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小事 ·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又是什么导致婚姻的破裂?
通过四段婚姻故事,讲述婚姻的真正价值
原文链接:https://daily.zhihu.com/story/9681016?utm_campaign=in_app_share&utm_medium=iOS&utm_source=weixi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早在十年前,我在上《中国近代文学史》,老师花费了两个礼拜和我们讲述了四位著名作家的生平,尤其是他们的婚姻部分。
第一个是郭沫若。老师说这位文学大师一生有三位妻子,一个情人,然而他却毫无责任感可言,为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对这些女人始乱终弃,甚至还把纯粹出于私心的别离描写成“为了革命的牺牲”,来衬托自己的伟大。最后这四个人中两人上吊自杀,两人对他终生怀恨,甚至他的十几位子女中也有许多拒绝认他做父亲。郭沫若晚年孤独一人,沉溺于花大把的时间抄写自己死去儿子的日记,可谓凄凉至极。
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是冷而不带感情的。
第二个是老舍。老师讲起他时花费的篇幅颇长。老舍年轻时家境贫困,一位刘姓善人资助了这对孤儿寡母,甚至送老舍出海读书,而老舍却在这时爱上了刘大善人的女儿。可惜等他学成归来,这位大善人已经散尽财凭,剃度出家后去世了。他的女儿也成因为家道中落,成了最下等的暗娼。这个没有故事的故事最后成了老舍心里舍不去的痛,他写下《无题》和《微神》两篇小说,纪念自己的初恋,并一直到三十四岁才通过朋友介绍成婚。
他的妻子也是新青年,也从事文化工作,在困难时期全力支持自己的夫君。照理说这种关系也算非常理想了,但老舍对婚姻却始终缺少热情,仅有的寥寥几篇写给妻子的文章里,只见出于情理的愧疚,不见一点内心深处的波澜。在西南联大时他还曾经遇到一位“红颜知己”,但被妻子捉住,最终也没敢像郭沫若那般无耻——旁人看来,这也许是一对有些崎岖但也尚可的市井夫妻。却不知等文革来时,妻子率先发表大字报揭发丈夫。老舍自沉太平湖以后,有人说曾经见到他的妻子曾对他言语刻薄,要划清界限。
老师说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里明显有一种深深的遗憾。
第三个是沈从文,这个故事比较平淡。大意是乡下小子沈从文对大家闺秀张兆和一见钟情,前前后后写了几百封可以入册的情书,张兆和一开始觉得他不知天高地厚到了有趣的程度,最后也慢慢被他的专情和文采打动。两人在胡适等好事之徒的撮合下结为连理,却在婚后迅速的因为太过悬殊的背景而无法继续生活,一度分居。然而解放后的数次清算时期,两人的感情最终还是占了上风。张回到了沈的身边,在关键问题上点醒了沈从文,让他放弃写作转行历史研究,又捐出了大量娘家的文物帮助小家庭躲过了十年浩劫。张兆和对沈从文可谓尽责,但对他的不理解也一样几乎持续到了人生的尽头。然而,在丈夫死后,她才终于发现两人之间的感情之深,并最终在丈夫的墓碑上写下了“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十六个字。
这十六个字,写尽了沈从文的一生。
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一些同情,但也有一些欣慰。
第四个就是钱钟书,他和杨绛的故事在今天几乎让人耳熟能详了。老师所述与今天大部分媒体公众号“来看看什么是爱情:杨绛先生谈论钱钟书”这类文章没什么太大不同。唯一让我记得的是,就是讲两人在五七干校受教育时依然把彼此护得非常周全,他们夫妻甚至在和别人起冲突时干过揪人头发,扇人耳光之事。这个细节让我至今依然觉得他们的爱情非常纯粹,不但不和爱好与物质有关,甚至不和名节与面子有关,真正做到了惘论世人,只求本心。
老师讲到钱钟书和杨绛时,毫不意外的,语气中充满了羡慕。
讲完钱钟书的故事,眼看就要下课,老师突然说,我有一个忠告,想说给你们在座的所有同学听。
”郭沫若的婚姻没有道德,所以他的下场最凄凉。老舍的婚姻有道德而无感情,在平日里也许还能支撑,但是一到难关,夫妻就很容易分手,甚至会互相损害只求自保;沈从文的婚姻有道德也有感情,只是缺少理解或者说是乐趣,这样的婚姻稳定,但可能终其一生都有很多劳碌和抱怨;钱钟书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包含了全部的道德、感情与乐趣,所以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灵魂伴侣,代表了爱情最美好的部分。”
“你们也许还没法体会到,但人生在世,婚姻其实非常非常重要。我希望大家将来都认真对待婚姻,不求达到钱杨的境界,但最起码也要学习沈从文,把道德和感情这两条底线牢牢地把握住。人一辈子七八十年。其实长的超出你们的预料,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不遇到任何变故是不可能的。一个讲道德、有感情的婚姻,就像一把下了的锚,有了它,多大的浪头来了你都不会倾覆。因为你心里知道自己还有想见到的人,有想尽的责任,这种想法的力量是和信仰相当的。”
有道德,有感情,有乐趣的婚姻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婚姻吧。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8,奖励楼主4分以及6华新币,时间:2018-05-04 22:00:03。
原文链接:https://daily.zhihu.com/story/9681016?utm_campaign=in_app_share&utm_medium=iOS&utm_source=weixi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早在十年前,我在上《中国近代文学史》,老师花费了两个礼拜和我们讲述了四位著名作家的生平,尤其是他们的婚姻部分。
第一个是郭沫若。老师说这位文学大师一生有三位妻子,一个情人,然而他却毫无责任感可言,为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对这些女人始乱终弃,甚至还把纯粹出于私心的别离描写成“为了革命的牺牲”,来衬托自己的伟大。最后这四个人中两人上吊自杀,两人对他终生怀恨,甚至他的十几位子女中也有许多拒绝认他做父亲。郭沫若晚年孤独一人,沉溺于花大把的时间抄写自己死去儿子的日记,可谓凄凉至极。
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是冷而不带感情的。
第二个是老舍。老师讲起他时花费的篇幅颇长。老舍年轻时家境贫困,一位刘姓善人资助了这对孤儿寡母,甚至送老舍出海读书,而老舍却在这时爱上了刘大善人的女儿。可惜等他学成归来,这位大善人已经散尽财凭,剃度出家后去世了。他的女儿也成因为家道中落,成了最下等的暗娼。这个没有故事的故事最后成了老舍心里舍不去的痛,他写下《无题》和《微神》两篇小说,纪念自己的初恋,并一直到三十四岁才通过朋友介绍成婚。
他的妻子也是新青年,也从事文化工作,在困难时期全力支持自己的夫君。照理说这种关系也算非常理想了,但老舍对婚姻却始终缺少热情,仅有的寥寥几篇写给妻子的文章里,只见出于情理的愧疚,不见一点内心深处的波澜。在西南联大时他还曾经遇到一位“红颜知己”,但被妻子捉住,最终也没敢像郭沫若那般无耻——旁人看来,这也许是一对有些崎岖但也尚可的市井夫妻。却不知等文革来时,妻子率先发表大字报揭发丈夫。老舍自沉太平湖以后,有人说曾经见到他的妻子曾对他言语刻薄,要划清界限。
老师说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里明显有一种深深的遗憾。
第三个是沈从文,这个故事比较平淡。大意是乡下小子沈从文对大家闺秀张兆和一见钟情,前前后后写了几百封可以入册的情书,张兆和一开始觉得他不知天高地厚到了有趣的程度,最后也慢慢被他的专情和文采打动。两人在胡适等好事之徒的撮合下结为连理,却在婚后迅速的因为太过悬殊的背景而无法继续生活,一度分居。然而解放后的数次清算时期,两人的感情最终还是占了上风。张回到了沈的身边,在关键问题上点醒了沈从文,让他放弃写作转行历史研究,又捐出了大量娘家的文物帮助小家庭躲过了十年浩劫。张兆和对沈从文可谓尽责,但对他的不理解也一样几乎持续到了人生的尽头。然而,在丈夫死后,她才终于发现两人之间的感情之深,并最终在丈夫的墓碑上写下了“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十六个字。
这十六个字,写尽了沈从文的一生。
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一些同情,但也有一些欣慰。
第四个就是钱钟书,他和杨绛的故事在今天几乎让人耳熟能详了。老师所述与今天大部分媒体公众号“来看看什么是爱情:杨绛先生谈论钱钟书”这类文章没什么太大不同。唯一让我记得的是,就是讲两人在五七干校受教育时依然把彼此护得非常周全,他们夫妻甚至在和别人起冲突时干过揪人头发,扇人耳光之事。这个细节让我至今依然觉得他们的爱情非常纯粹,不但不和爱好与物质有关,甚至不和名节与面子有关,真正做到了惘论世人,只求本心。
老师讲到钱钟书和杨绛时,毫不意外的,语气中充满了羡慕。
讲完钱钟书的故事,眼看就要下课,老师突然说,我有一个忠告,想说给你们在座的所有同学听。
”郭沫若的婚姻没有道德,所以他的下场最凄凉。老舍的婚姻有道德而无感情,在平日里也许还能支撑,但是一到难关,夫妻就很容易分手,甚至会互相损害只求自保;沈从文的婚姻有道德也有感情,只是缺少理解或者说是乐趣,这样的婚姻稳定,但可能终其一生都有很多劳碌和抱怨;钱钟书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包含了全部的道德、感情与乐趣,所以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灵魂伴侣,代表了爱情最美好的部分。”
“你们也许还没法体会到,但人生在世,婚姻其实非常非常重要。我希望大家将来都认真对待婚姻,不求达到钱杨的境界,但最起码也要学习沈从文,把道德和感情这两条底线牢牢地把握住。人一辈子七八十年。其实长的超出你们的预料,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不遇到任何变故是不可能的。一个讲道德、有感情的婚姻,就像一把下了的锚,有了它,多大的浪头来了你都不会倾覆。因为你心里知道自己还有想见到的人,有想尽的责任,这种想法的力量是和信仰相当的。”
有道德,有感情,有乐趣的婚姻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婚姻吧。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8,奖励楼主4分以及6华新币,时间:2018-05-04 22:00:03。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