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行当就没有德艺双馨的吧转美文一篇
成了角的相声演员,都不是省油的灯
原创 2016-09-05 张佳玮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马三立先生以前开场,爱说这句:“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
按说笑料这东西,第一遍新鲜,二三遍有心理预期了,四五遍就腻。怎么会听不腻呢?
最有味的相声哏,都不是屎尿屁贱。那些东西,刺激,但听过一遍再听,没意思。如果一个演员,两三个段子里都用这个,你还会觉得没趣呢。
陈佩斯的小品所以大家百看不厌,是因为他的笑料,多来自矛盾、反差、误解、错位,所以怎么看都不腻。
最经典的相声哏也是如此。要结合前因后果,才好笑。
《武林外传》观众都知道那句经典,“我上面有人!”这句话局外人看来,毫无趣味;要熟悉剧情,知道这句话多次反复、引起误解,才觉得好笑到要爆炸了。
许多相声口词也是如此:一个包袱,三翻四抖,才显出妙来。
所以好的哏,尤其是天津的相声,都建立在一点上:立人物。
马三立《练气功》,张二伯经典的:“要小豆的!”
高范二位《钓鱼》,“快拿大木盆来,可赶上这波了!”
郭启儒给侯宝林《婚姻变奏曲》那句:“我都恶心了!”
马志明《纠纷》里无数经典句子,“活该,应当轧你嘴!”“我俩盟兄弟!”
这都是立了人物之后,才显出好笑来。也 (more...)
马三爷的相声
节奏太拖沓了,包袱一直抖不开,听着让人起急。尤其是晚年的。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