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幸的时代变迁很有意思的帖子。除了山头那边高的心理原因,这种差异也是时代变迁的结果。非常不幸的,过去5-6年不是一个好的变化,社会上移能力mobility严重下降。
除了个人圈子不同,楼主的经历比较对应70中和70后,同学和同辈大都毕业于2000年初,恰逢经济腾飞。所以稍微努力混得比较好,大部分安于国内,混得很好的乐于和有能力移民。
而其他的几个帖子,80初和80后的基本上就没这么幸运了,毕业生竞争激烈,房价高涨(除非刚毕业不久就买房子),大城市生活成本狂飙,而对应的大学生工资涨不上去。
而最重要的是,社会失衡,个人上升的空间缩小。
1)普通人已经很难通过努力工作达到经济和地位的提升。很多人工作1辈子还抵不上一套房子的价值,而另外一部分人轻轻松松就有好几套房子(比如下面提到的中专小姑娘,200米的房子)。社会变得急躁,不愿意等待,而希望快速成功。
2)很多好的就业机会和其他机会不在那么的公平给与,逐渐进入拼爹拼钱阶段。从80-90年代的人人基本平等,到现在的人人绝对不平等;就是在教育和医疗方面,资源也是严重倾斜。
套用狄更斯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不过我相信,这不是一个可以维系的平衡状态。就像地震带一样,要么自己修正,要么社会 (more...)
写得非常好,这个也是我跟几位朋友多次讨论后得出的结论
我能想到的这个造成这个巨大区别,一是地域原因:楼主所举例子是中学同学,那么都是宁波本地人吧,算是大概算是富裕沿海城市;而我所举例子大都为大学和博士同学,各个地方的都有,河南,河北,东北等大大小小城市的有,北京本地的也有,所以可能本身家庭条件就局限了吧,尤其是我所举的做学术的几个例子,大家只懂得多读书多练好手艺,对如何能得到更好的资源过上更好的生活,由于没有家长朋友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基本上基础为零. 当初选择大学,还曾经嘲笑别人为了去北京上海退而求其次上二本,现在这么看来,大概他们反而是明智之举罢.
第二个更重要的,我觉得真的就如你所说,就是这差几年的问题,75后和80初,正是赶上社会变革交替的年代,75后的各种优势,80初都没有赶上. 当年学位有价值,我们赶上扩招学位没有价值了;当年他们海归少是万千宠爱,现在我们海归多得是备受冷落;当年他们房价还在理智范围内,等到我们准备结婚买房,房子已经买不起了...所以一边是手里握着几套房的75后,一边是苦逼的80初们,结了婚生了娃房子都没着落. 就不说国内吧,即使是在新加坡,一个比我大个3,4岁的姐姐,跟我有着同样的生活轨迹,读phd,结婚,买房,也就早是因为差这3,4年,他们买的公寓40万,现在已经快还清准备买第二套公寓了,而我买同一个公寓70万,还有33年的房贷...当然,我觉得比我还小2,3岁的就又更苦逼了,现在我那个房子已经快卖到90万了.
但是如果再晚一点,90后们又都很幸福,因为他们的父母绝对是当年体制内的受益者,现在也正年富力强战斗在一线,所以90后们正快乐的当着各种二代们. 曾经在天涯上看过一个帖子,一个35岁左右的gg发帖感慨怎么身边20岁的青年们个个大房豪车的,让他这个拼到现在还无房无车的大叔备受刺激,后面跟贴的大多情况类似,30-35左右的这批人,即使是通过奋斗获得了一些,但是日子过得绝对没有那些20岁的爽阿.
第二个更重要的,我觉得真的就如你所说,就是这差几年的问题,75后和80初,正是赶上社会变革交替的年代,75后的各种优势,80初都没有赶上. 当年学位有价值,我们赶上扩招学位没有价值了;当年他们海归少是万千宠爱,现在我们海归多得是备受冷落;当年他们房价还在理智范围内,等到我们准备结婚买房,房子已经买不起了...所以一边是手里握着几套房的75后,一边是苦逼的80初们,结了婚生了娃房子都没着落. 就不说国内吧,即使是在新加坡,一个比我大个3,4岁的姐姐,跟我有着同样的生活轨迹,读phd,结婚,买房,也就早是因为差这3,4年,他们买的公寓40万,现在已经快还清准备买第二套公寓了,而我买同一个公寓70万,还有33年的房贷...当然,我觉得比我还小2,3岁的就又更苦逼了,现在我那个房子已经快卖到90万了.
但是如果再晚一点,90后们又都很幸福,因为他们的父母绝对是当年体制内的受益者,现在也正年富力强战斗在一线,所以90后们正快乐的当着各种二代们. 曾经在天涯上看过一个帖子,一个35岁左右的gg发帖感慨怎么身边20岁的青年们个个大房豪车的,让他这个拼到现在还无房无车的大叔备受刺激,后面跟贴的大多情况类似,30-35左右的这批人,即使是通过奋斗获得了一些,但是日子过得绝对没有那些20岁的爽阿.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