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
这本书是看《革命时期的爱情》那篇小说提到的。不然我应该迟迟不敢拿起来。(50多年的爱情,听上去就很沉重)
作者的另一本书《百年独孤》更加有名,但是好像也更加难读,改天来看看。
这部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横跨了50多年,男女主人公在年轻时相遇,没能在一起,过了50多年,等女主人公丈夫去世,男主又一次来到她的面前,表达了自己矢志不渝的爱。(我觉得就是谎话连篇)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我觉得这句话算是对男主人公信仰的一个最佳诠释和解读。
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信念,让我想到了阿飞正传里的“阿飞”,情圣“卡萨诺瓦”,都算是这一类人吧。
70多人的爱情我不是很懂,我只懂我这个年纪的爱情。
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年轻的时候,通过书信来往,互定终身,在女主时隔两年,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一切幻想都破灭了。 (网恋的见光死,不过如此) 女主清楚的知道他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王子,之前都是美化后的幻影。(一直以来,他都像个影子)
男主被拒绝了,伤心啊,想不明白啊,为啥前一秒钟还山盟海誓的女神,后一秒就无情的把自己甩了。然后就自甘堕落了,勾搭各种寡妇,少妇,好像多大600多个。 (还好意思在最后见到女主的时候说,从来没有和谁在一起过,他的良心不会痛吗???)
我一直认为,渣男都是受过女性伤害后才变渣的。(虽然本性中有渣的潜质,但是也有纯情少男的潜质,一线之差,而且在他那么认真的爱上一个女人的时候,他就丧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的本来魅力。试想,哪个女生会喜欢这样的一个人呢。 (而且他不听他妈妈的话)
他妈说:“软弱者永远进不了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作敢为的男子汉,因为这样的男子汉能使他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
小时候,为什么我妈妈没这么教过我呢???
女主人公在认识丈夫以后,婚姻持续了50多年,让我联想到了金婚的电视剧。长久的婚姻,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有婆媳矛盾,有产后抑郁,小三危机,就和所有的家庭一样。 还是他老公看的最明白。
“一堆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的关系”。
稳定的关系,我想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婚姻生活吧。
老公死后的最后一句话:“只有上帝才能知道我多么爱你”。
我感动到了,看似高傲的老公,花了50年的时间,说出了生前最后一句情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更相信他说的爱,胜过男主人公的爱。
女主人公丈夫死了,男主人公第一时间出现,再次表达自己对她的爱从未改变。
等了51年9个月零4天,(日子都精确到天数,佩服)他终于等到这个机会,之前为什么勾引寡妇,纯粹也就是为了“练习爱情”。又花了差不多2年的时间,终于又让女主人公从丧父的哀伤中走了出来,憧憬新的生活。(就是新的爱情)
老年人的爱情,我不懂。 我想不管是返老还童,还是70而从心所欲。 面对死亡,只有爱情能让他们找到生的力量吧。
男主人公对女主的爱,就是一种变态的执念,苦苦的折磨了他一辈子。
他追求的难道不是自己幻想中的那个女神吗?
女主在21岁时再次见到他就抛弃了一切幻想,他却始终没能做到。他的爱情信念就是想要为爱而死。
如果在年轻时,让他们在一起,可能他很快也会厌倦女主,出去寻花问柳。(渣男是天生的)
作为30多岁的我,不支持不主张不鼓励像男主人公一样,执念太深,虽然最后好像圆满。(但这都是小说啊)
爱一个人,就大胆的告诉他/她,不管他是男/是女。(哈哈)
一些摘录如下
他从热情奔放的青年时代起,就把自己称为宿命论的人文主义者。他说:“每个人的死期都是自己命中注定,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只是时辰一到,就帮助他们既不害怕也无痛苦地了却生命。
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
儿女不是因为是儿女,而是因为爱怜和抚养才成为了亲人。
婚姻是个只有靠上帝的无限仁慈才能存在的荒唐的创造。两个还不大了解的人,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性格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甚至连性别也不同,突然就要一块儿过日子,在同一张床上睡觉,共同面对两种也许是大相径庭的命运,这是大悖科学常理的。
软弱者永远进不了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作敢为的男子汉,因为这样的男子汉能使他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社会生活,曾使费尔米纳产生了种种疑虑,其实那只不过是一连串返祖还原的协议,陈陈相因的礼节,预先想好了的言辞,人们在社会上借此你愚弄我,我愚弄你,免得自相残杀。 这个庸俗轻浮的天堂的主要标志,是害怕不了解的人和事。她把这一点概括成了更简单的一句话:”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一堆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的关系。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作者的另一本书《百年独孤》更加有名,但是好像也更加难读,改天来看看。
这部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横跨了50多年,男女主人公在年轻时相遇,没能在一起,过了50多年,等女主人公丈夫去世,男主又一次来到她的面前,表达了自己矢志不渝的爱。(我觉得就是谎话连篇)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我觉得这句话算是对男主人公信仰的一个最佳诠释和解读。
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信念,让我想到了阿飞正传里的“阿飞”,情圣“卡萨诺瓦”,都算是这一类人吧。
70多人的爱情我不是很懂,我只懂我这个年纪的爱情。
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年轻的时候,通过书信来往,互定终身,在女主时隔两年,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一切幻想都破灭了。 (网恋的见光死,不过如此) 女主清楚的知道他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王子,之前都是美化后的幻影。(一直以来,他都像个影子)
男主被拒绝了,伤心啊,想不明白啊,为啥前一秒钟还山盟海誓的女神,后一秒就无情的把自己甩了。然后就自甘堕落了,勾搭各种寡妇,少妇,好像多大600多个。 (还好意思在最后见到女主的时候说,从来没有和谁在一起过,他的良心不会痛吗???)
我一直认为,渣男都是受过女性伤害后才变渣的。(虽然本性中有渣的潜质,但是也有纯情少男的潜质,一线之差,而且在他那么认真的爱上一个女人的时候,他就丧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的本来魅力。试想,哪个女生会喜欢这样的一个人呢。 (而且他不听他妈妈的话)
他妈说:“软弱者永远进不了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作敢为的男子汉,因为这样的男子汉能使他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
小时候,为什么我妈妈没这么教过我呢???
女主人公在认识丈夫以后,婚姻持续了50多年,让我联想到了金婚的电视剧。长久的婚姻,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有婆媳矛盾,有产后抑郁,小三危机,就和所有的家庭一样。 还是他老公看的最明白。
“一堆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的关系”。
稳定的关系,我想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婚姻生活吧。
老公死后的最后一句话:“只有上帝才能知道我多么爱你”。
我感动到了,看似高傲的老公,花了50年的时间,说出了生前最后一句情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更相信他说的爱,胜过男主人公的爱。
女主人公丈夫死了,男主人公第一时间出现,再次表达自己对她的爱从未改变。
等了51年9个月零4天,(日子都精确到天数,佩服)他终于等到这个机会,之前为什么勾引寡妇,纯粹也就是为了“练习爱情”。又花了差不多2年的时间,终于又让女主人公从丧父的哀伤中走了出来,憧憬新的生活。(就是新的爱情)
老年人的爱情,我不懂。 我想不管是返老还童,还是70而从心所欲。 面对死亡,只有爱情能让他们找到生的力量吧。
男主人公对女主的爱,就是一种变态的执念,苦苦的折磨了他一辈子。
他追求的难道不是自己幻想中的那个女神吗?
女主在21岁时再次见到他就抛弃了一切幻想,他却始终没能做到。他的爱情信念就是想要为爱而死。
如果在年轻时,让他们在一起,可能他很快也会厌倦女主,出去寻花问柳。(渣男是天生的)
作为30多岁的我,不支持不主张不鼓励像男主人公一样,执念太深,虽然最后好像圆满。(但这都是小说啊)
爱一个人,就大胆的告诉他/她,不管他是男/是女。(哈哈)
一些摘录如下
他从热情奔放的青年时代起,就把自己称为宿命论的人文主义者。他说:“每个人的死期都是自己命中注定,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只是时辰一到,就帮助他们既不害怕也无痛苦地了却生命。
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
儿女不是因为是儿女,而是因为爱怜和抚养才成为了亲人。
婚姻是个只有靠上帝的无限仁慈才能存在的荒唐的创造。两个还不大了解的人,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性格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甚至连性别也不同,突然就要一块儿过日子,在同一张床上睡觉,共同面对两种也许是大相径庭的命运,这是大悖科学常理的。
软弱者永远进不了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作敢为的男子汉,因为这样的男子汉能使他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社会生活,曾使费尔米纳产生了种种疑虑,其实那只不过是一连串返祖还原的协议,陈陈相因的礼节,预先想好了的言辞,人们在社会上借此你愚弄我,我愚弄你,免得自相残杀。 这个庸俗轻浮的天堂的主要标志,是害怕不了解的人和事。她把这一点概括成了更简单的一句话:”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一堆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的关系。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