟窿也不是活物,风灌进去的时候怎么会叫呢?”儿童都是杠精,可为人父母的却并不以为忤,反而觉得这孩子聪慧多识,值得引导。所以,如果下次再见到杠精,不妨当作听相声,或是当作与儿童对话,找一找自己失落的童心,不亦乐乎。

如果我们放宽视野,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共话题,对一些关系到是非真伪的学术讨论,杠精似乎还是多一点好。一些杠精精通逻辑,对这类严肃命题反复追问论据是否充分,调查是否详细,数据是否准确,推论是否合理,而不是随意抒发情感或宣泄观点,这样的杠精当然是要欢迎的。

其实,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就是一个杠精,而正是这位反复追问“何谓正义?”“何谓幸福?”“何谓真理?”的杠精,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而他自己,却谦虚地自称为“雅典的牛虻”。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本帖共有 129 楼,当前显示第 7 楼,本文还有 N-1 层楼,要不你试试看: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