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会成为新加坡人的母语吗?
吴俊刚专栏
不久前,一名留学英国的博士生在本地英文报发表了一篇评论,题目是:《英语可以成为新加坡人的母语吗?》作者提出疑问,但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不过,他认为,讲英语长大的年轻新加坡人,将会日益把英语当作自己的语言,英语也将成为他们认同感的核心。
作者也指出,在新加坡,那些把英语视为事实上的(de facto)母语的人,如今有史以来首次占人口的多数。历经两代人的双语政策,结果是越来越多新加坡人把英语当作主要家庭用语。据教育部的统计,在家里讲英语的小一生,在2004年时已达到50%。(笔者按:现在已超过50%)。
作者的一个主要论点是,除非承认英语是母语之一,否则要形塑新加坡人“核心”就很难实现。其真正的潜台词是什么,相信人们会有不同的解读,而作者也有自我辩解的空间。
不过,有一点确实发人深省。到底新加坡人的认同感核心是什么?是非要英语不可吗?还是非要抛弃自己的母族语言不可?不可否认的现实是,虽然官方规定华人的母语为华语,马来人巫语,印度人则为淡米尔语,但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是把英语当作事实上的母语。这样的现象,除了会影响人们的身份认同,肯定也会冲击人们对原来的民族母语的认同,进而动摇实行已久的双语政策。
过去,有些人因认为孩子无法应付双语而选择移民。不过,他们的声音较小,也无法得到太大的同情,因为,整个大环境仍是方言和华语在家庭中占优势。现在,英语已经倒过来形成优势,政治气候又改变了,“英语可以成为新加坡人的母语吗”的呼声是否会越来越大?把英语列为母语之一的诉求,是否又会引起越来越大的共鸣,并逐渐形成一个压力群体?
对于一些已把英语当成事实上的母语的新加坡人来说,双语教育政策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在“第二语文”的学习上,遇到他们认为的无法克服的困难。他们当中也有不少人认为,学习“母语”(第二语文)是没必要的,因为它没用。你说中国经济崛起,他们会说,中国人也在学英语。
不过,相信大多数人还是认同自己的民族语言。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工作或是生意上的关系,到中国发展,也开始认识到学习华语华文的重要性,并回过头来感恩双语政策。但更重要的是,不管你的英文或英语多好,你的肤色是改变不了的。
英语毕竟是白皮肤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黄皮肤或黑皮肤的人,即使把英语当作“母语”,即使自愿的被英语同化,不管走到哪里,还是会被视为他族,而不是盎格鲁撒克逊的一分子。当然,如果移民到那些国家,完完全全融入当地社会,几代人之后,完全被同化,忘了自己的民族语言,那是另一回事。
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人民主动放弃自己的民族语言,心甘情愿地选择被一种外来语同化,那是难以想象的。这么做对一个国家人民的价值观、民族自尊肯定会产生惊人的影响。希望我们不是“世界第一”。
世界上确实也有一些失去本身语言的民族,但那通常是因为经过长期的殖民统治,并被殖民宗主国的语言文化吞噬的结果,其代价是高昂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充分掌握外来语,于是出现混杂着土语和外来语的参杂语(creole)。
新加坡有些人讲的英语,其实就有点接近这类混杂语,但美其名为Singlish。电台的童言无忌节目中,就有个小女孩模仿她奶奶的话:“cannot open the door hah, wait the Mata come and catch you eh.”老一辈人跟孙子讲这种半桶水英语,现在相当普遍。它折射出一种怪现象,即原本应该影响下一代的人,倒过来被牵着鼻子走。这也许是双语政策和讲华语运动所始料不及的。
回到认同的问题。其实,早也已经有人争论说,我们是新加坡人,不必再突出我们是华人、印度人或马来人,也不必在身份证上注明我们的种族。进一步推下去,就是不必辛苦学第二语文。但是,“新加坡人”顶多只能被世界理解为来自新加坡共和国的国民,不可能被理解为一个种族。除非有一天我们的各大种族通过大规模的通婚,形成了一种肤色特别的新加坡种族。
但上述作者的疑问,确实也点出了双语政策实行多年来的一个事实存在的结果:原本是要作为各族共通语的英语,不知不觉间已被许多人视为文化和身份认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我们想要的吗?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要把“母语”摆在什么位置呢?
上个月,前部长李炯才在他的新书《金龙紫凤》推介会上表示,华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其语言和文化里蕴藏了许多智慧,但一些国家因为政治的关系,抑制华文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是非常不智的。学习华文文化并不意味会对自己的国家不忠,反而会丰富当地的文化。他感叹我国新一代年轻人对自身的祖先和根一无所知,渐渐西化。他以个人家庭为例说,他的十多个兄弟姐妹都送去英校读书,后来连本身的华文名字都不会写,深感遗憾。
我们当前的情况,也许还没那么糟糕,但双语教育明显已来到一个转折点或拐点,或许有必要及时全面检视。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3,奖励楼主15分以及22华新币,时间:2013-08-21 22:00:00。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华新币,时间:2013-08-22 22:00:01。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9,奖励楼主2分以及3华新币,时间:2013-08-23 22:00:01。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4,奖励楼主8分以及12华新币,时间:2013-08-24 22:00:00。
不久前,一名留学英国的博士生在本地英文报发表了一篇评论,题目是:《英语可以成为新加坡人的母语吗?》作者提出疑问,但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不过,他认为,讲英语长大的年轻新加坡人,将会日益把英语当作自己的语言,英语也将成为他们认同感的核心。
作者也指出,在新加坡,那些把英语视为事实上的(de facto)母语的人,如今有史以来首次占人口的多数。历经两代人的双语政策,结果是越来越多新加坡人把英语当作主要家庭用语。据教育部的统计,在家里讲英语的小一生,在2004年时已达到50%。(笔者按:现在已超过50%)。
作者的一个主要论点是,除非承认英语是母语之一,否则要形塑新加坡人“核心”就很难实现。其真正的潜台词是什么,相信人们会有不同的解读,而作者也有自我辩解的空间。
不过,有一点确实发人深省。到底新加坡人的认同感核心是什么?是非要英语不可吗?还是非要抛弃自己的母族语言不可?不可否认的现实是,虽然官方规定华人的母语为华语,马来人巫语,印度人则为淡米尔语,但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是把英语当作事实上的母语。这样的现象,除了会影响人们的身份认同,肯定也会冲击人们对原来的民族母语的认同,进而动摇实行已久的双语政策。
过去,有些人因认为孩子无法应付双语而选择移民。不过,他们的声音较小,也无法得到太大的同情,因为,整个大环境仍是方言和华语在家庭中占优势。现在,英语已经倒过来形成优势,政治气候又改变了,“英语可以成为新加坡人的母语吗”的呼声是否会越来越大?把英语列为母语之一的诉求,是否又会引起越来越大的共鸣,并逐渐形成一个压力群体?
对于一些已把英语当成事实上的母语的新加坡人来说,双语教育政策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在“第二语文”的学习上,遇到他们认为的无法克服的困难。他们当中也有不少人认为,学习“母语”(第二语文)是没必要的,因为它没用。你说中国经济崛起,他们会说,中国人也在学英语。
不过,相信大多数人还是认同自己的民族语言。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工作或是生意上的关系,到中国发展,也开始认识到学习华语华文的重要性,并回过头来感恩双语政策。但更重要的是,不管你的英文或英语多好,你的肤色是改变不了的。
英语毕竟是白皮肤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黄皮肤或黑皮肤的人,即使把英语当作“母语”,即使自愿的被英语同化,不管走到哪里,还是会被视为他族,而不是盎格鲁撒克逊的一分子。当然,如果移民到那些国家,完完全全融入当地社会,几代人之后,完全被同化,忘了自己的民族语言,那是另一回事。
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人民主动放弃自己的民族语言,心甘情愿地选择被一种外来语同化,那是难以想象的。这么做对一个国家人民的价值观、民族自尊肯定会产生惊人的影响。希望我们不是“世界第一”。
世界上确实也有一些失去本身语言的民族,但那通常是因为经过长期的殖民统治,并被殖民宗主国的语言文化吞噬的结果,其代价是高昂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充分掌握外来语,于是出现混杂着土语和外来语的参杂语(creole)。
新加坡有些人讲的英语,其实就有点接近这类混杂语,但美其名为Singlish。电台的童言无忌节目中,就有个小女孩模仿她奶奶的话:“cannot open the door hah, wait the Mata come and catch you eh.”老一辈人跟孙子讲这种半桶水英语,现在相当普遍。它折射出一种怪现象,即原本应该影响下一代的人,倒过来被牵着鼻子走。这也许是双语政策和讲华语运动所始料不及的。
回到认同的问题。其实,早也已经有人争论说,我们是新加坡人,不必再突出我们是华人、印度人或马来人,也不必在身份证上注明我们的种族。进一步推下去,就是不必辛苦学第二语文。但是,“新加坡人”顶多只能被世界理解为来自新加坡共和国的国民,不可能被理解为一个种族。除非有一天我们的各大种族通过大规模的通婚,形成了一种肤色特别的新加坡种族。
但上述作者的疑问,确实也点出了双语政策实行多年来的一个事实存在的结果:原本是要作为各族共通语的英语,不知不觉间已被许多人视为文化和身份认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我们想要的吗?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要把“母语”摆在什么位置呢?
上个月,前部长李炯才在他的新书《金龙紫凤》推介会上表示,华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其语言和文化里蕴藏了许多智慧,但一些国家因为政治的关系,抑制华文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是非常不智的。学习华文文化并不意味会对自己的国家不忠,反而会丰富当地的文化。他感叹我国新一代年轻人对自身的祖先和根一无所知,渐渐西化。他以个人家庭为例说,他的十多个兄弟姐妹都送去英校读书,后来连本身的华文名字都不会写,深感遗憾。
我们当前的情况,也许还没那么糟糕,但双语教育明显已来到一个转折点或拐点,或许有必要及时全面检视。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3,奖励楼主15分以及22华新币,时间:2013-08-21 22:00:00。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华新币,时间:2013-08-22 22:00:01。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9,奖励楼主2分以及3华新币,时间:2013-08-23 22:00:01。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4,奖励楼主8分以及12华新币,时间:2013-08-24 22:00:00。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