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话题】谈谈中国的医疗水平 大凡除了原始部落之外,所有人都会需要到医院看病的。
所以医疗服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因为过年后拉伤了左腿韧带,这些日子一直在恢复阶段。为了确诊伤情,经医生建议,决定去宁波第二医院做一个核磁共振。
做核磁共振是需要预约的,我星期一早上去预约,约到的是星期四晚上,就是需要等待整整三天半的周期。
这个时间是长还是短呢?怀着这个好奇,我问了一下各地的朋友。
加拿大的兄弟回答说像我这种死不了的情况,一般在公立医院预约一下,至少是四到六个月的时间。我说六个月以后,好也好了,还需要作核磁共振干什么?
澳洲的兄弟回答的情况和加拿大差不多,大概是三到五个月。
法国略微好一些,大概是两个月。
最后我问了新加坡的医生,根据他的专业回答,像我这种非急诊类的情况,一般预约需要四个礼拜左右。
这样比较起来,我们中国的等待时间居然是最短的!
这就很奇怪了,因为一般的说法是中国的医疗资源是最短缺的。
我问了我在国内做医生的同学,按照他的说法,医疗资源相对短缺是存在的,但是中国医生的勤奋和高效是全世界顶尖的。以他作为一名骨科副主任医师为例,每天门诊看六七十个病人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急诊需要看到100个
(more...)
医疗水平肯定是大的国家牛了。病患多,经验丰富嘛。中国就在此列。
医疗体系,这似乎是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难题吧。美国在头痛,中国也是一堆问题。
至于新加坡嘛,给我的感觉是本地人的成本相对还是比较低的。
某同事的小孩,早产,进保温箱7天。账单7万多,因为是公民,最终的账单1万多一点。
另外一个朋友小孩出生第29天发烧,住院。因为是外国人,没保险,2万多的账单。朋友把新加坡的医院医生给骂了个遍,花钱还感觉遭了不少罪。那件事后,我逢人便告诉,小孩一出生,能买保险,赶快给买吧。没保险,真心伤不起。这次新的鼓励生育配套里面,终于开始包含新生儿的保险了,当然,还是针对本地人而已。
我自己有一次小手术的经历。当时去的陈笃生医院,看得所谓的专家号吧。不是要命的问题。专家的结论是需要一个小手术。柜台说如果安排普通医生,需要等一个月,费用300,全部可以用CPF。如果是安排专家,可以2天后,费用1100,只能用300的CPF。当时忘记报保险了,所以也不知道保险能报多少。最搞的是手术之后拆线。我在等待的时候。前面一个女病患,估计也是拆线还是干啥的。一个劲说疼,护士很耐心安慰了很久,各种尝试,然后跑来好几个护士帮忙,还是叫疼,不让给动,说让医生来。最后医生也跑来了。态度都是相当的好。一帮人终于给搞定了。当然,不知道最后是不是收费会高一些。
我觉得新加坡的医患关系是一个公平的买卖关系吧。医生执照超难拿到,收入很高很高,对应的是这个行业很严谨认真。医生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诊费,你给多少的钱,获得多少的服务。病患是医生的客户,自然服务周到。医生会提供尽量符合病患需要的治疗方案。我觉得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帮病患省钱,少受罪,解决问题,病患会回馈的就是介绍更多的客户,以及长期“雇佣”。比方说我小孩儿的儿科医生,收费中等。时间稍长,就按照时间计费。我两个女儿有什么问题都是去看她。有时候有哪里不舒服,就打电话过去。她一定会回电话,电话里面给一些建议,不严重的情况,她就建议我们自己self-medicate,去药房买药就好了。
我的两个女儿分别出生在两家不同的医院,我只能说那真是一分钱一分货了(针对服务方面)。 不用包红包,不用托关系。其实就是把红包,关系明码标价了吧。感觉让人顺心顺气一些。
公共诊所的经历是去骗MC。结果排了一上午队。看过价格,公民7块,PR好像是15块。外国人21块。骗一天假,半天耗在了诊所。这是5年前的事了。以后我再骗MC就直接跑去私人小诊所,大概25-30块吧,基本不用等太久。
至于国内如何,都是10多年前的经历。印象里面,就是每次看病,必找熟人。排队啥的都给免了(我妈也就一小学老师,凑巧最好的医院在我们小学那片儿,所以医生小孩儿多)。有时候拍个片啥的,都没让给钱 -_-||
还有就是医保的确是一大进步。虽然有很多人质疑其可持续性(保费真心便宜,我爷爷农村医保一年才几十块,后来出了一次意外,就报了6000多吧)。管他呢,对老百姓是好事啊。
至于新加坡嘛,给我的感觉是本地人的成本相对还是比较低的。
某同事的小孩,早产,进保温箱7天。账单7万多,因为是公民,最终的账单1万多一点。
另外一个朋友小孩出生第29天发烧,住院。因为是外国人,没保险,2万多的账单。朋友把新加坡的医院医生给骂了个遍,花钱还感觉遭了不少罪。那件事后,我逢人便告诉,小孩一出生,能买保险,赶快给买吧。没保险,真心伤不起。这次新的鼓励生育配套里面,终于开始包含新生儿的保险了,当然,还是针对本地人而已。
我自己有一次小手术的经历。当时去的陈笃生医院,看得所谓的专家号吧。不是要命的问题。专家的结论是需要一个小手术。柜台说如果安排普通医生,需要等一个月,费用300,全部可以用CPF。如果是安排专家,可以2天后,费用1100,只能用300的CPF。当时忘记报保险了,所以也不知道保险能报多少。最搞的是手术之后拆线。我在等待的时候。前面一个女病患,估计也是拆线还是干啥的。一个劲说疼,护士很耐心安慰了很久,各种尝试,然后跑来好几个护士帮忙,还是叫疼,不让给动,说让医生来。最后医生也跑来了。态度都是相当的好。一帮人终于给搞定了。当然,不知道最后是不是收费会高一些。
我觉得新加坡的医患关系是一个公平的买卖关系吧。医生执照超难拿到,收入很高很高,对应的是这个行业很严谨认真。医生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诊费,你给多少的钱,获得多少的服务。病患是医生的客户,自然服务周到。医生会提供尽量符合病患需要的治疗方案。我觉得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帮病患省钱,少受罪,解决问题,病患会回馈的就是介绍更多的客户,以及长期“雇佣”。比方说我小孩儿的儿科医生,收费中等。时间稍长,就按照时间计费。我两个女儿有什么问题都是去看她。有时候有哪里不舒服,就打电话过去。她一定会回电话,电话里面给一些建议,不严重的情况,她就建议我们自己self-medicate,去药房买药就好了。
我的两个女儿分别出生在两家不同的医院,我只能说那真是一分钱一分货了(针对服务方面)。 不用包红包,不用托关系。其实就是把红包,关系明码标价了吧。感觉让人顺心顺气一些。
公共诊所的经历是去骗MC。结果排了一上午队。看过价格,公民7块,PR好像是15块。外国人21块。骗一天假,半天耗在了诊所。这是5年前的事了。以后我再骗MC就直接跑去私人小诊所,大概25-30块吧,基本不用等太久。
至于国内如何,都是10多年前的经历。印象里面,就是每次看病,必找熟人。排队啥的都给免了(我妈也就一小学老师,凑巧最好的医院在我们小学那片儿,所以医生小孩儿多)。有时候拍个片啥的,都没让给钱 -_-||
还有就是医保的确是一大进步。虽然有很多人质疑其可持续性(保费真心便宜,我爷爷农村医保一年才几十块,后来出了一次意外,就报了6000多吧)。管他呢,对老百姓是好事啊。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